爱不释手 发表于 2011-2-27 00:37

怀来“农民马术队”风光影视圈

如果没有马,就像没了腿和灵魂

    怀来县东花园镇太师庄村,有起伏的山,平缓的河流和茂密的草原。远处,覆盖在枯黄草地上还未融化的白雪,被马蹄踩出了一个个深窝……

    张玉玺相信,他现在所走的路是正确的,而且会一如即往地走下去。

    这个48岁的农民,有着黑红色的圆脸和敦实的身材,脸上总是挂着羞涩的表情和憨憨的笑容。但只有当他跨上骏马,挥起马鞭,在扬起的沙尘中呼啸着奔跑起来时,那种男子汉特有的英武之气才会尽显无疑。

    张玉玺兄弟3人,因排行老大,故太师庄村民称他为“张老大”,这就更加焕发出他在事业上真正成为“老大”的激情,也难怪他在名片上印有“老大”的称号。

    在张玉玺的心中,马是最亲密的朋友,是可以用生命相托的兄弟。但也有人说他挣的是“玩命钱”。

    在马背上长大的张玉玺,深谙与马沟通的门道:马对主人极其温顺,能以味道和声音辨别主人。当陌生人接近时,它会发出恐吓的声音;一旦听见主人的吆喝,又会立刻安静下来。马随其主,性格温和的人驯养的马,脾气也温顺。

    “如果没有马,就像没了腿和灵魂。”张玉玺嘿嘿笑着,像说起心爱的儿女一样,露出满足的神色。

    采访中,张玉玺拿出相册,让记者看了许多拍有惊险场面的剧照,当我指着拍《太平天国》一场摄下的现场实景照片时,问他参与这一冒险特技有何感受时,张玉玺说:“那是在夜间,导演要求马队冲跨危险的拒马障碍,跳跃猛烈燃烧的木门,一场表演下来,尽管大火烧焦了我的头发和眉毛,烧糊了马匹的鬃毛和尾毛,但只要拍摄成功,我们毫无怨言。”

  






  













                          养马拍戏找我“张老大”

    1992年,对于年轻的张玉玺来说,是改变他人生的一年。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母,以种地为生的张玉玺思前想后,决定做马的生意。于是,他东拼西凑花500元买了一匹老马,开始在村里做生意,由于离北京近,游客骑一圈3、5元钱。

    第一天,马帮他挣了50元钱。

    1个月后,张玉玺用所赚的钱又买了一匹马。

    3个月下来,张玉玺又挣了2000多块钱。但没过多长时间,村里养马的村民便多了起来。

    说起张玉玺与电影的渊源,可追溯至1993年。当时《三国演义》剧组到当地取景,由于火烧连营拍摄的场面比较大,剧中几个战斗场面急需几匹马和会骑马的群众演员。得知这一消息后,村里以张玉玺为主的几个年轻人,拉出家里的耕马欣然应战。一匹马一天给20元钱,这次,他们不仅过了一回演员瘾,还挣回了一笔钱。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玉玺开始对影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一年,张玉玺一共接了两部电视剧,但是,在张玉玺的脑子里,这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没有任何奋斗的概念。

    一次在拍摄过程中,剧组里的“二号男主角”不会骑马,令剧组人员大伤脑筋。张玉玺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要求由自己来充当替身演员。尽管多次试拍被摔得鼻青脸肿,但张玉玺还是以过人的胆识和毅力完成了一组组重要镜头的拍摄。

    与影视剧的一次次亲密接触,也使得张玉玺对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更好地服务于拍摄,他开始有意识的从喂草、喂料、饮水、刷毛做起,练习骑术。经过反复调教,张玉玺的马匹已成为具有表演天赋和技巧的特殊“演员”。

    “接人家的活儿,拿人家的钱,就一定要干好。”在拍摄时,张玉玺会仔细听导演说戏,拍戏间隙,张玉玺与多名导演和制片人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友情,末了总不忘叮嘱一句:“有戏,找我‘张老大’。”


