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李韩国赛表象闲谈
2011韩国赛尘埃落定,最终花落林家。祝贺林丹的同时也感谢李宗伟,他和林丹一道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看了多遍比赛录像后有一些观察以期与诸君分享,但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断不敢自以为能一叶知秋,因此诸点分析恐囿于表象,甚为肤浅,然或可为引玉之砖。以下闲扯乱弹,颇为粗疏杂乱,还请将就一二。一、战术
先说宗伟。个人认为此战宗伟战术思想并非十分明确,或者说战术的总体效果不佳,尤其在既定方针遇到困难时既无贯彻的信心亦无足够的应变措施。表面上宗伟似乎想通过高速压制林丹的头顶区并结合快速上网制造进攻机会,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貌似宗伟依旧陷入了以前遭遇过的困境,即一旦在用高速冲不破林丹防线的时候会很快失误并茫然地跟着林丹的节奏打,特别是在关键分阶段,完全失去了“以我为主”的能力。这点在第三局的16平后甚为明显。
再说林丹。林丹貌似采用的是紧跟并结合关键球发力加快节奏的战术,有些类似中长跑的跟随战术和足球的全场紧逼加适时反击战术。也就是说,比赛中林丹并没有执意要开场或整场拉开分差,而是尽量跟住宗伟,保持正负一到两分的差距。如此,一来可以减少过多的加速和随之而来的体力消耗,二来有利于稳定心理,并留下了最后抢关键分的空间。这项战术效果不错:宗伟好像很急于拉开和林丹的分差并惧怕林丹领先个一两分,从而在一方面导致了其较高的失误率。这场球林丹的战术是较为严格地结合自身的状态和身体状况制定的,并且比较好地执行到了最后。下面就聊聊林丹的状况。
二、林丹的状态及站位
根据韩国站决赛中林丹头顶区的能力和站位,个人感觉林丹的体能不成问题,但状态,特别是其身体状况还是有些问题的。首先,此战以及和西蒙的半决赛中中林丹头顶区使用反手的频率、击球姿势,以及击球的到位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异样。其次,与数月前的亚运决战不同的是,此战中林丹的站位在大多数时候都较为靠后,很可能是林丹以及教练组根据他的身体状况作出的调整,以保障其不至于在后场陷入太大的困境。其不利后果是网前一定程度的劣势。可以看到,比赛中关键分以外林丹上网多数偏慢,而且在放网之后身体和重心后移明显,即使放网质量不错时亦然,导致回放质量一般并过多起球。
然而,在关键分阶段,特别是第一局末和决胜局15:16开始林丹的站位明显前移,注意力基本集中在网前,甚至在发球之后直接前移压制网前,其目的是想要么通过网前直接得分,要么通过网前优势结合出球线路和速度迫使宗伟打出固定不佳线路而抓球突击得分。宗伟的遗憾在于16平那个强攻不下之后茫然没有意识到林丹这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录像中林丹的移动),依旧傻愣愣地接发球就耍网前假动作,被林丹抓得死死。其实,林丹在对西蒙的时候已然如此:第一局16:20之后的得分完全集中在了网前。
这里顺带说一下林的四分之一和半决赛。林丹利用这两场比赛调整状态和演练战术是有的,但主观上应该没想打三局。和陶肥的第二局前面差得太多,无法收拾心情,只好放弃打第三局。和西蒙的第二局林丹是很想拿下的,但西蒙最后的一点点运气和坚持把林丹无奈地拖入了决胜局。
三、进攻
这场球中小李在进攻端表现不错,力量上有所加强,进攻更加坚决果断。之所以说进攻而不说突击是因为李的攻击中具有显著突击特征的球不多,成功的杀球基本是在林丹回球不很到位时获得的,而真正具有突然性的进攻要么没有要么被林丹化解。整体上来说,小李的进攻对林丹的威胁不是特别大,因为他很难在维持进攻的同时降低自己的失误率,当然这和对手是林丹有莫大的关系。所以此战中林也不怎么害怕起高球。反过来小李的防守状态好的时候也能造成一些林丹进攻上直接失误或者是进攻后体力消耗过大导致的间接失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林丹减少了自己的主动进攻次数。
而林丹虽说在堂堂正正的进攻中不一定能撕破李的防线,可当他真正突**击强**杀或强**点的时候李甚至连反应都很难做出。换句话说,林可以在小李无法做到的位置强行下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谓突击的突然性。这也许是小李和小林直接最无法弥补的天生差距吧。因此,当林丹要变速强插拿分的时候,小李,更别说当下其他人,基本无法阻挡。
四、防守
这哥俩的防守真强,变态般地强,近乎妖似地强,强出其他球员一大截。而此次二人的防守也势均力敌。在防守的效果上小李略胜,但在防守的质量和变化上林超出。个人认为不能简单根据林李杀球得分对比而判断二人的防守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林在整场比赛中主动进攻的次数要比李少很多,主观上战术思想和客观上身体状况都有影响,造成李防守端的压力不是特别大。
记得以前赵建华一个接杀勾对角被球迷津津乐道多少年,而在林李的对决中这种球真是很稀松平常了。(赵神粉请息怒:))
