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社区

搜索

如何陪伴孩子走过高考前的日子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4-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山东省
今天是4月9日,离高考的日子还有58天。如何陪伴孩子走过这短暂而又漫长的58天,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一种考验,一种经历,一种挑战,一笔财富。

    家长默默陪伴孩子一同走过这段难忘的日子,给孩子支持,给孩子信心,给孩子力量,帮助孩子完善过程,体验过程,对家长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家长成长的一个过程。

  愿您和您的孩子,相互支撑一起经历,这段非常的日子,这段难忘的日子,这将成为彼此人生中巨大的一笔财富。

  收集了一些文章,愿意和即将面临高考孩子的家长们共同分享,祝孩子们考出最优异的成绩!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2 编辑

高考前一个月如何安排孩子学习和饮食起居?----王金战

高考前一个月,考生进入了备考关键期,父母也跟着越来越紧张,他们急切想知道考前一个月孩子在学习内容上如何安排、有什么技巧让孩子在考前短期内提升成绩、孩子吃什么样的食品能够提升记忆力、如何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等。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考前关键期的重视及其热切帮助孩子高考取得成功的心情。

        家长在考前一个月内,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复习,才能帮助孩子高考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呢?

        一位妈妈在金战热线中叙说着自己的担心:女儿进入高三以来,各方面一直表现得比较平稳。高考临近,妈妈专门请假陪伴孩子,希望孩子考前一个月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妈妈每天按照考生食谱给孩子安排饮食,还增加了一些健脑补品。可女儿好像并不领情,吃饭时总显得食之无味,特别是喝牛奶简直就像喝中药(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喝牛奶)。看到这情形妈妈真是着急,这么高强度的学习,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

        家长会上,老师强调家长要提醒孩子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可女儿成绩一般,几次模拟考试问题都出在综合题上,所以妈妈希望女儿考前多做些综合题,指望着考前冲刺一下呢!可女儿对此要求毫不理会,每天10点半就休息。孩子这种状态让妈妈不安,因为听说邻居家孩子每天要复习到12点。每次跟女儿说起这些事情,孩子总是很烦躁。这让妈妈左右为难,说多了唯恐影响孩子情绪,可不说她自己又恼火。

        ■

        从整个复习过程来看,最后一个月可以看做是一个调整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如果平时学得不好,指望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考前大幅提高,并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是很不现实的,而且这种想法本身就可能会给学生增加负担。案例中妈妈期待女儿考前短期内成绩能大幅提高,这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反而影响了有效的复习和应考。另外,原有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家长给孩子刻意增加营养,既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孩子身体不适。

        考前一个月,学生主要是为高考做好心理、生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准备。较妥当的方法就是保持一如既往的生活、学习状态,保持固有的学习节奏、熟悉的环境和常态的生活,以缓解临近考试难免出现的紧张和心理疲劳。

        ■

        如果考生心态调整得好,能够准确定位复习的突破点,明确复习策略,再加上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形成良好的生物钟,对于考生尤其是中等程度的学生来说,考前一个月提高成绩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1)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考前一个月,考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才是关键,绝不能以单纯做题替代复习。学习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知识点梳理和整体回顾上。考前头脑中要有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对各科复习提纲的回顾以及对以往错题的反思等都有助于考试时知识再现和思路打开。去年我写了一本《考前30天必做60题》奉献给广大高三考生,虽然这是很薄的一本书,却将整个高考数学要考的重点都涵盖了,考前30天每天只需做两道题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很多使用了这本书的考生给我反馈,高考中数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今年做了全新修订,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这阶段复习要跟着学校老师的安排走,但更需要的是考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平时出现的失误点和盲点。可以适量减少做题,做题时要有取舍,不能仅为应付老师的任务,关键是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案例中妈妈让孩子考前苦攻综合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段时间应该力争让孩子把已熟悉的内容真正掌握了。比如综合题,第一步的解答都比较简单,孩子完全可以得分,后面的步骤感觉困难就可以放弃,其实这也是应考的策略。把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都做对了,就是最理想的结果。

        (2)饮食顺其自然,注意营养均衡

        按照我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多数孩子通过饮食保证营养是不成问题的,关键要注意合理搭配,均衡饮食才是最优营养。学生考前刻意增加营养甚至进补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营养摄取和知识学习是一样,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且身体对饮食习惯的适应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不主张考前刻意加强营养而大幅改变原有的饮食习惯。当然,根据天气状况、孩子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微调还是必要而有益的。

        对于市场上各种标榜着提神醒脑的产品,家长选择时更要慎重,不要期待那些东西会产生"特异功能"。如果确实需要服用某些产品,也要做到适可而止。另外,孩子要保持充足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适量的体育锻炼是必需的,要坚信7+1>8的原理。

        (3)注意劳逸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考前一味苦读会使大脑产生自我抑制,容易导致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对考试非常不利。所以,这段时间学生不要再沿用以往的高强度、长时间学习的作息表。要适量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意节制,尽量远离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剧烈的体育活动等,以免过度消耗精力。

        考生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为考试储备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如果孩子生活很有规律,就尽量不要刻意打破原有的生物钟。对长期开夜车的学生来说,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最好能将作息时间与高考时间吻合,按照个人生活规律争取把自己的生理兴奋点调到与高考相应的时间段。而且在复习科目的安排上,也按照高考顺序来进行,这样到考场上就比较容易适应,以期达到最佳考场效果。

        如果出现失眠现象,家长和学生也不要过于着急,几乎所有学生考前都经历过失眠,所以睡不着觉是很正常的。当学生不再困惑于"不想让自己失眠"时,焦躁的心情自然就减轻了。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旧房翻新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3 编辑

高考如何轻松提高20分

中国有句古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如果把走一百里路看成一件事的话,前面走过的九十里路,仅仅完成了事情的一半,它的含义是说,最后虽然仅剩10里路,是整个路程的十分之一,但承担的任务却是整个事情的一半,它的深层含义是说当一件事情越来越接近终点的时候,往往越重要,越艰难,谁如果能在最后时刻抓得好,抓得牢,谁就能笑在最后,从而笑得最好。这句话用在高考中最贴切不过了。高三一共就10个月,最后的一个月其实是非常关键的,理应抓好,但现实生活中却恰好相反,几乎所有高三学生在最后一个月或者因为觉得时间来不及了,或者觉得大局已定,或者受各种高考信息的干扰,反而出现了心态浮躁,心情焦虑,从而学不进去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其实当大家都学不进去的时候,如果一个学生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全情投入,全神贯注,那么在最后的一个月一定可以有大提升。2008年5月,北京一个学生来找我辅导,她当时的数学只能考70多分,我就高考必考的几种题型每个题给她选了10个题目,让她一定要把这些题目彻底搞懂,可以不在乎时间,但一定要保证得满分,第一遍做错了不要紧,可以看答案。但最后一定要把这个题独立地再做一遍,而且要保证得满分。学生按我的要求做了,并不感觉很困难,结果在一个月后的高考中,她数学得了112分。

