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啊 发表于 2024-11-7 16:31

黄河口好品 黄河口农品丨做强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黄河口滩羊产业迈入3.0时代

全镇肉羊存栏量140万只、年出栏量300万只,年交易额67亿元……从传统散养的1.0模式跨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2.0模式,到如今牧光互补、高床养殖的3.0模式,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如何成为“中国肉羊小镇”?近日,记者走进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探寻产业发展轨迹。
在利津县盐窝镇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一排排高标准羊舍整齐排列,目之所及是成群的绵羊,“咩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养殖户赵子彬正骑着喂料车喂羊,“水、电、环卫等全由产业园负责,我们养殖户交租金就能使用高标准羊舍,每个棚能养1000只羊,而且各种设施齐全,机械化喂养,10分钟就能喂完一圈,工作轻松不少。”
作为有多年养殖经验的养殖户,赵子彬对产业的变迁升级感触颇深。“以前在村里养殖区散养,全靠人工,每天早上4点就得起床,给羊拌料、喂料、饮水、查病,晚上10点以后才能休息,一天能走3万步,非常辛苦。”他告诉记者,如今,园区集聚了剪羊毛、清理羊粪、屠宰加工、兽医服务等配套产业,一个电话就能上门服务。
从传统养殖到入驻标准化养殖园区,赵子彬的养殖足迹也是黄河口滩羊产业发展的轨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盐窝镇就家家户户搞肉羊育肥,那时以散养为主,布局散、链条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2019年,黄河口滩羊产业园的建设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园区建设高标准养殖棚400栋,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肉羊养殖产业也由传统散养的1.0模式跨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2.0模式。
2022年,为使黄河口滩羊产业的标准化程度更进一步,园区建设了85栋3.0版本养殖棚,采取牧光互补、高床养殖模式,棚顶配套光伏发电设施,年发绿电3000万度,年发电收益达1200万元,床下安装粪污收集设施,可实现粪污日产日清,降低了病亡率,减小了养殖气味。黄河口滩羊产业由此迈入3.0时代。
利津县不断拉长黄河口滩羊产业链条。在大童牧业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里,各种羊肉制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屠宰深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对肉羊进行屠宰、分割。
“通过精细分割可以把整羊加工成羔羊肉卷、羔羊上脑等70多个品类,按正常行情,每只羊利润在200元左右,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公司总经理沈国平介绍,接下来公司还将建设中央厨房,出品标准化、品质化的冷鲜、精细分割肉,制作调理肉制品、中西式肉制品、熟肉制品等拳头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价值。
园区不断引入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打造了集“母羊繁育——饲料加工——标准养殖——废弃物处理——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随着黄河口滩羊产业快速发展,以基础母羊繁育、肉羊育肥、屠宰深加工、饲料生产、生物有机肥生产为主的肉羊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但产业发展过程中“羊苗在外”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亟需建设一个高标准、全过程、高效率的肉羊胚胎繁育中心,黄河口生物精准营养研发中心应运而生。
在上游母羊繁育模块,利津县与中国科学院杨果教授的专家团队联合建设了黄河口生物精准营养研发中心,投资6500万元,主要建设胚胎移植实验室、受孕观察区、繁育管理区3处区块,新建50000平方米的供体、受体羊繁育羊舍22栋,建设2500平方米胚胎实验室,预计年产胚胎可达5万枚。
目前,该实验室已成功培育了具备优良雪花性状的肉羊新品种,于今年1月顺利通过专家初审评定,预计年内可通过农业农村部肉羊新品种认定。目前,正同步推进雪花羊胚胎移植及繁育工厂建设,达产后可年产雪花羊胚胎5万枚,将大大加速黄河口滩羊产业良种扩群与育种进程。
“雪花肉羊作为高品质肉羊代表,与本土品种相比,日增重高出200克,雪花纹M5级别占比超过了10%,单体平均重量提升16.67%,生长周期缩短20%,产羔率可达230%,屠宰率高达56%,在生长性、屠宰性能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黄河口生物精准营养研发中心工作人员说。
产业升级将越来越多的村民吸引到黄河口滩羊产业链上来,剪羊毛、装卸羊、打疫苗都形成了专业的服务队伍,全镇66个村1700户群众从事肉羊养殖,带动从事产业链经营、务工群众达3.2万人。
(记者 张振 通讯员 任万帅)
责任编辑:景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河口好品 黄河口农品丨做强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黄河口滩羊产业迈入3.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