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啊 发表于 2024-1-12 14:19

东营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平台达36家,招收培养博士后470余人

释放博士后人才创新动能 东营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平台达36家,招收培养博士后470余人
爱东营讯 博士后作为高端人才,是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针对这一群体,我市积极行动,采取有效举措,不断提升博士后工作水平,2023年,我市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平台累计达到36家,招收培养博士后470余人,常年在站博士后100余人。“废纸是质优价廉且绿色低碳的造纸原料,其回收再利用极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废纸中的胶黏物会严重降低再生纸张质量及生产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限速步’,通过构建废纸胶黏物控制酶全链条创制技术,我们创建了性能优于国外龙头企业同类产品的绿色控制酶制剂,并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成果鉴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刘展志介绍道。刘展志于2022年1月进入全球最大新闻纸生产基地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从事废纸胶黏物控制酶相关研究,目前该科研项目已与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成功建立胶黏物控制酶应用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市坚持把博士后作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试验田”、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储备库”和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助推器”,建立导师、博士后、助手“三位一体”科研团队,聘任博士后担任重点课题项目长、重点实验室带头人,组建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实验室。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获国家博士后创新基金10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1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研究开发的“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和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石油微生物创新工作室”等被评为省部级人才创新团队,目前出站327人,204人留在油田工作,均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从1998年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开始,我们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效益提升的技术难点和创新堵点,积极引导市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先进技术和人才资源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产业融合、企业发展和人才创新的重要平台。”市人社局人才开发与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负责人燕乃英介绍说。去年我市1人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支持计划,4人入选省级博新计划,3人在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我市还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博士后服务经济社会新模式,持续优化发展管理体制,启动全市博士后人才和科研项目需求常态化对接工作,加强博士后科研平台的建设运行指导,提升建站单位工作运行质量。山东黄三角生物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成功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3年新招收博士后53人,博士后科研平台增量和博士后人才数量实现“倍增”。真金白银留人才。我市完善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博士后工作经费投入,为博士后人员的引进和培育创造良好环境,优化博士后人才发展“软环境”。在政策激励方面,出台“人才金政”40条,1名博士来东营就业创业,最高可以拿到56万元的补贴和10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政策支持力度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在发展支持方面,全力支持青年人才事业发展,在市级人才工程评选中,优先支持40周岁以下青年人才;在创业扶持方面,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取得标志性成果的青年人才和创办科技型企业的领军人才;在优化服务方面,将优秀博士后有序纳入市级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保障范围,提供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抢抓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聚焦多渠道广聚博士后人才,打响‘黄河入海·才聚东营’人才工作品牌,持续加强平台建设,优化博士后人才资源配置,推动博士后工作在人才引育、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推动全市博士后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提升。”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长林介绍说。   (记者 贾重霄)
责任编辑:周明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营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平台达36家,招收培养博士后47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