李的防守强主要体现在防守面积很大,很难打死,挡网(直线和对角)质量不错,防守反击能力强。而林在这些方面都不比李弱,并在防守的变化上更胜些,基本上挡、抽、钩、弹后场全面使用,且使用时间很合适。李的防守形式要单调些,习惯球路多些。当然,一场比赛中实际的防守效果却还有其他的因素可以左右。
此战第一局林取得第八分那个反手位接杀变对角异常惊艳。之所以说“变对角”是因为我几乎没有看到他手部的任何钩放动作,而球却轻快地贴网飞向了对角,直接得分。李在第二局也直接钩对角钩死了林的一个杀球,算是报了一箭之仇。但这个球是在李完全赌对了边的情况下实现的,并不罕见,而球本身的内容上却少了很多。
五、速度
这场决赛的整体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主要表现在双方攻防的范围和攻防节奏转换的速度。当然,对速度的直观感受每个人都不同。比如很多人认为99年全英的陶盖战很快。我也同意那场比赛在直观上非常快,但那场比赛的快主要在于球速快,而造成球速快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双方基本放弃防守般的疯狂对攻,因此,在比赛的内容上有所缺失。
六、林丹的优势
这里总结一下林在这场比赛中相对于李的一些优势(不分先后),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就不细说了。尽管每一项优势都可能是微乎其微,但综合到一起却可以奠定总体胜势。
1.突击能力强。
2.固定球路少。
3.战术执行彻底。
4.关键时刻头脑冷静,意图清晰。
5.节奏控制力。这点似乎已是共识,便不细说。
6.对底线和边线的控制和判断。此战中林的底线和边线的掌握好于李,主要表现在控制更精准、误判很少。李侥幸心理略多,或者更自信?反正结果却是吃亏了好几球。
7.勾、拨对角。不仅仅是这场比赛,在以往的多次比赛中,林在勾对角的时机和手法上要高出李不少,多数时候都能破坏李的节奏和出球,而李的勾对角基本都出现在网前低手位被动情况,可以说谁都知道他要勾对角了,只不过有时挺贴网,对方一般也不能咋地,而关键时候一手软就直接悲剧了。
8.状态的调整和调动。这点和一场比赛无关,而是基于多年来我对林李的观察,也是我一直想说却没有说的。一般林参加比赛有一个很明显的调整,调动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自身的竞技状态在决赛中达到最佳水准。我们可以看到,林在比赛的前几轮基本是在保证最终胜利的前提下逐步提升状态、演练战术和打法,还有培养手感。因此,很多时候即使是较弱的选手面对林丹的得分也不会太少。大家不妨看看林丹在亚运上两次对胡赟,两次对票承欢,以及随着单项比赛的逐步深入后林的各种表现(不限于打球本身)。而有时为了大赛这种状态调整会持续几个公开赛。比如去年亚运、汤杯等等,更别说08奥运前林丹长达半年以上压状态的过程。随着林丹年龄的增长,这种长时间的状态调整恐怕更是无法避免了。
反观宗伟,则基本是从第一轮开始就尽量把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个位数屡见不鲜。面对弱旅时,宗伟当然还是有所保留的,但保留不多,更是没有以演练战术和培养手感为目的。因此,有时宗伟在决赛时已经越过了最佳状态,特别是在面对林丹这样的硬手或者电器哥这样的神经刀时容易崩盘。总之我不理解为何宗伟和他的教练组没有注意这方面的调整。或许这完全是我肤浅的误解,若是如此还请中羽达人指正。
以上所提几点都是结合比赛而言,而非纯粹的技术比较。个人认为后者没有多少意义,因为羽球比赛不是比站桩放网、后场对拉、原地跳杀等等单项技术,而是各项技术在比赛中的灵活运用和速度、节奏、心理的综合比拼。因此如有宗伟的粉丝认定其绝对技术好于林,我不会作任何争辩。
9.心态
林心态淡定自不必说,而李却有些急火攻心。虽然李内心未必真如其表现出来的那般急火攻心,但他的一些心理战术却适得其反。我注意到至晚从汤杯以来,李宗伟在运气球上从未对林丹有过任何表示(此处与道德无关,只关战术),意图激怒林丹,同时让自己完全关注于比赛。那么好,搓球或放网擦网也就罢了,算你手感好,但你挑球擦网变放网也无表示就太过了,这更加提醒了你自己内心的在乎而不是淡定。这还不算,网前赢了球,扑了球,或杀了个半场总要瞪着林丹示威半天,企图进一步激怒林丹。可结果呢?基本没有作用,反而不时被林丹回敬一个类似的球。如果李认为这样赢林一个球能打击林,并且要辅以示威眼神的话,那么是不是说明被林赢一个类似的球他自己也会倍受打击?当然,李这么多年冲击大赛冠军未果的情况下要做到超然自是强其所能。但我认为宗伟应该抛弃那些毫无意义的心里手段,该表示就表示,这样心态才能真正淡然。
七、将来
此战李表现很不错,基本完全发挥了水平。林的表现在其当时的状态和身体状况下也很不错,也基本完全发挥了水平,至少主观上没有任何保留。我唯一担心的是怕林丹这次身体状态变成常态。那么下次或者更远的将来他们之间对决究竟鹿死谁手我无法做出预测,不过还是认为林稍占上风。因此,我有些好奇到盖棺论定的那天林李之间的胜负比会最终定格在多少?是扩大到3:1,还是维持大约2:1,抑或是小李发飙加上林丹衰退而提高到接近平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林丹和李宗伟的国际羽联交手记录目前是16:7,而完整的记录应该是18:7,后者包括了04年汤杯亚洲区预选赛和00年的亚青赛(感谢数据帝阿布提供的准确数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