这件事使我感到,高考之前,如果对高考必考的题型和知识点,通过一些非常典型的题进行突破,其实是非常有效的。近几年来,我高考前给学生辅导一次,几乎都能提高20分以上,并不是我有多神,是因为我更清楚,高考之前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的时候,便会有了事半功倍之效。高考前其实学生要做的事就是四个字:重点突破。突破什么呢?就十二个字:高考必考,看似会做,经常出错。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和我的好朋友,也是多年教高三的高考专家韩新生、赵维阅一商量,便产生了强烈的共鸣。2010年5月我们共同完成了《考前30天必做60题》第一版,该书在当当网一上市就出现疯狂抢购,更是在上市近30天内稳居新书热卖榜第1名。5月初刚要上市时,我单位的咨询电话都打爆了,这些电话全是关于此书的信息咨询。其间还有几段很有趣的插曲:河北一家长在我的博客上得知此书要在5月8日首发,专程赶到北京,在我们的书店门口等候,可书还没到货,我只好将出版社送给我的一本样书给了他;广州的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看到此书,直接乘飞机到我单位购买此书。鉴于学生的迫切需要和高度认可,我又将自己的理念、思路从数学推广到其他学科。为此,我从全国挑选了认可我的理念、有同样学科思考的各科名师,共同推出了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其他8个分册,又对第一版的《考前30天必做60题》做了精心的修订和优化,为了更适合文理科学生使用,原来的一本数学有了文数和理数的区别。以此帮助高考冲刺的学子们更加明确目标,更加突出重点,从而快速提高成绩。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3 编辑

给一个高考前迷茫的孩子

一个"准"高三的男孩,给我发来邮件,叙述自己半年前毅然决然离开学校而加入了读经大军,并立志为国学的光大尽一己之力。可读经学校的生活并不像他设想的那样。想到原先的同学正苦读备战,明年将要走进理想的大学,曾经学业优秀的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想重返校园,却有诸多的担心。下面是给这个孩子的回信:



同学:你好!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聪明、上进、善于思考、知识广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你在抉择过程中的迷茫和痛苦。我想说不必为曾经的选择而懊恼,那时那样的选择你定然有自己的理由。相信对于这些问题,你已经思考了许多,此时对自己何去何从也已有了大致的想法。

        关于读经学校和读经的效果我不便做太多评价,但有一点需明确,我个人认为你绝不能因为读经而放弃正规学业,我相信你的父母、亲朋好友也是持这一观点的。如果确实对国学感兴趣,也可以考虑读大学时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现在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国学专业。在读经学校,老师向你"构造了太多理想的社会",给"现实社会太多批判",这或许跟你以前多年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冲突,让你感觉愈发迷茫。诚然,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丑恶现象,但现实社会中还有更多真善美的东西,而且我们作为社会人也必须生活在现实之中。

        关于年级的选择,建议你跟父母做深入沟通,找过去的老师帮助分析,综合个人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而且你已认识到"无论如何,我都要像往常那样忙碌起来了;无论怎样选择,都会尽我的全力。"不论重回学校选择哪个年级,学习上都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相信凭借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一切障碍都可以克服。你谈到学习上需要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提高",建议你不妨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你分析一下,相信曾经学业优秀的你,一定能够重振昨日辉煌。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宽高教育的网上课程,我认为网上学习还是很适合你的。

        另外,根据你目前的状态,建议你求助于专业的心理老师,如需要可拨打01082503200,相信咨询老师能为你提供专业的帮助。

        祝你早日走出迷茫!



               王金战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3 编辑

考生复习需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

高考是孩子们遇到的第一个重要人生关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考既会让他们心情激动、充满期待,同时又是一个空前的压力事件,让他们焦虑紧张、惶恐不安。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每个学生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同学会是无所谓的态度,感觉轻松,得过且过;也有的学生盲目自信,放松了备考,当然,这时也不乏有学生因长时间备考而身心俱疲,对高考产生消极怠慢的情绪。

不过复习备考阶段,考生中最为普遍还是对考试的紧张和担忧。俗语说“过犹不及”,所以,考前孩子需要保持一个适度的紧张状态,以保证考前的正常复习和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孩子释放紧张、焦虑的情绪,其中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家长与孩子的顺畅交流。让孩子有机会把苦恼说出来,这样压力才能得到释放。家长要注意捕捉适当的时机,跟孩子平等交流,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或社会性话题,尽量不要过多涉及高考,当然也无须刻意回避。另外,家长切忌用教训的口吻命令孩子应该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其次,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分地关注,给彼此一个独立的空间。面对高考,家长的心情有时比孩子还紧张,但是这种紧张情绪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对孩子不要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否则会无形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要像平时一样与孩子相处,尤其不要改变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

再者,家长自己也要平衡心态,面对高考不要过于紧张,要冷静而且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超出其能力。而且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平静地接受一切结果,保持一颗平常心。家长的情绪过于紧张,必然会在言行之中流露出来,孩子一旦捕捉到家长的紧张情绪,自己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切应顺其自然。

另外,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参加一些体育和娱乐活动,或者听一听音乐,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使精力更加充沛,又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压力,使头脑更清醒、思路更清晰,使后面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还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些活动也是自己复习备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果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进行恰当的心理调试。相信经过专业的指导,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从而增强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让孩子轻松、自信地走进考场。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4 编辑

高三学生如何高效利用时间

前两天朋友聚会,席间有个高三学生的家长聊起寒假期间不少高三孩子狂上各类辅导班,这位朋友不无担心,“离高考总共只有150天,此时不分秒必争“拼命”,更待何时呢?” 可自家的孩子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分秒必争,平时每天只能坚持学习到十一点,因为听说有些同学能熬到下半夜,家长、孩子都很着急,孩子还特意安排家长咨询别人有什么特效药能够吃了不犯困。
    说起孩子11点就要休息,我告诉朋友这可能就是孩子的生理需求,顺其自然就可以,何必因同学熬夜而强行自己效仿呢?朋友却说“现实容不得他困了就睡啊!”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上,进入高三后,明显感觉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面对各科老师下发的大量试卷,孩子很难应付过来,学习起来总是手忙脚乱,时常导致学习中顾此失彼,以致有些学科老师布置的习题完不成。而第二天到学校后,某些科目老师就会让不完成习题的学生罚站,孩子感觉很没面子,就想到如何延长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当我询问朋友有没有了解过,完不成老师任务的只是自家孩子还是也有其他学生。朋友笑着说,“这才是问题,其实每天班里有很多孩子会被罚站,甚至还会有班级前几名的学生。”妈妈担心孩子因为老师的惩罚而厌烦老师,导致成绩下滑。

    其实这个问题,在高三学生中是非常普遍的。学生的睡眠问题常被认为是小事情而为学校、家长和孩子本身所忽略。可长期睡眠不足不仅直接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孩子为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而不惜牺牲睡眠时间,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在课业负担繁重和升学考试巨大的压力这个大环境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我们如何能够帮助孩子从容地应对呢?

