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社区

搜索
楼主:八猪 - 

[低碳环保] 弟子规易解和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三人行必有我师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身为国君 登门求教

    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文侯非常重视人才。他听说有位叫段干木的人很有才能,就亲自去拜访。他坐的马车刚到段家的小巷口,他就叫人把车停下来,一个人轻轻地走到门口,叩了叩大门。段干木不愿当官,听到门响,就从后门跑了。吃了闭门羹的魏文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敬重段干木。他说:“此人才能卓越,又不追求权势,我怎能不敬重他呢?”话传到段干木的耳朵里,他非常感动。于是,他同意和魏文侯见面。第二次拜访时,段干木坐在一把破椅子上,就如何治理国家侃侃而谈。魏文侯则站在他的面前,毕恭毕敬地仔细听着。二人从烈日当空一直谈到夕阳西下。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过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拒 绝 奉 承

    宋璟①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著名大臣,以刚正不阿著称。有一天,一个人转交给宋璟一篇文章,并对他说:“写文章的人很有才学。”宋璟是一个爱才之人,马上就读起这篇文章来,开始时他一边读一边赞叹:“不错,真是不错!应该重用。”可是读着读着,宋璟的眉头皱了起来,原来这个人为巴结宋璟,在文章中对他大加吹捧,这让宋璟很生气。后来,宋璟对送文章的人说:“这个人的文章不错,但品行不端,想靠巴结来升官,重用他对国家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因此就没有推荐这个人做官。
      【注释】①璟:jǐng。




苏 轼 与佛印

    北宋时,有位文学家叫苏轼,他同佛印禅师很有交情。一天,苏轼坐在蒲团上,觉得身心很清安,很有境界,就索性写了一首诗:“稽①首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觉得很欢喜,就派人把这首诗送过去给佛印禅师,准备让佛印禅师大大称赞他一番。结果佛印禅师就给他写了一个“屁”字送了回来。他看到后觉得离他心里的想法太远,当场就很生气,马上就坐着船去找佛印禅师辩论,到了寺院门口看到佛印禅师在门口贴了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轼看后,觉得很惭愧,同时也觉得自己的修行真的还不够,就乖乖地回去了。所以真正的功夫要在境界上练,要能历事练心。苏轼自称“八风吹不动”,结果一“屁”就把他气得过江来了。当我们受到别人诽谤或称赞时,不应该心里波涛汹涌,应该立刻提起圣人的教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我们有这样的警觉性,每天都在练这种功夫的时候,我们的修学境界也同样会天天地提升。
    【注释】①稽:qǐ,古代跪下叩头的礼节。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旧房翻新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

志在天下国家 善虽小而大

    宋朝的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的魂引到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根筷子那样的小。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称称看,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很轻,像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重。卫仲达问道:“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哪会犯这样多的过失罪恶呢?”主审官道:“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即是犯过。卫仲达便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①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说过,但皇帝不听,还是兴工,对那件事情并没有起到阻止的作用,这份疏表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主审官道:“皇帝虽然没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用的很真诚,目的在使千万的百姓免去劳役;倘若皇帝听你的,那么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啊!如果你肯用这个心来度化世人,也并不难啊!可惜的是你的恶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减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也就没有指望升到宰相了。”后来卫仲达做官,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书,而没有做到宰相。
    可惜啊!仲达的恶,只是空有恶念而已,并没有去做,尚且折损了他现世的福报;而仲达的善,虽然空有其言而并未被皇帝所采行,但是他这个善的力量却胜过了堆满整个庭院恶册子的力量!看到这个例子,就知道“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小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少”。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恶事,那么善或恶的力量就更大了啊!可见得念头的起动处,也就是祸福之门啊!
    还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行善不能等!在美国的“九•一一”事件中,两栋金融大楼瞬间垮下来,请问这两栋大楼里面有多少人?太多人了。这两栋大楼是全世界很多连锁金融行业的总部,这些人的财富都是顶尖级的,不愁吃穿,他们昨天可能还吃着一顿五千块钱的饭,却不知道今天他将一命呜呼。所以你有钱没用,不能化险为夷。有一位长者,他的朋友在这栋大楼足足工作了几十年,几十年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因为我们上一辈的人很守信用的,他们比起我们对做人的原则是更为坚持的。但在九月十号晚上床睡觉,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后来终于睡着了,结果早上醒过来一看表,迟到了。他早餐都没吃,急急忙忙往地铁里冲,当他走出纽约地铁的时候,大楼塌下来了,所以人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阎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你的命运真正劫难来了,你假如没有足够的福分,是化不掉的。
    行善就好像在银行存钱一样,今天你存了二十万,结果这个灾难要你三十万,你刚好不够,灾难就降临到你的头上;假如你存了四十万,这次灾难要你三十万,你就可以化险为夷。
    因此“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祸福都在不知不觉中移动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的啊!
    从这两个故事当中我们要体会到“要时时观心为要”,一有偏颇马上修正,这样就不会“无心非”了。比方说:走在路上遇到了好朋友,就说说笑笑地并排走,忘记了当其他人通行时,很不方便走过,这个无心的行为,叫做错。路标上告诉汽车的时速,有的人却非要超速;明知道闯红灯不对,但是还是闯过去;过马路应走人行道,却非要横穿马路……这些状况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引以为戒。
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师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经典中云:“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





