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吻 发表于 2010-6-29 22:15

如何让“低碳生活”成为我们的习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由一些环保先锋发起的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都市中时尚人群的追捧,这些人正悄然汇集成为愈来愈庞大的城市新族群——低碳一族,由他们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低碳生活热潮。

    低碳生活究竟是一种时尚,还是普通老百姓也能过的低碳生活?老百姓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低碳的,如何才能做到低碳行为?本期低碳生活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我们不能避免碳排放,但可以减少碳排放

    让我们再低碳一点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社区的王大爷每天早晨在小区内遛弯时,总不忘看看自己领养的小树苗。去年年初小区物业部门开展了树木认养活动,王大爷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如今小树苗在王大爷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王大爷虽然有丰厚的退休金,但他还是坚持节水、节电、生活简朴。用王大爷孙女的话说,爷爷是在过低碳生活。

    像王大爷一样,对于低碳这一新名词并不了解的人很多。乍听起来似乎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仔细一对照才发现,原来低碳离我们并不遥远,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究竟什么是低碳生活?简单说,低碳生活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因为追根溯源,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才是全球气候异常的罪魁祸首。

    网上掀起低碳热

    今年夏季高温已退,在网上,网友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创意比拼热情依旧一浪高过一浪。

    搜房网“环保不空调——抗热牛招大征集”抢楼比赛在火热中落下帷幕。众多网友在此献计献策。一位女白领在参赛文章中表示“特别怀念小时候,那时候没有空调,到了夏天,就是人手一把扇子,加个手绢,热了擦擦汗,扇两下,再听个收音机,树荫下聊个家常,很惬意……”这位白领向大家推荐的蒲扇法,健康环保,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同。

    在活动中还有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创意,但确有一些不妨一试的方法,很多网友表示希望类似的活动能够多多举办,让生活充满创意和乐趣。

    近日,当21世纪周刊网站的焦点话题“白领,你的名字叫环保杀手”一出,引发了不小的口水战,支持的,反对的,各执一词。一向号称“环保先锋”的白领阶层,到底是不是无意中成了“环保杀手”?办公室环保又该如何进行?

    有800多人参与

    调查,其中619人承认自己犯下了危害环保的“7项罪”。这7项危害环保罪分别是:给环境制造噪声;出行不离汽车;过度使用空调;爱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浪费纸张;点菜不注意分量;洗澡爱用盆浴。得票率最高的是“爱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出行不离汽车”。

    在一家环保机构上班的张阳边看调查选项边感叹道:以低碳生活为时尚的白领,竟有这么多不环保的行为,以后还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行为。

    算一算碳足迹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在豆瓣网和搜狐旗下网站“绿光森林·白社会”讨论小组里,聚集了一群“环保达人”,这句话已经成为他们的接头暗号。少开私家车、坚持爬楼、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在这里,如何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被演绎出很多种方式。网友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排碳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

    小苋是豆瓣网低碳生活小组的成员,几年前,小苋从某杂志看到国家每年投入环境治理的资金高达数千亿元时,很震撼,从此,便开始注意环保:洗澡水循环利用;每间房只装节能灯;不吃口香糖;使用时尚的环保袋;装修时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环保材料……

    从一年前开始,小苋尝试记录自己每天的碳排量,为的是看一下到底哪种生活习惯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最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小苋从每天排碳16千克左右,降至每天排碳7千克~8千克。

    “在这些碳排放中,半数来自交通。”小苋说。为此,小苋考虑骑自行车上班,或者干脆把家搬到单位附近。

    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小苋的影响下,她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办公室的同事自觉提高空调温度、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小苋的妈妈在采购食品时,只购买本地、季节性产品,并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以减少生产中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垃圾。“最近,我爸爸总和我讨论怎么能低碳。”小苋笑着对记者说。

    近日,小苋又参加了一个环保组织,致力于保护动物,并推广素食和“乐活”的生活方式。

    小苋认为,用低碳方式生活,不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能带来心灵上的宁静。

  为二氧化碳埋单

    少开一天空调可以节省8千克碳,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3棵树才能弥补……目前,公众可以通过专业网站购买二氧化碳排放的额度,抵消他(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达到碳排放的“收支平衡”。

    所谓购买碳排放,实质是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CDM(清洁发展机制),大多限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购买碳排放还是个新鲜事物。

    在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工作的于玲2007年12月28日在一次会议上通过拍卖的形式成为了第一个购买碳汇的北京人。她花了1200元买了一片绿荫,这片绿荫能吸收6.72吨二氧化碳。换句话说,她购买了6.72吨碳,大约相当于一辆小汽车一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成为“北京购买碳汇第一人”后,于玲又多了项工作:朋友同事问关于碳汇的问题,她都会简单地给大家解释。

    “碳汇对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一个概念。碳汇宣传需要很直观,和大家的生活联系起来,老百姓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于玲说。

    2008年6月26日,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启动。今年3月,影视明星周迅宣布捐赠238颗树苗以抵消她在过去一年航空旅行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许多明星纷纷响应,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碳补偿”的行列。

    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对外宣布,已正式启动“绿色世博”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和交易平台的构建。在世博会会展期间,公众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购买支付自己行程中的碳排放,实现自愿减排。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众购买碳排放媒体联络负责人陆冰清说:“我们很看好未来公众购买碳排放的前景。” (陈媛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让“低碳生活”成为我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