     1、 给孩子合理的期待,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

        过重的心理压力、不良的情绪会导致人的注意力下降,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在老师、同学、分数的重重重压之下,也许家庭是孩子唯一的避风港湾,父母要力争给孩子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信任孩子,要克服盲目攀比和过高的期待,让孩子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

        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时,有时候容易注重表面的一些东西,比如孩子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常常忽略了孩子守时、高效观念的养成。部分家长一味强调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希望通过严加看管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而忽略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实际情况,容易导致孩子因逃避家长而消极怠工,影响学习效率。

     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我们本身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多。如果睡眠都保证不了的话,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一味延长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所以要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学会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对学习、休息、娱乐时间分配进行规划,统筹安排。总之,该学习就学习,该休息就休息。要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才能够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3、精选题目,提高做题效率

        不可否认,现实中,有些老师穷于应付繁琐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机械地重复性地做过量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熟悉题型及其解法,并不考虑质量和效率,导致孩子整日遨游于题海之中,不知何处是岸。

     其实,做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因素影响着学生做题的效率,而有些因素是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改善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所学学科的内容以及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有机地将知识点和知识系统连接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愈加活跃、开阔,才能够大大提高解题效率。如果孩子某方面有欠缺,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查漏补缺,而不是盲目地做题。要学会筛选典型的“好题”,所以,这对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人大附的老师,发给学生的每套题目都是经过老师严格把关的,而案例中这个男孩的某些老师让学生罚站的情况,需要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另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时间设定,比如,可以尝试把每天各科的作业或自己计划做的习题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限定时间完成,或规定自己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经过限时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保证学生考试时正常发挥个人水平。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4 编辑

孩子上小学时出类拔萃,上高中后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应如何鼓励他呢?

前两天就有一位同学来信说:“……还记得初中时,我是老师的骄傲,那时我的理想竟然是清华!之所以用了‘竟然’二字,是因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清华不是理想,是梦想,甚至是梦。”

这位同学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现在就读的高中的,但不幸的是,高中第一次月考她就排到了一百多名,后来掉到了四百多名。在信中她又写道:“我所在的班级是年级最好的班,有时我都觉得可笑可耻:有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学习伙伴和良好的初中基础,而我却变成了差生?曾经的理想是不是就真的成了笑话?”

看到这位同学的来信,看着一手潇洒的笔迹,书写出的却字字都是无奈,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感慨,想帮助她转变心态、重新找回自信的冲动促使我迫不及待地给她写了回信:

看到你潇洒的笔迹就能想象出你有多优秀!虽然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都是对自己的否定和失望,但仍然无法掩盖你的文采和你的上进心。因为如果不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你就不会对自己如此失望;如果不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学生,你也不会千里迢迢写信来求助,老师说得对吗?

曾经的优秀已经刻在你人生的里程碑上,不会因为今天的成绩而有半点褪色,不要因为今天不够好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过去。今天是新的开始,我们就要从今天开始起步,重新攀登新的高峰。

你今天的失落和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其实并不全在你的成绩上,更主要的是在你的心态上。你想,如果你的成绩真的不好,为什么你会在全校最好的班级里?四百名的名次看起来确实不好,但你忽略了很重要的数字:全年级近两千人!北大、清华每年招生大概有两千到三千人,如果你能在这两三千人中排四百名,你还会觉得自己很差吗?你只看到四百名这个位置,却没有看到“参照物”。其实你的成绩并没有退步,只是周围的竞争对手比原来那些人的实力更强了。下棋要找高手,学习也是一样,只有经常跟比自己强的人比较才会进步得更快,否则每天停留在沾沾自喜中,好成绩也不过是一片虚假的繁荣罢了。

别害怕暂时的落后,分数不过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工具。你的基础很好,只要能正确看待排名和分数,给自己制定明确的、够得着的短期目标,然后每完成一个就再给自己制定下一个,就这样踏踏实实、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努力,周围的同学都会成为你超越的对象。哪怕每天只超过一个人,一年后你就可以名列前茅了,高考时你将遥遥领先,没人可超了,对吗?……

到了中学,环境变了,尤其是重点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自然是很高的,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们周围的对手上升了一个档次,再想保持领先地位自然就更难了。

而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需要得到关注、想成为集体焦点的渴望比他人更加强烈,一旦这样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感觉非常失落,无所适从。

这时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激励孩子,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就成了关键问题。对此我的建议是:

首先,没有一个孩子会成为常胜将军,所以家长不要苛求孩子完美无缺、屡战不败。重要的是要懂得体谅孩子的处境,接受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发现父母理解他的压力时,他的消极情绪就会降低,可能有时仅仅是一句善解人意的话就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扉,并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潜能。

其次,有些孩子的确比我们的孩子优秀,那是因为他们有一整套完备的学习计划和应变机制,我们要引导孩子发现别人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将它转换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最后,制定一个“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阶段性目标,再为每一次的目标设计一份简单易行的计划。然后把所有的关注点放在如何完成计划、如何实现目标上,而不是紧盯着分数和排名,不再把分数看成是评判一切的标准或否定自己的依据。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4 编辑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配个手机?《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中学修订版》

有个家长跟我说:“前段时间孩子总闹着要手机,说同学都有,就他没有。没办法,给他买了一个。结果经常看见他写作业的时候偷偷摆弄手机,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我愁得不行。正好前天孩子手机丢了,让我再给他买一个,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给他买了。可是他就闹着说不去上学了,这可咋办?”

还有个家长说:“孩子最近老是吵着要用我的手机,一会玩游戏,一会聊天,就是不学习。我真不想让他用了,我想跟他说我的手机丢了,这样他就玩不成了。老师您觉得这样行吗?”

金战网上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学生用手机,好还是不好?

投票分为正反两方:正方——手机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中学生也不能落伍,中学生用手机好。投此票人数占总数的37.5%。反方——中学生使用手机没有节制,不会合理使用,会影响学习,中学生用手机不好。投此票人数占总数的62.5%。





正如网络一样,手机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这么先进的东西不让孩子使用,未免有点可惜。更重要的是别的孩子都有,我们的孩子没有,他会不会因此感到自卑?而且家长要跟孩子随时保持联系,没有手机也不方便呀。

其实孩子要手机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能落后于人;二、方便跟同学联系。但往往一用上,就控制不了自己,上课、写作业甚至该睡觉的时候还在发短信。因为手机影响了学习,这也是最让家长无法忍受的。

有很多家长遇到过这个难题,可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有个聪明的家长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孩子要求买手机,他不说买还是不买,而是拿出一张纸递给孩子说:“儿子,爸爸不反对你买手机,但是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要先考虑好利弊。你把用手机的好处写在这张纸的正面,然后再把用手机的坏处写在这张纸的背面。如果好处比坏处多,我们就买。”

