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健康成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在许多人看来,奥巴马有着一个被“抛弃”的悲伤的童年,这样一个人竟能健康成长,甚至雄心勃勃地进军总统宝座,多少让人有点不可思议!分析奥巴马的心理成长,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他强大的缺失性动机:一是父母“抛弃”带来的挫折,父亲、母亲都多次结婚和离婚;一是剥不掉的黑皮肤,奥巴马9岁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黑人为除去黑皮肤,用强力化学淡化剂最终几乎毁坏了他所有的皮肤,照片让他如遭电击。这种如影随形的自卑要么导致一个人沉沦,要么就会迸发出惊人的斗志,产生强烈的成就欲望,在奥巴马身上正是产生了积极的强大动力,从社区工作者、博士、教授、州议员、国会议员一路走来,并最终锁定最高奋斗目标。
但这两大挫折也是要人命的。他为什么没有成为堕落的人渣?我用一句话回答:毁害人的不是家庭而是家庭教育!
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带给他的心理伤害并不大,他的家庭虽然破碎,但他在家庭教育上获得的心理营养一点不输于完整家庭,甚至比一般家庭可能还要优越。
奥巴马的母亲雪莉是个大胆、幻想、浪漫的女人,18岁的她在夏威夷大学与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老奥巴马相识,并冲破一切阻力嫁给他,19岁便生下了奥巴马。奥巴马2岁时,父亲到哈佛大学读书,父母终而分手。后来,母亲与印尼留学生苏托洛结婚,并带上6岁的奥巴马搬迁到印尼。
继父是个很和蔼的人,对奥巴马很好,鼓励他与当地小朋友玩耍。有一次奥巴马问继父某人为什么被杀?继父说那个人是个弱者,给他讲强者与弱者的生存道理,继父问奥巴马:“你打算成为哪一类?”没等奥巴马回答,他就告诫奥巴马道:“最好成为强者,如果你不能成为强者,那么就成为智者,然后再去为强者出谋划策,使他们爱好和平。”
但继父后来却变得酗酒花心。奥巴马10岁时,父母再次离婚,奥巴马独自回到美国(3年后母亲完成博士学位回到美国),由外祖母、外祖父照顾。外祖父斯坦利有着火热的灵魂,有时也会说大话、做白日梦。她的外祖母玛德琳却务实能干,只有高中学历,却从秘书一直做到银行副总裁,她把外孙奥巴马送进最好的中学。
用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来分析奥巴马的成长,关键因素都抓住了。
首先从“理念>方法”来说,美国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是人本理念的,他们相信人有自我成长的能力,人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家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去考什么大学,母亲只在他高中毕业前给他写了信,对未来作了建议,并在信中对大学制度提出质疑,只说念大学是第一步。
从“关系>一切”上说,他们家的关系表面似乎很乱。奥巴马从出生到10岁基本上跟母亲在一起的,他的安全依恋没有受到损害。他的亲人都是和善的人,合不来就分开,而不是无休止的争吵和经年累月的折磨。奥巴马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长大,伙伴很多,因为热爱打篮球,奥巴马有自己的圈子。儿时是在母子关系、家庭关系、伙伴关系三大关系中成长的,可以说这三大关系保证了奥巴马的基本需要,茁壮成长也就不奇怪。由于关系不出问题,也就不会激起过强的青春期叛逆。虽然他也迷茫过,吸食毒品,沉迷酒精,“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但没有人逼迫和扭曲他,终究会向着天空的方向发展。
奥巴马显然继承了母亲和外祖母的特质。他说,他越长大越觉得外祖母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之深。尽管奥巴马的外祖母、外祖父反对女儿与老奥巴马的婚姻,同时还受到奥巴马在肯尼亚的爷爷来信的侮辱,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的父亲,反而,他们会向对父亲没太深记忆的奥巴马谈到他父亲的轶事,例如谈起老奥巴马曾在国际音乐节上唱非洲歌曲,“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个人都被他迷倒了。”这种教育真正是“品德>分数”。虽然在成长中父亲只是短暂的存在,但他对父亲一点也不记恨。父亲从肯尼亚到美国来探望他时,他对父亲很崇拜,父亲到中学做了个演讲,连老师和同学都为他父亲折服。
奥巴马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是在“感受>道理”的原则下成长的。他在成长中获得的感受太多了,他的梦想也是在一个黑人青年因社会不公而挣扎中获得的。他自小感受了国际关系大家庭的氛围,所以有兴趣在大学选择了国际关系专业,做社工让他感受了更多底层人的生活,决定从政,并唤起更大兴趣考进哈佛大学攻读法学博士,这是他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为了一份工作、一张文凭。其实,他的母亲就是一个充满理想凭兴趣办事的人,她和儿子一起观赏日落月出的美景,也经常在半夜把奥巴马从床上叫起来看美丽的月色,完全遵从“兴趣>知识”原则。
雄心抱负是心灵空间的表现,奥巴马的空间成长天生就比别人优越,爱心和包容是他们家庭的特色,“空间>爱心”是一贯的原则。至于“习惯>神童”,显然他们家没有人去造神童,倒是养成了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他一直是一名狂热的篮球运动员。他是在自由爱心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生命可以说一直是处于勃勃的状态,他的能力当然也就没有受到任何抑制,这正是“状态>能力”!状态是最感染人也最让人相信的成长证据!(黄怀宁)
链接:
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奥巴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呢?
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最珍视孩子们的价值观只有三点:善良、有同情心和尊重他人。他们经常告诉孩子,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只要付出努力、全身心的投入,一切都有可能。
奥巴马和妻子给孩子的规则不是很多,这些规则只是让孩子们的生活更有规律和保障。比如看电视的时间,平时孩子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但有时孩子们要求延长一点时间,他们不会反对,不过会告诉孩子们:“多看一会儿电视没问题,但是到了睡觉的时间肯定得睡觉,如果你们看电视的时间长了,睡前听故事的时间就会变短。”之所以给孩子们选择的权利,是为了鼓励她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做选择,而不是因为别人告诉她们应该那样做。妻子米歇尔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同时,没有让孩子丧失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而且她总是能给孩子留出自己做决定的余地。
作为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幸福、快乐,可是随着奥巴马入主白宫的时间越来越近,他的焦虑却与日俱增。如何保证孩子们正常的私人生活空间?如果想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能长点,她们最好也搬进白宫,可是如果搬进白宫,她们的私人生活空间就很难保证了。奥巴马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的生活不要因为自己成为美国总统而有任何的改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