唤 醒 沉 睡 的 心 灵

    例一 一天,有关部门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一次调查:当你看到有一只瞎了眼睛的小猫,在下雨的路边上瑟瑟打抖,你会怎么做?孩子们的回答令人吃惊!很多的同学说,不理它,因为它很脏,不要脏了自己。还有一些同学说,打死它、踩死它、宰了它、一脚踢死它,有的个别小朋友将具体怎样去宰,步骤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有极少数的小朋友说应该把它抱家去养起来。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孩子才只有几岁,今天孩子们应有的天性纯真、善良、和爱心,到底都哪里去了呢?
    例二 有一对姐妹嫉妒心很重,晚上放学回家姐姐说:“今天有一个同学来问我数学题,我不愿意告诉她,我说不会”;她的妹妹说:“假如是我,我会告诉她,我会把错的答案告诉她。”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已经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但最近,科学家帮助人们找到了最终答案。据美联社报道,在一个实验中,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地上了。他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且还给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就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德和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员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因为如果做出感谢等表示,很容易改变研究的初衷,使婴儿在帮助人的同时期望回报。所以整个研究中,婴儿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这对姐妹心灵从什么时候开始远离了本性?她们的父母听到她们的对话会是何种反应呢?
    例三 一天,一个上4年级的小女孩,她的班里正在数学考试,但今天她却没来,所有同学都问为什么她请了假。当知道是她的爷爷去世时,班里的同学们居然说:“终于死了。”原因是:她的爷爷是数学教授,她的数学是班级的顶尖,爷爷不死她总是拿第一名,今天她必须请假,她就不是第一名了。你看小孩子现在的思想是多么的功利,多么的恐怖啊!当孩子这么功利的时候,请问他的竞争,他的掠夺首先面向着谁?向他最近的人———父母。现在有的父母很傻,在制造自己中、晚年的悲剧!
    例四 记得前不久,某媒体采访一些名校的高材生,他们都非常喜欢京剧。当主持人问其中的一位同学:“听说你看戏还有一段秘密?”他便把不买票从锅炉房偷偷进入剧场的事情详细地公布于众,还大言不惭地说:“今天,告诉你了,别人我还不告诉呢!”我很诧异,一个让人羡慕的高校学子,却不知道他的行为是羞耻的,而面对几亿的观众,表现得还很得意。
    例五 某电视台在做综艺节目时,记者的车队路过一个盘山道,天快黑了,还下着雨,第一辆指挥车告诉后面几辆车:要注意!路上有块大石头,请注意通行。其实,只要将石头搬走,危险就可以立即解除。因为电视里曾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人骑自行车过去,看到马路中间有一块大石头,开始,他想想不关自己的事,就离开了。后来,他的脑海里出现一幅画面:有一个骑摩托车的人高速行驶撞到石头上,掉进了沟里。想到这里,他就立刻回来把石头搬走了。试想,如果真有骑摩托车的人发生了上述劫难,而他是一家之主,那将会造成一个家庭永远的遗憾:父母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儿子失去了父亲,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从此永远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台里天天在做公益广告,为什么不身体力行呢?难道公益广告都是给别人看的,是劝别人的,而与自己无关吗?如果一个人不能以真诚的内心来进行创作,那么他的作品会是“杰作”吗?