这个家长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决策权交给了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家长是民主的,并且因为是自己的决定,所以责任当然要自己承担。

这个孩子写得很认真,写完后交给爸爸看。

爸爸看了说:“你写的还不全面,爸爸再帮你补充一下。”

然后爸爸也在那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写完后父子俩一起讨论,好处和坏处的数量基本差不多,那就要看看好处有多重要,坏处是否能避免。

于是孩子信誓旦旦地写下了避免每个坏处发生的办法,并保证万一没有做到,爸爸可以收回手机。

其实做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否该买手机的问题了。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很多好的习惯,比如:遇事要先思考,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自己做的决定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不管最终是否买手机,孩子都会感觉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尊重,会感觉爸爸是民主的,并且对他是足够信任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并能勇于承担后果。



当然除了我们看到的一些客观原因,其实催生拇指一族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渴望沟通。因为把手机所有功能的优势都加起来恐怕也敌不过两个人面对面交流的快捷和真实吧?为什么人们不选择面对面交流而要选择千里迢迢地飞信传情呢?我想可能就是因为身边缺少可以畅所欲言的人吧。

当然也不乏时尚感的“诱惑”在里面,短信沟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哪个学生如果还不会发短信,那他就落伍了。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手机短信成了他们与别人沟通的主要方式,而最让家长担忧的也是孩子因为沉迷短信而影响学习。

如果我们家长可以做孩子最好的朋友,如果可以实时满足孩子的沟通欲望,如果可以耐心地倾听而不提出任何批评和指责,我想孩子发短信跟他人“诉衷肠”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家长要多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多参加学校的活动,或者多进行户外活动等群体性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流,同时也分散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孩子使用手机,几乎是百分之百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一晚上来回几条短信,学习效率就会大大下降。如果上课收发短信,又会严重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如果可能,还是建议孩子不要用手机。但前提是孩子肯主动交出来,这就看家长的教育艺术了。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4 编辑

授给家长12个秘籍

1、减压:帮助孩子减轻负担。

2、分解目标,分步实现:正确地面对孩子的现实。

基础差的孩子,所定目标应低些,逐步提高,应有耐心,将目标逐步分解慢慢达到。

3、让孩子能正确面对成绩的正常波动:波动是正常的,不波动是异常的。

4、孩子进步秘笈:从最容易的事情干起,立即行动,就能成功。

5、正确面对错题:难得的机会

①错题作用和攻克方法:每次认真对待错题,找到错题背后的“阶级敌人”,逐个消灭。

心态:应该是机会来了,反思其原因,改正它,天天有提高,绝好的进步因素,学习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因为学习就是把不会的变成会的。

心理变化:当解决了错题,懂得了错的原因,就能从容面对已错题,心里不虚,直面它。因为已成熟在胸,就会欢迎此类题型的出现,轻松得分。

②正本清源:找不会的根源,把根源解决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如高中数学总得不到高分,其实是初三时的二次函数没过关,所以要想高中数学分数有提高,需将初三的二次函数的原理,基础从头理明白,就会有所提高。

③通常的误区:通常一个孩子原因花两小时作一套卷子,一个不错,却不原因花半小时时间,将错题弄懂、弄会。实际是后者才是不浪费时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后者才是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价值和效率效果来的。

6、难题的处理:成绩上一个档次的机会

处理方法和步骤:

①先思考十分钟

②思考后,仍不会时,看答案

③看完答案,仍看不懂,则放弃;如果能看懂答案,则放下答案,自己将此题认真地从头到尾仔细地作一遍,之后对照答案对照,找出不对的地方,思考原因。

7、数学学习秘笈:必须动手

只有动手,才能牵动思维,逐步进入状态,深度思考。

高度重视例题的作用,其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多一个字繁缛,少一个字欠缺。

最佳学习例题方法:不看答案的前提下,细致作一遍,之后对照答案,逐字逐句的检查,对比,查找不完整或多余的原因。

8、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7 1大于8 (适当的体育锻炼1)

高中生保证平均每天八小时睡眠,如周一到周五不能满足八小时,周六周日家长的任务是不叫醒孩子,让其自然醒,以达到平均下来,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否则容易因睡眠补足照成的缺氧,影响智力发展。

“我可以长时间不学习,但我学习的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

9、高分的四个境界

听懂、会做、做对、做好(得分)

10、高考要考什么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11、关于学习兴趣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学习哪有那么难》学生自己阅读,主要是关于心态和学习方法的。

12、《中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纲要》

“淡化高等教育的选拔功能,加大高校的自主选拔功能”

即北大已经在2010年自主招生等大学统招前,已录取了60%的生源。只有40%的生源靠高考这条路。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5 编辑

孩子上了高中突然不自信了,怎么办?

孩子初中时在学校还处于领先地位,上了高中,尤其是上了好高中,那里往往是高手如云,压力自然就随之而来了。以前的优越感突然没有了,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投来赞许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排名在班里越来越靠后。是咱孩子的成绩下降了吗?

本来性格开朗的孩子,上了高中却变得少言寡语,整天闷闷不乐。不管大人怎么追问,孩子就是不肯说。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就开始怀疑孩子、怀疑自己了:“老师,你说我们家孩子,初中的时候学习挺好的,也很阳光。到了高中就变得没有斗志了,好像自信心都没了,也不爱跟大人说话了,每天放学后回到自己房间,把门一关,就不出来了。成绩也大不如从前了。他初中的时候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就因为中考没有考好,距离重点校差了两分,我就花钱让他读了现在这所重点中学。我觉得重点学校的硬件、师资等各方面会更好一些,可是现在我在想是不是我错了,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或许他根本没有那个能力。难道当初就不该让他到这所学校来?”有家长曾经这样跟我抱怨、询问。

针对这样的孩子,其实这位家长只说对了一半:家长宁可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中学,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重点中学的师资的确好,但竞争也更加激烈和残酷,而且又是花钱进来的,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但这是不是就说明孩子没有这个能力呢?对距离分数线只差几分的孩子来说,我认为他们在能力上并不比其他孩子差,因为考试总是有偶然性的,每次发挥也不可能都那么稳定。尤其是面临大考,心理素质可能是他们之间的重要差距。孩子进了高中自信心全无,这与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也正是这样的孩子需要补上的一课。

当然上面这种情况只是让孩子不自信的原因之一罢了,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有很多孩子是因为人际交往方面出了问题。

孩子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到了一个新环境,周围的同学都变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像从前了。他们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一切从头开始。

(1) 要从头开始适应新环境

大部分同学对新环境还是感觉好奇和新鲜的,只有少数同学不适应。比如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考入了市重点、省重点,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到了城里会有很多地方不适应。有时还被同学讥笑,自尊心受挫,无法融入新环境。

(2) 要从头开始建立人际关系

这是所有的同学都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让学生感觉不自信的因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人是社会型动物,人有被需要和肯定的需求。如果一个人不能得到其所在的群体的认可,他就会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学校就是学生所在的群体。一个学生如果在学校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他就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让他变得越来越自卑,发展到极限就是退学。

