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qchun 发表于 2010-10-14 23:47

一个人的站台

·沉默·

“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词的”,有如我病中感受母爱的温柔,痛苦中感受挣扎的疲惫,喧嚣中感受张扬的浮躁,挥手中感受离别的无奈。
我们大多数时,在用语言沟通,在用文字交流,是因为如若我们没有语言,我们便不能彼此了解,而我们一旦了解了,仍还必须时刻借助语言,那么,我们的灵魂就永远无法深度沟通,这便是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我的挚友,而有些人必将与我陌路。
我同样无法告诉别人,“我的爱情有多温柔,我的孤独有多绝望,我的幸福有多美丽,我的苦难有多沉重”,而当我试图用文字表达,却无法找出一组贴切的词汇。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修为不够,后来,才明白,是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沉默。
我时常揣度五官的契合——侧耳聆听,顾盼流离,口吐珠玑,闻香识女,这是怎样美的词藻啊,美得让我以为,我可以表达我的内心世界,任由自己的剖白。但是,当我孤独地坐在电影院里,我是以始终的沉默,去赴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我虽不能用语言与之交流,但我却深深地溶入其中。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沉默是神来临的永恒仪式”——爱神、死神、美神……,一切神临都是蹑足而来。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在钱江潮的壮观面前,在倾城绝艳的美面前,在惊心动魄的爱面前,我们有多少语言呢?我们只不过是禁不住掩了口,脱逃了语言的岸。
“艾略特说,世界并非在惊天动地的‘砰’的一声中,而是在几乎听不见的‘哧’的一声中完结的”。喜到极时,无笑;悲到极时,无泪;恩到重时,无谢;爱到真时,无言,——其默如雷,震耳欲聋。
若你懂这些沉默,我们便可以共享这份沉默,在沉默中,听灵魂对话。




·孤独·

你是从喧嚣中走来的,所以你向往孤独,而我,是从孤独中走来的,因此,我不断地寻找同类。
“‘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孤独远不是周国平笔下那么伟大,它并非哲学家才具有的气质,“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听起来更像顾影自怜,若它真是可悲的,它的悲在于它不是真的孤独,它悲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孤独,不过是一个被生活所伤的人,无所畏惧地疗伤的过程。“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孤独时,与自己的灵魂碰撞,似乎是在一片荒茫的雪野之上,人迹罕至,自己数次倒下几乎以起为不可能再爬起,而灵魂却在自己的头顶上呐喊:我要活着走出去!这就是一个人的信念,信念存在,就配孤独。
“孤独者必不合时宜”,或许,孤独者就是王小波笔下的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寂寞·

若可以把孤独看作“大家闺秀”,而寂寞,则是温婉的“小家碧玉”,我们之所以平庸了,只是我们耐不住寂寞,我们把自己的寂寞换作了酒杯中的吆五喝六,换作了电视机里长长的裹脚布一样的肥皂剧,换作了家长里短的妇人口水。
我甚爱辛弃疾的一阕《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那“以手推松曰去”,是词人怎样的寂寞?是词人怎样的悲凉与凄怆?
寂寞,是一种病,不过是看罢了从高到低,从生到死,从爱到恨,从贫到富的一幕幕大戏,却依然守候着自己的守候。
“寂寞是想近人而无人可近”。有一些尺度,不可以不把握,所以我们才需要一个心灵归属的栖息地,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上帝,需要一个母亲,而甘于寂寞,则是有了心里有了这些而感到满足,始终为守候亮着的一盏灯,心甘情愿为自己的守候而守候。
“不过,我相信世上多的是一辈子住在城市而从不嫌吵闹的老百姓,却找不到一个一辈子住山林而不觉寂寞的知识分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人的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