    例六 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在学习中国文化。一天,母亲到学校给儿子送牛奶。寝室里有6位同学,母亲到了就悄悄地告诉她的儿子,你自己喝,一天喝一罐,不要让其他同学知道,说完母亲就走了。这件事被老师察觉了,马上跟同学讲,学习圣贤教诲,不是只在嘴上说和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有东西应该跟大家分享,不然你在那里偷偷摸摸地喝,也会喝得不痛快。孩子觉得有道理,当场把所有的牛奶分给每一个同学。当分给同学时,同学们都向他道谢。而且分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怕给自己倒多了其他同学分不到,都说:“好啦,好啦。”所以一个孩子慷慨的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学到了。当天这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这一杯牛奶喝下去又香又浓。”因为他是欢欢喜喜地分给大家,他自己也喝的格外欢喜。这个小事中也教导孩子不要“吝啬”。后来他的母亲看了孩子的日记,觉得非常惭愧,孩子有这种施善的心,自己还不如孩子。这也如我们常说的:“施予比接受更有福啊!”
    例七 一天,有位做老板的父亲,对将要步入校门的儿子交待说:“儿子,上学以后,老爸告诉你一个原则,一定不要被人家欺负,假如谁要是敢瞧不起你或欺负你,你一定要玩命地揍他,打坏爸有钱,你不要害怕,有老爸给你撑腰。”这位父亲真傻,将来他儿子的拳头一定会揍到他自己的身上,因为让儿子打人的“种子”是他给“播种”的,哪有不在他的身上“开花结果”的道理呢?因果不昧①,天经地义。
    例八 一家幼儿园,大部分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某一天刚好表演节目,每个孩子都是他父母、爷爷和奶奶们的心肝宝贝,所以不只孩子来表演节目,父母、爷爷、奶奶都来了,甚至还带来了一个专业的摄像人员。当演出时,每个家庭都要找那个最好的角度拍摄孩子美好的画面,但最好的方位却只有一个,当场这些家长们就吵了起来,有的还大打出手。大家想想看,这会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的言语行为要非常谨慎,不可以用地位、用权势来向别人炫耀,甚至于打压他人,我们时时要有慈爱,要有平等心。
    蔡老师在杭州天目山弘扬儒家圣贤教育,有位老者在听了几天《幸福人生讲座》后,当他看到蔡老师吃完饭出来时,他走到蔡老师的前面,双膝跪了下去,这时蔡老师立刻与这位长者同时跪地并把他扶起,蔡老师说:“老人家,有话起来说。”这位长者说:“蔡老师,你要答应我两件事:第一,你们一定要到我的故乡新疆乌鲁木齐来讲课,我们那里听不到老祖宗的圣贤教诲。第二,你讲课的录像带一定要给我一套,我要复制更多,送给亲人和朋友,让更多的人听到你的讲课。”这位长者的儿子已经在大学里任教,他自己的一生没有任何匮乏了,他为的是谁呢?他念念为的是我们后代子孙能够受到真正的圣贤教育啊!
    难道仅仅是新疆乌鲁木齐缺乏老祖宗的圣贤教诲吗?我们看到上述的几个事例,从幼儿园小朋友开始、小学生、大学生、宣传媒体工作者、母亲、父亲、爷爷、奶奶,每一个例子,都能看到人匮乏“仁爱之心”和圣贤的教育。因为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里?在仁慈,孔夫子的思想以“仁”为中心。我们要关爱一切人、事、物,特别看到小动物一定要爱护。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快速提升学习圣贤教诲的观念。汕头一个7岁的孩子说:“学完《弟子规》,我才知道原来做人要‘孝顺’。”又说:“在没学之前,我每天想着如何谋害父母。”有一个20多岁的女孩,她学完《弟子规》上台谈体会时说:“我本来很恨我母亲,不过这五天课上下来,我知道了父母的辛劳,所以往后要孝顺父母,而且也要弘扬中国文化,以这个为志向。”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能把道理讲清楚,我们能够以身作则,相信不管在什么样的年龄段,都可以转化过来,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古圣先贤的话,绝无虚言,都是真实教诲。
    我们每一个人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以身作则,早日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牢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注释】①因果不昧:因果相续,因果不空,造了恶一定要受到恶的报应。如果作恶没有受报应,是祖宗或自己积德有余福,福尽必遭殃。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易解】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地减少直至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孔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改    过