(3) 要从头开始适应老师

初中老师跟小学老师相比有所不同,他们基本不会再手把手教孩子了。而高中老师跟初中老师相比又有升级,他们更愿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因此他们的讲课方式有时会让一些依赖性强的同学难以接受。

上高一时有些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对老师的新方法还不适应,这就容易造成孩子听课效率不高。有的同学反映老师讲得特别快,自己根本来不及记笔记,本来上课时都听懂了,下课后却又全忘了。

那么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前不久有个孩子在金战网上留言:“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现在也知道要好好学习,可是有时候还是有些迷茫,找不到自信和动力。父母总是用他们所谓的激将法。可每当我听到他们说那些难听的话时,我的心里就很反感,忍不住想发火。”

可见,对待这样没有自信的孩子,使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是不管用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首先,找原因。

刚才我们也分析了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大概有三种,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原因,看看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开心,然后再各个击破。

(1) 环境是客观原因,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只能改变孩子看待事情的角度

比如一个月前有个农村孩子打来电话说:“他们觉得我土,都不愿意跟我玩。他们老是讲一些什么游戏的事情,我没玩过也听不懂,所以他们说话时我只能听着,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感觉很自卑,无法融入到他们当中……”

我回答:“农村的孩子可能确实没有城市的孩子见得多,但农村孩子身上也有城市孩子不具备的优点,比如独立、坚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而且对于农村的很多事情,城市的孩子也并不了解,如果你能用很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大家觉得又新奇又好玩,他们一定也很愿意听。再给他们讲讲你干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那些他们都没做过,没准你还能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呢。”

“是吗,老师?那我试试吧。”这个孩子放下电话时的语气听起来已经明显不像刚打电话时那么沮丧了,似乎又充满了希望。

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因此看待事情的角度总会摇摆不定。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大人的帮助,他们的情绪需要有人调动,也需要有人给予其信心!所以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就像一把火炬,在孩子的热情马上就要熄灭时,在孩子看不到前进的路时,家长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及时点燃他们的火花,让孩子重新看到希望。

从这一点上讲,凡是善于鼓励孩子的老师都是成功的老师,而善于点燃孩子激情的家长也都是了不起的家长。

(2) 同学关系是最能树立孩子自信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比较自我,不善于为他人着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在入学前就告诉孩子怎么跟同学交往,怎么能交到好朋友。办法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则是真诚,最简单的做法是乐于助人。凡是在班级人缘好的孩子几乎都是自信满满的。

(3) 孩子不适应老师,包括两方面:一是与老师的关系,二是学习方法和能力问题

高中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对老师也不像小时候那么简单崇拜了,有的学生甚至开始对老师评头论足了。而有的学生就是在为老师学习:觉得这个老师好,就好好学,否则就不学。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从中调节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以转变孩子看待老师的角度。

如果不是因为师生关系,而是因为自己学不会,那就和我们最后要说的因为成绩不好而自卑的解决办法是相同的——从成绩上下手。

对于初中成绩很好的同学来说,心态是调整的关键。一般调整好心态,成绩自然会上来。因为这样的同学能力并不差,只要他想,他会自己找到方法。如果初中成绩就不好,那就要从基础抓起。找一科他不太惧怕的科目作为突破口,来提高他的自信心,然后再迁移到其他科目。

对于那些本来成绩一般、还非要花钱找人进入重点学校的做法,我是不赞同的。一个基础不好、对学习又没有兴趣的孩子几乎没有从学习中得到过任何成就感,而我们还要把他扔到一堆比自己成绩好得不是一点半点的人群里,这不是对他自信心的摧残又是什么呢?一边做着摧残孩子的事,一边又希望孩子自信,这不就是赵本山的经典名言“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真实写照吗?还是那句话:做个最鲜艳的西红柿也不错,何必非让它成为苹果呢!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5 编辑

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做题效率?

很多高中学生感叹:畅游茫茫题海,不知何处是岸。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习题,一方面学生因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而苦恼,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做了数不胜数的题目,可考试时依然不得要领,频频“卡壳”,导致无法正常完成试卷,一些会做的题目因时间不够而放弃,很多题目因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导致失误颇多。家长也是困惑不已,大家平时都强调加强练习,多做习题,以能熟能生巧,因而给孩子配备了多种习题集。有些孩子即使做了大量的习题,可成绩依然平平。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位河北涿州的母亲,先后几次给我们打来热线电话并发邮件,诉说女儿升入高中后的巨大变化以及她自己的苦闷。孩子今年本该读高二,可由于高一下学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无奈今年重新读高一。

女儿从小乖巧、懂事、性格阳光,遵守学校纪律,学习自觉勤奋,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而且从没让家长操心。中考后进入当地一所不错的高中,可上了高中后,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竟然滑到了班级第40名。孩子很苦闷,家长、老师总说“有付出就有回报”。可孩子想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结果?于是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开始接触一些品行不端、成绩不好的学生。

面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很是不解。孩子平时学习很用功,家长也千方百计帮助孩子搜罗一些好的习题资料。平时家长看到孩子翻来覆去都在做习题,有时趴在书桌边熬到深夜,但结果解出的题量却不多,感觉孩子做题的效率很低。而且孩子很害怕考试,总是担心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时做不出来,更担心考试时会出现自己没做过的题,影响解题思路和自己的情绪。

家长跟老师沟通过孩子的学习状况,老师认为虽然孩子很用功,但感觉孩子的思维反应稍微有些慢,解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做题效率不高。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孩子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把精力用在了各科习题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堂上基础知识的学习。可别的同学一小时完成的试卷练习,女孩却需要多花两三倍的时间。特别是看到别的同学比她做更多的习题时,女孩更加着急。孩子学得很辛苦,从心底开始厌恶学习。这种情绪导致她学习效率低下,虽然看似学习,其实是在发呆。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家时常熬到深夜却解不出的题来。

老师的分析让家长似有所悟,但又担心如实告知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又不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做题的效率。

对于做题的效率,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速度,另一方面是指通过做题掌握的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以便能够自如地解决相似的题目。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做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因素影响着学生做题的效率,但有些因素是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改善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所学学科的内容以及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有机地将知识点和知识系统连接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愈加活跃、开阔,才能够大大提高解题效率。而案例中的女孩,主要就是做题效率问题。她一味地花费很多时间做习题,却相对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夯实和解题规律的总结,因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另外,从正式的考试角度来说,考试时出现学生没见过的试题是绝对正常的,否则说明考卷的质量水平本身有问题。学生只有平时加强做题效率的训练,才能更好地适应考试的节奏和紧张氛围,沉着面对试卷上出现的熟悉或陌生的题目,以保证考出个人的正常水平。

学生做习题不能仅仅关注做了多少题,更需要通过做题训练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个人单位时间内正确解答更多的题量,这才是提高做题效率的关键所在。

(1) 筛选典型性的“好题”

题海茫茫,而学生的参考资料也是鱼龙混珠,所以题目一定要精选。题目都是靠知识点或知识系统串起来的。通常,简单的题可能涉及一个知识点,而综合题会涉及多个知识点。所以,首先要确定自己需要强化的知识点和知识系统,然后围绕某些知识点或知识系统来选择题目。类似的题不要选择太多,抓住典型的题练习,会让学习事半功倍。最近我写了一本《高中数学难题破解策略》,即将面市,选得都是些很典型题。

(2) 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技巧

在做题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的衔接,巩固需要强化的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就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同时要注意题目的归类,解题过程中把握好某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要整理好错题集,对于做错的题,需要认真思考错误产生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解题思路不明晰或是马虎大意,分析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保证这一类型的题再次出现时不再出错。

(3) 加强限时训练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做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时间设定。比如,可以尝试把每天各科的作业或自己计划做的习题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或规定自己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这样的限时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保证学生考试时正常发挥个人水平。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5 编辑

高考临近,如何帮助孩子减轻压力?


