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了!!!!!!
算了,不讨论了!心情好点了!没事了!
祝所有宝贝都健康成长!快乐每一天!!
[ 本帖最后由 非凡的美 于 2009-7-4 17:49 编辑 ] 9494 我理解。。。。。。。。。。。。。。。。。。。 为什么不给老公说这些呢。。。。。。。沟通会更好些 同感,去年我家孩子也积食过一次。都发烧了。我婆婆跟我一起去看的医生,医生已经很明确说孩子是吃多了,以后不要喂那么多。回家后,我婆婆还是一直强调孩子是感冒了,不可能是吃多了。但是孩子吃过药后,一天就拉了3盆(你想象孩子肚子里有多少东西。)你说我能说啥,平时喂孩子吃饭。宝宝都不想吃了,还喂,看见孩子玩的时候,噌就往孩子嘴里喂一勺子,我有时候也不想说,不说孩子的饭量,就早上一般就是2个鸡蛋蒸的鸡蛋膏的分量。。。。哎,老人其实也是怕孩子吃不饱,但是又不大听我们说的。这个时候老公的作用就最重要。只能慢慢做老公的思想工作了。 原帖由 非凡的美 于 2009-7-4 01:54 发表 https://www.slit.cn/images/common/back.gif
孩子最近生病了,吃东西顶着了,有点积食引发的肠胃炎,折腾了一周,终于好了!本来瘦瘦的宝宝,又瘦了2斤,唉!简直一个中国难民!
作为妈妈,我当然心疼!可我很理智,治病预防是 关键,以后怎样杜绝,怎样调养孩 ...
你应该这样想,都是为了孩子。老人们看孩子都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孩子不吃就跟着屁股后面硬喂,父母这辈人都这样的。再说了,BB病了,老人们肯定会要唠叨的,而且她们照顾孩子的方式已经和咱们这一代不一样了。我记得冬天在屋里为了去黄疸,我把我家宝儿脱光了晒太阳,当然小肚子上盖个被子,被老妈看见了,把我好一顿数落。
你也不要埋怨你的婆婆,换位思考下,你老公看着孩子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不会也劈头盖脸训他一顿? 孩子一病大人着急问题都来了,不要跟老人计较,大家都是好心,就是说话不注意。家务事能闭着眼就闭着眼过。即使难受自己忍着不要在扩大了。 孩子宁可饿着也不要撑着,东西不要吃的太杂,尤其是天热好吃的东西多,限制进食。水果削皮吃,现在的残留农药也很厉害。 我很理解你........ 即使是在现代的社会中,婆媳间的矛盾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电视连续剧的家庭剧场,婆媳关系更是长演不衰的好题材。
即使在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老掉牙的题材依然热门,这说明教育中存在着问题的根源。
结了婚,夫妻双方却无法妥善地解决家庭问题。
常常有人想请我讲一讲有关处理婆媳矛盾的教育问题。
那么,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对婆媳双方的哪一方呢?
我认为,要解决婆媳矛盾就必须先教育媳妇的想法是不对的。
媳妇那里并不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不争气的其实是丈夫。
做丈夫的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妻子与母亲之间,是存在利害关系的。
产生这种利害关系的根源在于:作为儿子,应该把母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放在首位?
调节这种利害关系的平衡,是做丈夫的职责。
在调节的过程中,丈夫应该用较强硬的态度对常爱抱怨的妻子说:“行了,忍忍吧。”让妻子安于成为“防守方”。
如果能坦率地对母亲说出:“妈,这件事是您不对。”婆媳矛盾就不会存在。
婆媳矛盾产生的原因是母亲想继续保持迄今为止对儿子的特权。
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自立门户了,可在母亲的感觉中还当他是小学生一样。
问题就在于母亲这种没有随着孩子长大而改变的“惯性意识”。
内心里抗拒孩子自立的情结,使母亲在教育问题上“走火入魔”。
把儿子作为自己的宠物来进行教育的方式一旦既成事实,就直接导致了婆媳问题的出现。
即便对母亲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它使婆婆不得不处在和儿媳对立的立场上。
这时就需要对做婆婆的进行再教育。
作为媳妇来说,应该谨记前车之鉴,不要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重蹈婆婆的覆辙。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受婆婆刁难的媳妇,往往一边想着:不能做出婆婆那样的事,一边在自己的媳妇面前却忍不住成了自己婆婆的翻版。
原本不是有意想刁难儿媳妇,可为了维护对儿子的特权,却不由自主地和儿媳妇之间闹得一塌糊涂。这种婆婆自己在做儿媳妇时也多半有过同样的经历。
要想解决婆媳矛盾问题,首先要让儿子自立。
婆媳问题的产生,是母亲成功地实施了“计划教育”的标志,而在社会上,却是教育失败的体现。 在我国,隔代教育是一个颇令人无奈的话题,由此引发的婆媳冲突,更是让许多家庭充满了看不见的硝烟,使得昔日一家三代其乐融融的景象荡然无存……
公公、婆婆抚养、教育孙子、孙女,在我国是一种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模式。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许多年轻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或急于“充电”,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一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于是,越来越多的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刚好到了离退休的时候,大多数的身体还比较硬朗。有个孙子辈的陪伴在身边,既支持了儿女们的工作,也能排遣自己心中的失落和孤寂,给空巢家庭带来欢乐。这本是个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事。
然而,隔代教育在孩子早年的人格形成中可能会造成某种不良的影响,却又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婆媳虽然关心孩子是共同的,但对抚养教育孩子的角度和方式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和做法,于是,引出了一些尴尬,进而,升级为冲突……