      周处是西晋时期人,他年轻的时候,凭借自己有力气、会武艺,称霸一方。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于是他上山打死了猛虎;又到河中与蛟龙进行了殊死搏斗,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最后杀死了蛟龙,周处也负了伤。人们以为周处也死了,所以拍手称快,认为三害都被除掉了。
      周处见乡亲们都盼着他死,才知道自己以前确实做得太过分了,很惭愧,决定改过自新。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逐渐改掉恶习,并且还做了将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钉 钉 子的启示

    有一位父亲看到他的儿子常发脾气,就跟儿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到家里后院木柱上钉一个钉子。"所以儿子一发脾气,就去钉一个钉子。一个星期后,儿子一看木柱上密密麻麻地钉满了钉子,才突然惊觉自己的脾气原来这样坏。从那时起他就注意时时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瞋恚①了,就这样地"观心"。由于有了这样的敏感度,发脾气的次数就慢慢减少了,终于不发脾气了。父亲就又跟他说:"你只要一天不发脾气,就去拔下一个钉子。"他就按照父亲的话去做。拔完的那一天他很高兴,跟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他父亲领着他走到木柱旁边说:"你虽然把钉子都拔出来了,但是这些木柱能不能恢复以前的状态呢?不可能啦!因为它已经是千疮百孔了。"俗话说"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气难消"。有的人被别人骂,就去自杀了,这说明言语是多么的有"杀伤力"。这个父亲又告诉儿子:"你虽然现在不发脾气了,但是你以前发的脾气已经伤了许多人,也造成了你人际关系的很多障碍。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要对任何人、事、物都要保持认真和恭敬,弥补你以前的不足,这样在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助缘,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会一帆风顺的。"儿子深深地点点头。
    日本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将写着"爱和感谢"的字朝着透明的玻璃杯内贴上,过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里就可以看到玻璃杯里读到"爱和感谢"的水,出现漂亮的水结晶。如果将写着"真恶心讨厌,我要杀了你"的字贴在透明的玻璃杯上,过一段时间后,读到"真恶心讨厌,我要杀了你"的水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可见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图片等,都带有讯息的能量。
    在听了优雅的音乐时或受到人们祝福时,水的结晶就会变得很漂亮;把水放在优美的风景的面前,结晶同样也会变得很漂亮;而听了吵闹令人厌烦的声音时,则变得非常扭曲和丑陋。
    人的体内70%是水分,身体里面水分也有感应,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我们的思想情绪产生变化,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所有一切境界随着我们的心念起变化,心念是感,起变化就是应。譬如,江博士他们研究水的结晶,你喝的这杯水,在喝之前,你以感恩的心,爱心看它,看一两分钟再喝,水的结晶非常美,这是好的营养。明白水如此,我们吃的饭菜也是如此,不但如此,乃至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是这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应该常生欢喜心,保持仁慈博爱的心灵,这样我们身体也会呈现美好的结晶。健康长寿!反之如果你瞋恚,发脾气,对待一杯水,它的结晶非常坏,这杯水喝下去就有毒,这是科学家验证出来的。