面对日渐临近的高考,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感觉如临大敌,尤其是高考冲刺阶段,紧张程度更是空前。孩子日以继夜地复习,家长则竭尽全力希望为孩子做更多的事情以取得高考的成功。家里的一切活动都以高考为中心,唯恐有一丝的疏忽影响了孩子的人生前途。其实,在高考冲刺阶段,家长的一些不当行为和紧张心情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孩子的情绪越发紧张,从而影响正常复习乃至高考的正常发挥,结果往往与家长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

山西高三女生肖瑶,在劳动节放假期间给金战网写来一封长信。肖瑶所在的高中是当地不错的一所学校,在学校她各方面表现十分优秀,工作能力强,一直担任班长和学校学生会主席职务,还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进入高三,自己也是憋着一股劲,积极调整心态。发现了自己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制订了周密的复习计划,希望通过最后一年的拼搏,明年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肖瑶感觉自己的学习状态一直比较好,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也始终稳定保持在年级50名左右。

可随着高考的临近,肖瑶越发感觉自己难以集中精力来复习,头脑恍惚,入睡也很困难。前期复习过的内容突然感觉什么都不会了,而看到其他同学全身心地学习,自己内心更是慌乱。原来,家长前段时间明确给她提出,由于优秀班干可以加分,认为她完全有能力冲刺重点大学,最起码也要上山东大学。而肖瑶认为,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校往年的升学情况,家长定的目标对她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可给家长解释这些,家长却认为她没有追求、在给自己找退路等。劳动节放假在家,父母又因为这件事情不断唠叨,于是她跟母亲大吵了一顿。她现在感觉自己简直就要崩溃了,甚至都不想学习了。

案例中的肖瑶,考前复习中出现的种种表现,其实也是绝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容易出现一种“高原反应”,心理紧张、焦虑、头脑一片空白,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严重下降。同时,她父母过高的期望和有意无意的施压,更加重了她的这种反应,使她久久陷在里面不能自拔。肖瑶本来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对于她来讲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可如果家长或周围的环境给她过大压力,反而会使她离重点大学的目标越来越远。对肖瑶来说,家长的要求是必须考上重点大学。如果实现不了,那似乎就是对她全部的否定,这是孩子无法接受的。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本来就不够稳定,面临高考的重压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这时要再加上来自家长的压力,孩子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所以,在孩子高考冲刺阶段,家长、孩子的心理调节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家长的心态调节更为关键。

在我们周围,高考之前,孩子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异常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在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调节压力、平衡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想减轻孩子的压力,家长首先要减轻自己的压力。实际上,面临高考时,许多家长比孩子还紧张。有的家长不仅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操心孩子的高考志愿,甚至还要操心孩子明天上什么课。家长不停地对孩子嘘寒问暖,甚至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无形中就给孩子创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因此,家长要放平心态,要知道高考的确是孩子一生的一个重要关口,但它并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远比一个名牌大学的文凭要重要。更何况情绪过于紧张反倒可能使孩子离理想大学越来越远。如果家长能够平静对待高考,那么孩子也就更容易获得心理上的平静,也就能够更从容地去迎接挑战。

家长应该在“战略”上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在“战术”上要讲究技巧。不要给孩子制定“唯一”目标,考前尽量不要跟孩子谈论报考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可以试着谈论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对于肖瑶家长来说,目前至关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客观、正确分析孩子的实力,确定一个最适合孩子的目标,积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保持适当的学习节奏。一切顺其自然,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自信、轻松,会让孩子也随之放松下来。相信孩子高考中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另外,也可以安排一些使孩子精神放松的活动,这些表面上看是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但实际上它可以缓解孩子长期学习造成的身体疲劳,是一个紧张学习过程之后必要的调整。同时也能使孩子的注意力不只一直盯在高考这个目标上,对减轻他的心理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5 编辑

填报高考志愿时,孩子喜欢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怎么办

每年高考前后,家长、孩子除了经受着高考的煎熬和考验外,填报高考志愿也是令众多家长、考生异常棘手的事情。到底报考哪所大学、选择哪个专业、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等仿佛成为决定孩子命运的大事。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没经验、不懂事,因此,家长们希望掌握更多的信息,搜索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找有经验的人参谋,唯恐一时的不当选择会影响孩子终生的发展。

高考结束后,山东一位考生父亲打来电话,咨询女儿报考专业的事情。女儿是文科生,学习成绩在班级属于中等偏上,语文比较突出,其他各科较平均。可在山东那么严峻的高考竞争形势下,依照孩子的成绩,预计也就能上个一般的二本。父亲在国税局工作,今年系统内对于职工子女参加高考的有政策,只要考生达三本线就可以上对口的院校,而且毕业后税务系统直接接收。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可女儿却执意不从,她想报考当地一所大学中文系。孩子的母亲却认为学中文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不知名的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顶多也就是去中学教书,跟税务部门的工作是无法相比的。

交谈中,父亲多次唉声叹气,这让咨询师很好奇。经进一步了解,原来父亲是山大经济系的本科毕业生,80年代中期的经济专业那可谓炙手可热,他能够考进山大学习财政专业,令周围人着实羡慕。可他自己知道,这个选择只是听从了老师和父母的建议,他本想报的是另一所著名大学的历史系,却遭到了老师和家长强烈反对。这位父亲说,他自己酷爱历史。祖上在当地算是名门望族,家里存有一些字画、瓷器等,自己小时候就对这些东西饶有兴趣,喜欢听老人们讲这些东西。那时他就立志将来考上大学从事藏品研究或考古工作。

这位爸爸笑着说,当时谁能料到20年后的今天,对于收藏的研究是这么火热。可老天作弄人,竟让他在自己并不喜欢和擅长的经济、行政领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虽然现在工作干得也不错,但他知道,自己付出的比别人要多得多,而且工作中是完全体验不到自己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藏品时那种愉悦的。这位父亲慨叹,一个人如果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爱好能够一致起来,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女儿从小酷爱读书,进入初中后,受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现当代文学作品。这些东西对于她的同学来说,都是“老土”,女儿却如醉如痴。家长也试图阻止过,却无功而返。孩子文笔非常好,在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奖,还时不时写点“豆腐块”在当地报纸上发表。按说女儿选择中文专业应该是最合适的,可现实却让父亲处于两难境地。

父亲困惑又无奈,不知今天的选择带给女儿的将是什么?

