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哈里在非洲狩猎,结果染上了坏疽,并且死在了非洲的故事。
在小说的一开篇,作者就写到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长年积雪的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这里,小说中的雪山和豹子两个意象,具体代表的意义,作者并未明说,而是留下了悬念,需要在文本的继续阅读中,才能得出结论。
故事的起因,是主人公哈里带着自己的妻子来非洲打猎。在这里,人和自然已经出现了对立,人为了自己的消遣,全然不顾动物也是有生命的物种,以打猎来取乐,这不能不说是人主动的侵入自然,意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自然之上的举动。正如文中的出现的第一段比较集中的环境描写:“在一棵含羞草树的浓荫里,他越过树荫向那片阳光炫目的平原上望去,那儿有三只硕大的鸟讨厌地蜷伏着,天空中还有十几只在展翅翱翔,当它们掠过时,投下了迅疾移动的影子。”这里,以哈里的视角看自然,他用了“讨厌”两个字来形容鸟,可见,在他的骨子里,潜意识里,他还是认为人和自然是不能和平相处的,他还是在蔑视自然中的生物,摆脱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控制。虽然文中的哈里在后面说,“我起先还很仔细地观察过它们飞翔的姿态,心想一旦我写一篇短篇小说的时候,也许会用得上它们。现在想想真可笑。”这里表明,或许在一开始,哈里还在尝试着缓和自然和人的文明的对立,但是这也只是停留在脑海之中的。因为他是一个灵感尽失,写不出新作品的作家,所以,这些只能停留在脑海中,而无法变成文字来调解现实。现实中实在的,是人和自然的对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么人死,要么自然亡。
当然,主人公身上这种思想和行动的矛盾,不只体现在这一处,下面还有一处。
他也曾经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大牧场和那银灰色的山艾灌木丛,灌溉渠里湍急而清澈的流水和那浓绿的苜蓿又是如何呢?那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向山里伸展,而牛群在夏天胆小得象麋鹿一样。”在这里,自然是和谐而又安宁的。但是,接下来的一段,人类又破坏了此刻的平静。“那吆喝声和持续不断的喧嘈声,那一群行动缓慢的庞然大物,当你在秋天把它们赶下山来的时候,扬起了一片尘土。群山后面,嶙峋的山峰在暮霭中清晰地显现,在月光下骑马沿着那条小道下山,山谷那边一片皎洁”, 喧嘈声和吆喝声是人类强加在自然之中的,自然的和谐和静谧被人的出现所破坏。在这里,人可以任意的驱使动物,自然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他又说,“他记得,当你穿过森林下山时,在黑暗中你看不见路,只能抓住马尾巴摸索前进”。这句话表明,人还是要依靠依附自然界的,要在自然的赐予中才能生存前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虚假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其本质上还是人的需要,人的利益占了上风,人类仍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自然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为了人的存在而存在的。
当然,自然并没有理由任由人类去压迫,它也做出了反抗。在哈里试图拍一张羚羊的照片时,他被划破了腿,由此而染上炭疽,走向了死亡的命运。这段情节的设置,可以看做是自然对于人类的一种惩罚。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自然总是采取一种强取豪夺的手段,所以在自然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的时候,在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顶峰的时候,就会反过来惩罚人类。人类可以掌握自然规律,但是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假如人类一直妄图支配,统治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虽然文中也写了自然之景和哈里投身自然之时的舒适,如这一段:“他静静地躺了一会儿,接着越过那片灼热而炫目的平原,眺望灌木丛的边缘。在黄色的平原上,有几只野羊显得又小又白,在远处,他看见一群斑马,映衬着葱绿喧嘈声的灌木丛,显得白花花的。这是一个舒适宜人的营地,大树遮荫,背倚山岭,有清洌的水。附近有一个几乎已经干涸的水穴,每当清晨时分,沙松鸡就在那儿飞翔。”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这舒适的背后,还潜藏着秃鹫,雪,还有鬣狗,这些自然的代表都在窥视着人类的生命,等待着收割人的死亡。在哈里的回忆里,死在雪山中的妇女,等待着食用主人公腿上腐肉的鬣狗,都体现着自然和人的对立。自然不是无力的,它们在达到自己的限度之时,惩罚人类的举动,也会让人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哈里死之前,有那么一段,他自己坐上了飞机,“飞过了第一批群山,大羚羊正往山上跑去,接着他们又飞越高峻的山岭,陡峭的深谷里斜生着浓绿的森林,还有那生长着茁壮的竹林的山坡,接着又是一大片茂密的森林,他们又飞过森林,穿越一座座尖峰和山谷。”坐在飞机上的哈利,俯视着地面,看到渺小的成群的动物。象征着人征服了自然,人的发明创造,人的科技创新,使得在表面看来,人已经征服了自然,自然变成了人们的玩物。但是接下来,他又看到了“前面又是黑压压的崇山峻岭”。人还是会淹没在自然中。终其根本,真正渺小的,不是自然,而是人类本身。作者安排的更巧妙的是,他让我们在最后得知,这一段不是现实,而是哈里死前的最后幻想。可见:人类在现代社会中,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即使已经走到了工业化信息化的阶段,即使在表面上征服了自然,但两者的对立还是存在的,在拉锯战中,人类最终还是会被自然所折服,忍受自己行为带来的恶果。
文本的最后,作者写道,“鬣狗在夜里停止了呜咽,开始发出一种奇怪的几乎象人那样的哭声”,这时,主人公恰巧死去。身为自然代表的鬣狗,在自然收割了与之对立的人类生命之时,它发出的是呜咽,而不是自然战胜了人类的一种胜利的嚎叫,这像人那样的哭声,是一种暗示。作者试图表达人和自然动物对立的一种悲哀。无论是自然战胜了人类,还是人类战胜了自然,都不是作者所希望的的理想境界,都是一种两败俱伤。“天人合一”,争取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世界存在发展之道
通过文本的整体阅读,我们最后可以得知文章在一开始的时候,提出的雪山和豹子的意象所代表的具体含义:雪山代表了自然,而豹子则代表了主人公“哈里”,即人类。人类在和自然的对抗中,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在追求人类至上的目标时,以失败告终。而豹子在靠近雪山顶的地方死去,单仍保持着风干完整的模样,暗含着人和自然,谁也无法征服谁,谁也无法离开谁,两者在对立之后会走向统一的姿态,走向和谐的境界。
总之,《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这篇小说,体现了海明威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对于研究生态批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说明作者还是很热爱生活的人。人和自然本身就是和谐的统一,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想想今天的有毒有害食品吧,我们还有多少生活的空间啊~ 说明作者还是很热爱生活的人。人和自然本身就是和谐的统一,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想想今天的有毒有 ...
一只笔 发表于 2010-12-3 08:44 https://www.slit.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都在慢性自杀。。。。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更让人荡气回肠、浮想联翩。 这个版块让我看到更多 积极地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