据有关资料显示,为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展开,国家相关部门曾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调查显示,儿童年龄越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比例越大。也就是说,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而在国外,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
不可否认,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辈的隔代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相比,具有不少有利的因素。首先,绝大多数爷爷、奶奶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与孙子(女)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孙子(女)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孙子(女)的叙述。一般说,爷爷、奶奶与孙子(女)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其次,爷爷、奶奶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另外,爷爷、奶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但是,爷爷、奶奶对孙子(女)的溺爱,也几乎是所有老人的通病,他们可能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非常成功,但祖父母这样的角色却让他们的心态产生转变,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于是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即使他犯了错误也不给予及时纠正,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常会无原则地满足。加之有些老年人的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他们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在孩子的吃穿住行玩等问题上也仍然沿袭着固有的经验。婆婆的固有经验自然是媳妇所欠缺的,但固有经验不一定等于科学,也未必符合现代儿童的教育理念,她往往与现代媳妇所推崇的科学的育儿观念格格不入。
幼年时期是孩子各方面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许多从小养成的习惯,将来是很难扭转过来的。
如果老人们能通晓现代教育观念当然好,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限制,这种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的老人实属凤毛麟角。这里很真诚地给老年人提个建议,在与孙子辈相处的时候,不要给他们过度的、缺乏理智的爱;要多了解社会,多接触新鲜事物,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跟上社会的步伐,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在与媳妇、儿子就孩子的抚育问题发生分歧的时候,要认真、客观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幼儿园或学校的要求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其理由和必要性在哪里?在思考的同时,还要多与媳妇和儿子交流和沟通,促使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协调统一,毕竟,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两代人共同的愿望。如果老人们对此能有所认识,有所心得,并付诸于实施,也许就会在给予孙子(女)们一个健康体魄的同时,也给他们打下一个健全的人格基础。
作为儿子和媳妇,特别是媳妇,一定要有一个良好、正确的心态,就是——我们没有理由苛求老人过多。因为,养育孩子本身是做父母的权利和责任,是父母应尽的义务。而婆婆是来帮你的,不是欠你的。就是保姆你还得礼让三分呐,更何况是自己爱人的亲妈。两代女人在为同一个孩子操劳,产生观念上的摩擦是避免不了的。这时候,作为媳妇,一定要抱着婆婆也是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出发点去看待和婆婆的摩擦。看问题的出发点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婆婆和我们一样,是爱孩子的,而且,她们对后代的爱更具无私性,更具垄断性,我们看不惯的只是她们的有些做法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就事论事,而不是因此产生反感甚至厌烦的情绪,以致否定她们所有的想法和举措。应该承认,老人的育儿方法不可全盘否定,有些是值得参考借鉴的。因此,不要一旦看不惯婆婆的做法,就把一点小摩擦上纲上线,委屈至极。
消除和婆婆摩擦的最好办法只有沟通。媳妇要在尊重婆婆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以实际做法向婆婆介绍科学抚育的好处,并让婆婆逐渐接受,吸收,改进。如果婆婆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观点又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那么,媳妇也不妨做点让步,就听婆婆的。这样几次以后,婆婆经过对比,发现她的想法或做法真的不如你时,她就会不好意思,就会反过来尊重媳妇的意见了。当然,媳妇也不能无条件地退让,毕竟,婆婆有些做法不仅不可取,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潜在的危害,这时候就应坚持自己的主张。但你总是明着不退让的话,婆婆会认为你是在对她故意挑剔,这时,咱不妨借助外界力量,一是医生或家教专家。在带孩子去医院或参加育儿培训、咨询的时候别忘了带上婆婆,让婆婆和医生、育儿专家直接交流,耳濡目染自然会让婆婆吸收不少,你平时再强化一下,婆婆也就不会反感了。另一种是“伪”专家,请有育儿经验的朋友来家里探讨,传授经验,相同的话,别人说出来婆婆听着也许就顺耳多了。 教育孩子 很 难:sm28: :sm28: :sm28: 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