    有一个"毒乳杀儿之广告"②,意思是说,有些妇女在发怒后,给自己的孩子喂奶,竟然把孩子给毒死了。因为发怒后,怒气将所有的细胞变成有毒的细胞,血液、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充满了毒素,孩子吃的奶,就是母亲的血,所以导致上述毒死孩子的事例。
    新加坡的许哲女士说:"我从来不发脾气,因为发脾气,第一,伤害自己;第二,伤害对方;第三,其他人听到也受影响,这个不好。生气害自己,也害很多人。发脾气时身体里会产生大量毒素,发一分钟的脾气,要三天才能恢复得过来,浪费时间,浪费精神,劝大家千万不要发脾气。发脾气等于自杀,对别人发脾气,对人家损害很小,对自己损害很大,别人受害只有三分,自己受害则有七分,划不来,何必呢?纵然被人坑了,被人骗了,被人欺负了,都不要发脾气。为什么?身外之物,不值得计较。"她一生没生过病,也不曾发过脾气,所以就有人问她,如果有人对你发脾气,你会怎么做?她回答:"那是他发脾气,不是我发脾气;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意思是说应该问他怎么办,不是问我怎么办。
    因此我们一定要明了瞋恚、发怒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很大的危害。没有好处的事,不能够继续做了,要立刻停止。一般情况下,脾气不好的人,都是急性子,对治急性子最好的办法是:要从平时讲话的速度着手,一定要放慢速度,音量要适度,同时要保持自己的内心清净,处理事情要公平,要保持自己一颗纯善的心,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慢就会改变了自己的脾气。当你改变脾气后,会发现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多么的无知;会感觉到周围的气氛也会越来越好;内心更会感觉到前途一片光明。
    【注释】①瞋恚:chēnhuì,瞋:睁大眼睛瞪人;恚:恨,怒。②毒乳杀儿之广告:从古以来,死儿无数,至极惨凄,举世之人,多受其祸,而悉不自知;虽古今名医之医书,亦绝未言及;其可怜可悯,可悲可痛,即毒乳杀儿之一事。今为全国同胞,说其发明之来历。
    余昔见一书,载一外国女人,气性甚大,生气后喂儿乳,儿不久即死。儿并无病,吃乳后即死,莫明其故。过二年又生一子,又生气后喂儿乳,儿又死。因两次如是,疑是乳性有变,取乳持医院验之,系毒汁。方知两个儿子,因吃生气后之毒乳死。余因此知猪、羊、鸡、鸭、鱼、虾等皆有毒,以杀时怨恨之心结于身体,故常以此劝人吃素。
    去年九月间,一老太婆来皈依,余劝其吃素,因言一切动物之肉皆有毒,又以外国女人生气后喂儿乳,两次儿皆死为证。彼言:"我两个孩子亦如是死。"因说其夫性情横暴,一不顺他意,就打,每至头破流血。儿哭,即喂乳,不久遂死,两次皆然。其媳亦生气后喂儿乳,儿即死,俱不知是乳毒死。
    余去年十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说开示,亦说此事。若已生气,当过二三日,候气平后,乳的毒性转作本性,再喂儿,庶不至误事。此二三日,当用牛乳。无牛乳处,或用藕粉,或嚼饭及馒头喂之。生气之人,切不可嚼,以口水、眼泪亦有毒故。生气后抱儿在怀,若流眼泪,须避儿头。泪入儿眼,儿眼恐瞎,不可不知。从去年来,对人说此事,屡有证明。方知从古至今,因此死的孩子,不知有几恒河沙之数。
    凡女人气性大者,其儿女必难成;纵成,仍是多病。其性情柔和者,其儿女必多成,且少病。欲救此灾,当从女子幼时,即令习于柔和谦逊,纵有不顺心事,亦不发生瞋怒。庶嫁后怀孕,必无堕胎,及胎儿感凶暴之气,遂成凶暴性质。生后,亦不至因生气而致儿女于横死,及多病也。
    窃谓此事,关于各人家声子孙、地方风俗、国家人民甚大。以女子性情柔和,则家庭和睦,子女贤善,由一家以及一乡,则俗美风淳。无冤枉死之小孩,则国民繁盛。以繁盛之贤善,为国家之人才,国运必定昌泰。国泰则天心顺,雨旸(yáng,晴天)时若,而物阜民康矣。愿见闻者,展转传布,遍及中外,以遂天地好生之心,则幸甚。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季春常惭愧僧释印光广告。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 堂与地狱

