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害羞,怎么办?
孩子三半岁了,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总要躲起来,羞于见人。客人叫他他也不爱搭理。孩子的胆小害羞让我忧心,我怕他长大后不能有很好的社交能力。 一些孩子不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总不愿意主动问好,要么低着头、要么把脸扭向一边、要么涨红了脸没有一句话、要么干脆躲到爸爸妈妈身后。一些家长便向别人“解释”:“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爱说话,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的”。对孩子胆小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胆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长与老师都不能操之过急。”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宝宝出现了害羞的情况,这种高级情绪的出现,与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标志着宝宝在长大,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评价。布奇之《害羞的小米》中,小米是怎样经历了一个从胆小害羞到大方有礼的转变?让我们翻开这个故事,和宝宝一起静静地随着小米,经历她的内心变化吧,一起感受她的激动、她的羡慕、她的羞怯、她的勇气……
让宝宝从故事书中与小米感同身受,慢慢地从胆小害羞到大方有礼的转变。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与老师一起轻轻“推一把”,引导孩子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同龄人集体行动,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鼓励为主、推动为辅,让孩子由“两面派”蜕变为“表里如一”的“自信派”。 :不管什么场合,如果能预料,就事先告诉宝宝,宝宝的紧张情绪定能消除不少。
如了解宝宝的脾性之后,妈妈在家里有客人到来之前总是先告诉他今天会有谁来做客,宝贝该怎样称呼人家,如何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有过一番准备后,宝宝每次都能给客人留下大方乖巧的印象。有了积极的体验,他就对陌生人来访也不再拘束了。
生活中有一些大人看来十分平常并不在意的事情,在宝宝看来则非常害怕。如宝宝在公园里看到高大的京剧脸谱回家后一直问个不停,爸妈知道这是他害怕的表现。此时,爸妈就要鼓励宝宝说出内心的感受,适当表达自己的同理心:“我小时候也很害羞胆小,没关系,下次遇见这种情况,你可以………”
家中常练习
和宝宝一起模仿不同场景的交流,如在校园里招呼还不熟悉的同班同学;或者带一个洋娃娃去学校,别的女宝宝也想玩一玩或遇见调皮的男宝宝要抢他的玩具时,哪种反应较合适。爸妈只要多次和宝宝轮流扮演角色,宝宝就会大胆自信起来。宝宝总是以成人为榜样,让宝宝通过观察爸妈的言行来明白与人交往是日常生活中必须学习的一部分。
消除自我否定想法
害羞的根源通常是不够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比如,认为其他宝宝都不喜欢自己。爸妈要经常以肯定的语气鼓励他:今天你和那个小朋友玩得很好;你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妈妈很高兴,也让宝宝重温成功的时刻。
虽然大人普遍认为害羞是交往能力不强的表现。但事实上,害羞的宝宝长大后更容易成为富于同情、敏感细心的人,因为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人们为什么这样做事。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丰富,充满了想像力,很多杰出人士的童年也有羞怯的体验。如果爸妈以慈爱之心养育宝宝,多花点心思让宝宝找到信心,放松心情,其积极的效果一定会使宝宝终身受益的。
二:害羞胆小的宝宝需要大人额外的鼓励,所以家长首先要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让他们逐步走出自己的“安全壳”,才能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除了耐心和周到的计划外,没有捷径可走,急躁和压力只会使得情况变得更糟糕。
1、在内心接受宝宝的害羞
只有爸妈从内心完全接受宝宝的优缺点,宝宝才会从家长那里得到信心,因此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害羞的天性。害羞或开朗的个性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害羞很多时候还根源于不够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比如,认为其他宝宝都不喜欢自己。因此父母的接纳和来自内心的鼓励对于宝宝而言就更重要了。在外人进行“瞧,这个小孩这么胆小、害羞”的评价时,爸妈要特别避免也跟着附和说“你太胆小了”这样的话语,应该微笑着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地接纳环境,学着和周围的人相处。切忌在外人面前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强迫孩子跟不熟悉的人打招呼,或者要求孩子在众人前说话或表演,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2、害羞的宝宝一般都很敏感,父母稍有不满的表现,都会引起他的胆小和退缩
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不要指责孩子,也不要议论他的胆小怕羞,因为这样并不能缓解宝宝的害羞和焦虑。父母最好也不要当着孩子面,赞赏或者表扬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孩子,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重他的害羞心理。
父母要试着站在宝宝的角度考虑,让宝宝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适当鼓励年龄大的宝宝说出他的感受,你也可以对宝宝表达自己的同理心:“我小时候也觉得这样很难,担心被老师提问,没关系的,你看,我们可以……”
3、场景练习:让宝宝提前做好准备
不管是什么场合,如果能预料的话就事先告诉宝宝,这样可以消除宝宝的紧张情绪。比如,家里有客人来之前,可以先告诉宝宝今天会有谁来做客,该怎样称呼人家,如何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可以的。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预演一下。在有所准备后,宝宝会比较容易和陌生人面对面,在有了积极的体验后,宝宝在面对陌生人时慢慢就不会很拘束了。
还可以和宝宝一起模仿其他不同场景的交流,如在幼儿园跟不太熟悉的小朋友打招呼等。爸妈可以和宝宝轮流扮演角色,多给宝宝鼓励。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带着宝宝跟邻居或者熟悉的小伙伴先练习一下,这样宝宝慢慢地就会大胆自信起来。
4、让宝宝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
害羞的宝宝尤其需要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这样才能慢慢地分享与同伴的交往。因此爸妈要多鼓励自己的宝宝参与社交活动,但是害羞的孩子适应集体游戏和活动可能要慢一些,不过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他们体验到一起游戏的快乐后,便会慢慢“老练”起来。
一开始,要选择比宝宝年龄小或者攻击性小、个性比较温和的孩子,与这些孩子相处的时候,害羞的宝宝容易放松,不紧张;同时选择人数较少的集体活动,开始时要在宝宝熟悉的环境里开展活动,这样能帮助宝宝建立起与人交往的自信,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如果带孩子到陌生的场所,不妨带一样她熟悉的玩具和物品,让她有安全感,有利于宝宝融入新环境。爸妈不要强迫害羞的宝宝玩竞赛游戏或参加带表演性质的活动,这样会使宝宝焦虑和担忧,反而更加退缩。
结语 那么对胆小的孩子应该如何帮助教育呢?