选择专业是很重要,现在的选择可能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行业。专业的选择是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绝不能盲目跟随流行,更要考虑自身条件、个人兴趣、特长、发展潜力等。现实中,很多考生向往和羡慕“热门”专业。而所谓的“热门” 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需求比较强烈、薪水较高或比较新潮的专业,它是紧随社会和市场行情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现在看起来“热”的专业,未必将来持续热。就如案例中父亲所言,他高考时绝没料到今天的收藏业会是如此火暴。

一个人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探索欲望和创造力,更多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愉悦。因此在孩子选择专业时,不必过于关注专业的“冷”和“热”,即使长盛不衰的“热门”专业,如果孩子不喜欢,也是难以出成就的。

案例中的父亲对女儿专业选择的矛盾心情,我们能够理解。根据他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从他内心来讲是希望女儿遵从她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她喜欢的专业,可社会的现实中行业之间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的巨大差别,又让父亲在女儿专业的选择上难以摒弃一些功利的想法。案例中的女儿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盲从,能够体察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凭着孩子的文学天赋以及对文学的执著,说不定将来能成为文坛名匠呢!

孩子报考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专业选择的失误可能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遗憾。在报考志愿时,需要家长做孩子的“参谋”, 帮助孩子做出更科学、更理性的选择。

(1) 孩子报考志愿、选择专业最好先做职业规划

通过专业的职业倾向心理测评,了解个人的兴趣、能力和人格特点,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适合的专业或更适合从事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以便做出恰当的选择。

(2) 填报高考志愿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辩证地看待“冷”、“热”专业

要充分考虑个人的高考成绩、社会发展、未来的就业等客观因素,着重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对于眼前专业的“冷”、“ 热”, 更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现在不是热门的专业也许5年、10年之后,这方面的人才就会供不应求。

(3) 家长要根据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孩子加以引导

毕竟孩子的社会经验相对欠缺,但家长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家长只是提供成熟的建议,而绝不能代替孩子做决策。有些时候,孩子对报考的规律、一些专业的行情等可能比家长了解更深刻,而且对个人的理想、特长、自身条件等把握更准确。因为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好多家长是比不了的。所以家长和孩子要共同协商,以帮助孩子做出恰当的选择。

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自身综合素质高,那么将来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6 编辑

高考前,如何调节孩子的心态?

高考是孩子们遇到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它不仅有可能决定自己一生的命运,而且也往往寄托着家人的巨大希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高考会让很多孩子心情激动、充满期待。可对他们来说,高考又是一个空前的压力事件,让许多孩子焦虑、紧张、惶恐不安。当然,在这个时候也不乏有学生因长时间备考而身心俱疲,对高考产生消极怠慢的情绪等情况。

学生心态过于起伏,无疑会影响其考前的正常复习和考场上的正常发挥。因此,在高考之前,调节好孩子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家长该如何去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高考前夕,河北保定的一家三口来到我们中心咨询。女儿非常优秀,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开朗,坚强自信,对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问题都能自己妥善解决。对于高考,她也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一个切实的规划。女儿的这种“大将风度”让父母感到很欣慰,他们也坚信女儿在高考中会有超水平的发挥。但是,临近高考的这一段时间,女儿却出现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甚至寝食难安。

经过了解,原来女孩在最后一次调考中,成绩有些滑落,而同桌的成绩有很大提高。临近考试,自己的成绩却不升而降,这让女孩多了几分紧张,由此更担心高考也是这样。于是,之后的睡眠状况非常不好,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即使偶尔睡着,也是不断地做恶梦:要么就是高考时满试卷的题一个看不清,要么就是自己找不到考场。这样,早晨起来无精打采,一天的情绪也会很糟,还经常会感觉头痛、头晕。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有时候本来会的内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她知道自己是过于紧张了,老师也发现她的情况,告诉她要注意放松,可以多跟同学交流或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女孩尝试这样做了,可这样又让她很自责,觉得自己浪费了学习时间。跟同学聊天时,自己还是念念不忘复习、考试的事情。她向父母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父母也是不断安慰她不要紧张,可她就是难以放松下来。因此,父母带孩子来我们这里咨询。

在两个小时的咨询中(由于路途原因,家长执意延长咨询时间),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女孩消除了个人对高考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教会女孩自我放松,并通过表象训练、考试的心理预演,使女孩躯体紧张状态有所改观,增强了她对高考的信心。

面对高考,每个学生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会是无所谓的态度,感觉很轻松,得过且过。也有的学生盲目自信,放松了备考。而考生中最为普遍的表现就是紧张、担忧考试,案例中的女孩就是典型的代表。女孩考前的这种心态变化,在考生中很普遍。女孩学习动机过强、父母和自我期望值较高、自己成绩的波动以及与同桌同学的成绩对比,让她产生了压力感,由此引发其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面对高考的压力,这种紧张的情绪无从释放,因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对考生来说,考前较理想的心理状态是保持适度紧张。虽然考试有点压力,但考生能够转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努力备考,复习效率也比较高。这部分考生充满着自信,有合理的学习目标,能够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的到来。

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试的成绩。俗语说“过犹不及”,所以,考前孩子需要保持一个适度的紧张状态,才有利于考试的良好发挥。

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焦虑的现象,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疏导。

孩子释放紧张、焦虑的情绪,其中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家长与孩子的顺畅交流。让孩子有机会把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这样压力才能得到释放,紧张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家长要注意捕捉适当的时机,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或社会性话题。尽量不要过多涉及高考,当然也无须刻意地回避。另外,家长切忌用教训的口吻命令孩子应该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另外,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注,要给彼此一个独立的空间。面对高考,家长的心情有时候比孩子还紧张,但是这种紧张情绪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因为这会无形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要像平时一样与孩子相处,尤其不要改变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

再者,家长自己也要平衡心态,面对高考不要过于紧张。要冷静而且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超出其能力,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而且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平静地接受一切结果,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一个平常心。因为家长的情绪过于紧张,必然会在言行之中流露出来,孩子一旦捕捉到家长的紧张情绪,自己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切应顺其自然。

另外,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参加一些体育和娱乐活动,或者听一听音乐,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使精力更加充沛,又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压力,使头脑更清醒、思路更清晰,使后面的学习效果更好。而且还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些活动也是自己复习备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果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进行恰当的心理调试。相信经过专业的指导,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从而增强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让孩子轻松、自信地走进考场。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6 编辑

高考前一个月怎么安排孩子复习、饮食和休息?

