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琐事 发表于 2011-12-6 09:24

专家建议高危人群早做检查逃离“猝死劫”

            核心提示:我国每年有5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有效营救时间不到10分钟。专家建议,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身体检查,以远离猝死的危险。

  高危人群早做检查逃离“猝死劫”

  “我国每年有5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幸存者不到1%,相当于每周有22架满员的波音747飞机机毁人亡。”著名心脏病专家葛均波教授昨天在接受采访时称,有过心肌梗死或患有心衰者,都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于猝死的最好防治办法,是高危人群及早到心内科进行检查,由专家来判断是否需要植入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青壮年猝死多由于工作压力大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特别指出,对中老年人而言,发生猝死一般都有基础疾病在先。在此基础上的诱发因素,包括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吸烟酗酒熬夜、暴饮暴食等。

  而诸多青壮年被心脏性猝死“击垮”,主要原因在于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喝酒、抽烟、熬夜、高盐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他们或由于忽略了已经存在却无明显心绞痛等症状的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定时炸弹”一旦遇到压力、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就会造成粥样斑块破裂—心肌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室颤动)—猝死的严重后果;或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不能及时释放压力,不能有效节制情绪变化,同样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性猝死。

  如何逃离无早期症状的“猝死劫”?葛均波表示,在猝死发生前,其实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喘不上气、心悸(脉搏反常、心跳加快)、胸前区压榨性疼痛、脖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勒着、虽然无牙病却感到牙痛、肋骨下疼痛、左胸部疼痛、眼花、出冷汗和失神。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老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如果上腹部疼痛、下颌疼,或是感觉全身虚弱、头晕、呼吸困难、浑身没劲等,也需格外留意。

  8条“守则”预防心脏性猝死

  “但是发生猝死后,有效营救时间非常短暂,仅为7—10分钟!”葛均波介绍说,电除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些国家,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均备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并对民众进行除颤方法的培训。然而即使在紧急救护系统非常完善、可早期给予除颤治疗的地区,比如美国,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仍很低,仅为5%。我国则不到1%。另一种目前在一些大医院比较可行的防治办法,就是为高危人群植入集起搏和电复律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它能在几秒钟内识别病人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减少猝死的发生。

  临床数据证实,有过心梗的患者猝死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4—6倍,心衰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比常人高6—9倍。葛教授同时建议说,有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导致的心力衰竭病史,或者发生过心脏性晕厥、有猝死家族史者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他们的家属应该接受心肺复苏的培训,发生猝死情况后可及时实施心前区捶击、保持气道通畅、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不间断地进行心外按压至患者醒来或专业人员到达。

  葛均波教授最终强调,预防心脏性猝死,无外乎做到8条“守则”:远离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清淡饮食,充足睡眠,控制体重,预防便秘,学习急救。首席记者施捷

  名词解释:心脏性猝死

  猝死,是指以意识丧失为先导的意外性自然死亡。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即为心脏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的90%以上。究其直接致死原因,88%为心律失常,通常由心室颤动造成——由一个异常心电活动引发,导致心肌无序抽搐,心室无法有效泵出血液到动脉和外周循环系统,造成身体缺氧。除非给予电击治疗使它恢复为窦性心律,否则几秒钟内患者就会失去知觉,数分钟内死亡。

炎热的夏 发表于 2011-12-6 19:42

锻炼身体,从现在开始:em14:

家家琐事 发表于 2011-12-6 20:28

炎热的夏 发表于 2011-12-6 19: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锻炼身体,从现在开始

锻炼身体,从小开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建议高危人群早做检查逃离“猝死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