1.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2.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3.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她)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4.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5.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胆小不是病,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只要端正教育态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纠正孩子的胆小,并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来。
怎样使孩子不害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孩子在陌生的场景或遇见陌生的人,都会表现出一些紧张和不安,这时爸妈不必操之过急。
对此情况,我们对年轻的爸妈有以下几条建议: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
美国心理学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爸妈和长辈要作出相应的“精神投资”。爸妈要注意及时表扬孩子的优点,使他们为自己骄傲,从而更好地建立自信心;要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采用技巧提升表现力
内向的孩子一到幼儿园或置身于集体中,就一句话都不想说,爸妈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经常性地举办“讲故事”、“唱歌”和“艺术表演”等活动,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要求表情自然、大方,爸妈应及时给以鼓励。
在游戏中培养主动性
鼓励孩子参与小伙伴的游戏,以此来结识小朋友,在玩耍中彼此之间产生友谊或纠纷,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有益的。在各种纠纷的解决过程中,会使孩子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与人相处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请老师帮助指导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最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主动与老师联系,告诉老师自己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等,请老师多关注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老师也会鼓励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乐趣,提升孩子的表现欲望。
在生活中训练孩子
建议孩子经常把小朋友带到家里来玩,妈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全家外出时,可以让孩子问路、购物;在家里,可以让孩子接电话等,锻炼孩子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如果孩子早期表现潜力不突出,爸妈也不必灰心,大器晚成确实存在。早期出现的天赋不一定会永远伴随着孩子成长,潜力需要精心培养和不断激励,成功的孩子来自于持之以恒的鼓励和信念。 家像只横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胆怯的小猫咪。一些家长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是“门背后的霸王”,并为他们“拿不出手”的表现头疼不已。某园园长姚鑫莉根据多年幼教工作经验,告诉年轻父母:鼓励式教育最重要,并透露改变宝宝行为的三大原则――
在家时不要太宠溺孩子
姚鑫莉说,这类“胆怯型”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敢说敢做,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唯唯诺诺。但是,一旦他们置身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或面对生人,便会完全“失去”聪明与灵巧,缺乏信心,不敢表达,尤其害怕失败。
与“胆怯型”相对,“表现型”的孩子倒是特别不怕生,人越多、场面越大,他们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胆量的差异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响,也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据姚鑫莉观察,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姚鑫莉建议,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鼓励孩子使他变成大胆
一些孩子不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总不愿意主动问好,要么低着头、要么把脸扭向一边、要么涨红了脸没有一句话、要么干脆躲到爸爸妈妈身后。一些家长便向别人“解释”:“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爱说话,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的”。
姚鑫莉告诫,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励:“第一次见面谁都会紧张,以后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会说得更好。”“这次没完成没关系!下次我们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能行!”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对孩子胆小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胆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长与老师都不能操之过急。”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与老师一起轻轻“推一把”,引导孩子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同龄人集体行动,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鼓励为主、推动为辅,让孩子由“两面派”蜕变为“表里如一”的“自信派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对付十分上市太热Urtext投入如图 你好!看到孩子这种状况,家长有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外向、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呢?不过,也不用担心,孩子还小,可塑性非常大。做家长的以及孩子的其他看护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化孩子的这个特点。比如,当有客人来而孩子躲起来的时候,不要对客人说孩子比较害羞、内向等类的话,可以告诉孩子:阿姨来了,你要不要出来跟阿姨玩一会?如果孩子不出来,不要勉强,可以对客人说:孩子有其他事情在做,或者孩子对新买的玩具特别有兴趣等。如果某一天,孩子能跟客人有些交流,要及时进行强化,可以对孩子说:当你叫“张叔叔好“的时候,我看到张叔叔特别开心。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孩子再次重复同类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