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你而美丽-----点亮黎明的天使
本帖最后由 炎热的夏 于 2011-11-27 22:51 编辑“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证明,我并不因此而失去价值。”——萨布瑞亚
在拉萨江苏路一所两层楼高的藏式院落里,生活着一群来自西藏各地的盲童。孩子们在这里学习谋生的技艺,也追逐着“有色彩的梦想”。
他们的校长是一位德国人,名叫萨布瑞亚,也是一位盲人。
萨布瑞亚出生于1970年,在她12岁那年,由于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导致了失明,从此生活在没有色彩的世界里。之后,她被送进了盲人学校,后来还考入了德国的波恩大学。
萨布瑞亚在大学里学习了英语、计算机、历史和文学,并且依靠电脑听音分析器,专门学习了藏文。她第一个开发出了可行易学的藏盲文,而那时藏文在全世界还没有盲文。
12年前,萨布瑞亚27岁,即将大学毕业的她,拄着拐杖,心怀梦想,只身来到拉萨旅游,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
拥有240多万人口的西藏,和萨布瑞亚一样的视力障碍患者,约有一万名。1998年,萨布瑞亚建立了西藏盲童学校。这是西藏第一所盲人学校,也是拉萨唯一的盲童学校,让孩子们免费接受教育。西藏第一批能够阅读的盲人,都是从这所盲童学校出来的。
起初,在萨布瑞亚受尽冷嘲热讽时,在拉萨旅游结识的荷兰籍工程师保罗,辞去了工作,和她一起并肩作战,后来保罗成了她的丈夫。
西藏的盲人孩子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等职业技能培训。
盲童学校从最初的6个学生起步,如今已经先后有几百个西藏孩子在这里接受了盲文基础教育。这些毕业的孩子,有人开了自己的按摩诊所,有人做了翻译。
萨布瑞亚还是“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在“世界屋脊”西藏,萨布瑞亚和保罗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0年,萨布瑞亚获得德国政府邦比文化奖章,这一奖项颁发给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有所作为者,代表德国政府给予的最高荣誉。
2001年,荷兰驻华大使飞到拉萨,代表荷兰女王授予萨布瑞亚夫妇二人爵士勋章。
因为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萨布瑞亚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友谊奖”。
萨布瑞亚说:“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证明,我并不因此而失去价值。” 都市快报:能说说你第一次来西藏的经历吗?
萨布瑞亚:当我第一次完全独立地游历中国时,发现很少有人知道我那根白色的杆子,就是盲人的标志。有的人问我是不是放羊的,有的人认为这是我走路时用的拐杖。
好多人可能从来没有见过盲人,对我都很好奇。每次当我说起我是个盲人时,他们很惊讶,问我很多问题。比如,你是怎么做到一个人旅游的,你怎么知道坐的车对不对?
在西藏,很多人向我借我的导盲棍,然后闭上眼睛,体验做一回盲人。他们觉得那有趣极了。我很享受这份融洽,也感到自己被重视。旅途中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他们到现在还一直是我的朋友。
都市快报:是什么让你决定要帮助西藏的盲人孩子?
萨布瑞亚:我发现,藏文里没有给盲人用的点字系统。我想既然我发明了藏人用的点字系统,让西藏的盲人也可以接受教育,我就应该来西藏。于是我决定到西藏去,给那些有盲人小孩的家庭以及当地政府展示我的成果。
幸运地找到一个那么相配的男人
都市快报:在你的《我的道路通往西藏》这本书中,你说西藏给予了你一切,赐予了你爱情和事业。能讲讲你的爱情故事以及你丈夫保罗对你事业的支持吗?
萨布瑞亚:其实那不单纯就是个爱情故事。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地找到一个那么相配的男人,他就是我希望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那个人。
我是在拉萨一个很小的客栈里遇见保罗的。之前,我也遇见过很多“老外”,他们对我想在西藏开设第一个盲童学校的想法都嗤之以鼻:你以为你是谁?停止做梦吧!……
但保罗不同,他倾听了我的计划后很激动,甚至提出要协助我。但当时我其实并没有考虑好,况且他在荷兰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我们保持了联系。后来,我筹集到了资金,还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邀请。我打电话给保罗,告诉他,我准备前往拉萨,并有可能在那里住个几年。一开始他没说话,我有点难受。突然他笑着说:“我要辞掉工作,去找你。”就这样,我们走到了一起。
我喜欢给予别人我的爱
“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证明,我并不因此而失去价值。” 在青年文摘上看到了这篇文章转了过来,对于幸福,对于爱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西藏,很多人向我借我的导盲棍,然后闭上眼睛,体验做一回盲人。他们觉得那有趣极了。我很享受这份融洽,也感到自己被重视。旅途中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他们到现在还一直是我的朋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