                           组建“塞北马术队”

     1990年7月,张玉玺开始招募会员。
   “如果能吸引到十几个人就算成功。”张玉玺说。

    没想到,消息一传出去,仅仅几天,一波又一波地年轻小伙子骑着马向他家涌来。张玉玺记得,当时的马加起来有50多匹,每个村民脸上都挂着笑容,比过年还高兴。
    报名的踊跃程度令张玉玺喜出望外,他立即办理了营业执照,成立了“塞北马术队”,带领村里的年轻人投身于马术特技这一事业中。

    有了好的口碑和广泛的人脉网,在随后的日子里,各地片约纷纷不断,《戏说乾隆》、《三国演义》、《大决战》、《亮剑》、《太平天国》《战国传奇》、《汉刘邦》、《亮剑》、《百年大计》……“塞北马术队”走出家门,开始了真正的征程。


    从蓝天碧海、椰林茂密的海南三亚,到银装素裹、滴水成冰的北国银川,张玉玺率领着他的“塞北马术队”南征北战,辗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时而是李自成的起义军,时而是明军将士,战马嘶鸣,刀光剑影。

    几年下来,拍戏摔死过10多匹马,受伤的50多匹。但由于张玉玺和马术队员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剧组上下的一致赞扬,甚至有一些电影制片厂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张玉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影专业户”。


                           养马养出了大名声


    弹指一挥间,转眼20多年。养好马、拍好戏,成了张玉玺的执着追求。在苦练马术基本功中,张玉玺多处受伤,死里逃生,但他还是顽强地坚持下来,进而成为马术队的特技指导。

    太师庄村农民养马养出了名,一批相关产业也相继发展了起来。在太师庄村,有一批专门运马的大卡车,他们随着马队走,既运马又为剧组服务。这些车辆被剧组租用后,管吃管住管汽油,还有每日百元的租赁费,一年下来,几万元的本钱松松就赚了回来。如今,村里的养马的村民有40多户,500多匹马,除养马本身的效益外,还带动了村里旅游、饮食业的发展。而张玉玺家也养了15匹马,在村里建起了“塞北马术游乐场”。


    为了使“塞北马术队”更具竞争力,队员们在刻苦练好马术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文化学习,人人都在学说普通话。
    张玉玺时常回忆起拍电视剧结束后的情景:比赛后,村民牵着马渐渐散去,草原恢复了原有的宁静,远处却又似乎还回荡起急促的马蹄声,这声音挟裹在风中,飘散而去。


    新年将至,张玉玺正在筹划着一次大行动。他说,马队得摸准剧组的需求,否则,这“马戏”就难往下唱了。今年下半年,他的马术队要淘汰大量的马,再引进些杂交高头骏马,因为有部台湾的大片正等着他们。


    “现在许多地方也开始养马拍戏了,我们压力可大了。要想保住‘塞北马术队’这块牌子,只有发展自己,增强竞争力。俺们今年的第一步就是换马,第二步就是朝南方发展,占牢南方这块阵地。”张玉玺雄心勃勃地说。



    面对村里世代种地的现状,张玉玺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他打算在当地成立一个马术队,不过对于有多少人响应,张玉玺心中并没有底。

  上荧屏,对于城市的“追星族”而言,是件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怀来县东花园镇太师庄村一群农民却靠他们养的马,在《百年大计》《三国演义》《大决战》《亮剑》等近百部影视剧中频频露脸儿。他们在骑马拍戏的过程中,不仅挣来大把的  钞票,而且接触了不少的明星大腕,他们的村庄也一度成为国内影视用马专业村之一。

半箱油 发表于 2011-2-27 04:22

看样前途无限,,,,,,,,,,,

爱不释手 发表于 2011-2-27 22:06

呵呵,放开手大干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来“农民马术队”风光影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