高考前一个月,考生进入了备考关键期,父母也跟着越来越紧张。金战热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考生家长的电话。他们询问在考前一个月孩子在学习内容上如何安排、有什么技巧让孩子在考前短期内提升成绩、孩子吃什么样的食品能够提升记忆力、如何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等。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考前关键期的重视,以及其热切帮助孩子高考取得成功的急迫心情。

家长在考前的一个月内,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复习,才能让孩子在高考中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呢?

【经典案例】

河南驻马店的一位考生的妈妈,在热线中叙说着自己的担心:女儿从进入高三以来,各方面一直表现得比较平稳。随着高考的临近,妈妈专门请假陪伴孩子复习备考,希望孩子在考前一个月里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妈妈每天照着营养专家推荐的考生食谱,给孩子安排饮食,也购买了一些健脑补品。妈妈却发现女儿并没有因此食欲大振,好像还食之无味,特别是每天喝牛奶时,孩子简直就像喝中药(因为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喝牛奶)。妈妈说,没办法,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下,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

家长会上,老师强调考前家长要提醒孩子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可妈妈说,女儿的成绩一般,在几次模拟考试中问题都出在综合题上,所以她希望女儿考前多做些题,尤其是综合题,指望着孩子考前好好冲刺一下呢!可女儿对妈妈的要求毫不理会,每天10点半之前就休息。看到孩子这种状态妈妈很是不安,因为听说邻居家的孩子每天要复习到12点以后的。每次跟女儿说这些事情,孩子总是很烦躁。这让妈妈左右为难,说多了唯恐影响孩子的情绪,可不说她自己又起火。

【专家诊断】

从整个复习过程来看,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可以看做是一个调整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如果孩子平时学得不好,家长指望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在考前有很大提高,并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是很不现实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想要通过冲刺而大幅提高成绩,很可能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就像案例中的女孩,妈妈期待女儿考前短期内成绩能有大幅提高,这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反而影响了有效复习和应考。另外,原有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家长给孩子刻意增加营养,既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孩子身体不适。

高考前一个月,考生重点要做的是为高考做好心理、生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准备。比较妥当的方法就是保持一如既往的生活、学习状态,保持固有的学习节奏、熟悉的环境和常态的生活,以缓解临近考试难免出现紧张和心理疲劳。

【金战支招】

如果考生心态调整得好,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复习的突破点,明确复习策略,再加上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从而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考生尤其是中等程度的学生,在成绩提高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1)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考前一个月,考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才是关键,绝不能以单纯做题替代复习。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知识点梳理和整体回顾上。考前头脑中要有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对各科复习提纲的回顾以及对以往做错的题的反思等都有助于考试时知识的再现和思路的打开。今年我刚好有本《考前30天必做60题》的书可以奉献给广大高三考生,很薄的一本书将整个高考数学要考的重点都涵盖了,考前30天每天只需做两道题就能有很大提高。先卖个关子到时给广大考生一个惊喜。

这阶段复习要跟着学校老师的安排走,但更重要的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平时出现的失误点和盲点。可以适量减少做题,做题时也要有取舍,不能仅为应付老师的任务,关键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案例中的妈妈,让孩子考前苦攻综合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段时间应该力争让孩子把自己已熟悉的内容真正掌握了。比如综合题,第一步的解答都比较简单,孩子完全可以得分,后面的步骤感觉困难就可以放弃,其实这也是应考的策略。把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都做对了,就是最理想的结果。

(2) 饮食顺其自然,注意营养均衡

按照我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多数孩子通过饮食保证营养是不成问题的,关键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均衡饮食才是最优营养。学生考前刻意增加营养甚至进补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营养摄取和知识学习是一样,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且身体对饮食习惯的适应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不主张考前刻意加强营养而大幅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孩子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微调还是必要而有益的。

对于市场上各种标榜着提神醒脑的产品,家长选择时更要慎重。不要期待那些东西会产生“特异功能”。即使确实需要服用某些产品,也要做到适可而止,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孩子要保持充足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适量的体育锻炼是必需的,要坚信7+1>8的原理。

(3) 注意劳逸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考前的一味苦读会使大脑产生自我抑制,容易导致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对考试非常不利。所以,这段时间学生不要再沿用以往的高强度、长时间学习的作息时间表。适量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意节制,尽量远离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剧烈的体育活动等,以免过度消耗精力。

考生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为考试储备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如果孩子生活很有规律,就尽量不要刻意打破原有的生物钟。对长期开夜车的学生来说,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最好能将作息时间与高考时间吻合,按照个人生活规律争取把自己的生理兴奋点调到高考相应的时间段。而且在复习科目的安排上,也按照高考顺序来复习,这样到考场上就比较容易适应,以期达到最佳的考场效果。

如果孩子出现失眠的现象,家长和学生也不要过于着急,因为几乎所有学生考前都经历过失眠,所以睡不着觉是很正常的。当学生不再困惑于“不想让自己失眠”时,焦躁的心情自然就减轻了。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4-9 10:26 编辑

怎样做孩子才会感激?!

孩子感情冷漠,不体谅家长,这是许多家长的抱怨。家长含辛茹苦,无微不至关心孩子,这不但不能打动孩子,反而招来责怨甚至厌烦,这让家长很受伤。问题是,现在这样"冷血"的孩子越来越多。
有位母亲通过“金战热线”,诉说了她的苦恼和委屈。女儿上高二后学习吃力,成绩下滑,在家话越来越少。为了节约时间,让女儿专心学习,生活上她对女儿照顾得周到备至,到现在,她还是替女儿洗所有的衣服。女儿对此从未表示过感激,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还不要紧,最让她伤心的是,有一次她见女儿放学回来闷闷不乐,就想跟她聊聊天,问她怎么了,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滚,别让我看见你们!这位母亲说着说着就抽泣起来。
父母在孩子面前谨小慎微,当牛做马,成了孩子的奴仆,这样就能真正帮助孩子吗?这样就能打动孩子、得到孩子感激和体谅吗?未必。长久以来,孩子对父母这种廉价的爱早已经习以为常,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需感恩更无须报答,所以对父母的百般疼爱反映淡漠,表现麻木。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责怪你打搅他,讨厌你多事,甚至会对你大加斥责。
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体谅,要让孩子感激你的爱和付出,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爱别人,让孩子懂得付出,要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孩子体验到生活的辛苦,这样他才能珍惜别人的关爱,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现在的问题是,孩子在生活上毫无责任,对自己毫无责任感,更不要说对家人了。如果说他还有责任,他的责任就是学习,学习之外的事情都是别人的责任。而进入高二以后,家长在学习上对孩子帮助又是微乎其微,你解决不了他的问题,他自然要烦你。
总之,最根本的是要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先让孩子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最起码的。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此基础上,父母的关爱才能触动孩子,才能在孩子心里得到回应。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并逐步学会关爱别人。
不要以为只是为孩子当牛做马就能让孩子感激你,因为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这些。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还要真正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才会向你打开心扉。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