    有一个人遇到了小天使,小天使就跟他讲:“我带你去看天堂和地狱。”这个人就说:“好,我先看地狱。”到了地狱,看到一排长桌子,桌上有很多菜,两旁都坐满了人,他们正准备吃饭。统统坐定之后,每一个人手里拿的筷子都是一公尺长。开始吃饭后,所有的人拿起筷子夹起来,拼命要往自己的嘴里送,结果看到这些筷子都在打架,菜也没夹起来,掉了满地,所有的人面目都很狰狞,不断地怒视对方,每一个人不仅是筷子打架,眼睛也在打架,内心也在打架,惨不忍睹,令人不忍再看下去了……
    他们又到了天堂,这个人赫然发现,桌子还是那张长桌子,桌上还是那些菜,两旁也是坐满了人,筷子还是一公尺长,他就觉得很纳闷。但开始吃饭后,所有的人菜夹起来,都往对方的嘴里送,大家配合得很好,每一个人都能吃到东西,和颜悦色,其乐融融。
    从以上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念自私自利就下了地狱;一念处处为人着想,就上了天堂,天堂的气氛非常和睦,因此天堂跟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古人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不仅是爱人敬人之心,还要爱惜物命。
    在西藏草原上,有许多藏羚羊。有一天,一个猎人看到一只藏羚羊站在那里,他马上拿起了猎枪就做好瞄准的动作。这时,这只藏羚羊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着猎人,突然它的双膝跪在了地上。这个猎人非常惊讶,他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场面,不过他还是扣了板机射死了这只羊。然后他把羊的肚子剖开一看,原来这只羊怀孕跑不动了。它这一跪是祈求猎人饶了它的孩子。这个猎人看到这一幕,自己的内心相当震撼和后悔,从此他就把猎枪丢掉了,再也不杀害动物了。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
    有一个猎人瞄准了一只老鹰正要猎杀,这只老鹰把食物获取后并没有吃,飞到巢里放下食物就飞了出去,这个猎人很惊讶,就等它回巢。后来这只老鹰飞回来时带着一只年纪很大的老鹰,一看就知道是它的母亲,入巢后这只老鹰就含着刚才获取的这些食物,一口一口地喂它的母亲。这个猎人本来要射杀它,看到这一幕,他从此也放下了。
    又有一个猎人,他放了一个捕兽器,要捕黄鼠狼。一天,他看到已经捕到了,但走近再仔细一看,原来捕兽器上只剩下黄鼠狼的皮,而黄鼠狼却撕开自己身上的皮逃走了。这个猎人很惊讶,这只动物到底上哪里去了?他顺着血迹跟踪过去,当猎人找到黄鼠狼居住的地方,就近一看,它倒在了洞里已经死了,而它的孩子正在吃它的奶水!
    白居易曾写了一首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欲望,自己好玩,就去玩弄动物、伤害动物,果报惨烈。
    从以上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动物之间尚且有天伦,也会爱惜子女,也有母子之情。何况我们人类!所以我们与人、与动物之间都应该彼此尊重,彼此学习,互相关爱。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与人之间很多感人的事例:
    有一个老先生,他的家住在一个公寓里面。一天,他敲着隔壁邻居的门说:“我的儿子寄来了一箱葡萄,我吃不完,你们家有没有盘子可以装些葡萄分给大家。”于是,对门的年轻人用盘子装了许多葡萄,分到了整个大楼里面去。大家本来不是很熟悉,在老者让年轻人帮着送葡萄后,大家开始有了交谈,相互熟悉起来。后来,有一天这位年轻人,看到这位老先生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个水果摊的老板问老者:老先生,你还要不要再买一箱葡萄了?这时,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一箱葡萄,不是老先生儿子寄来的,是他自己用钱买的,老人家真是用心良苦。这栋公寓邻居们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非常惭愧,从此邻居们结束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日子,都觉得相互之间也要透过自己的真诚为别人做点什么。以前脚踏车都排得很杂乱,现在也主动排整齐;一些邻居家的孩子找不到工作,有一户开公司的老板,就主动让这些晚辈到公司去工作;谁的家里有了病人,无论白天晚上,大家都主动帮忙送医院;年轻妈妈上班,孩子放学了,都到老奶奶家里,等妈妈下班后,再领回家,就这样自然而然互动起来了。假如人跟人没有沟通,就会越来越疏远,现在在这位老者的带动下,公寓里的人们相互都有人情味了。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习这位老者,用无求的心在与人交往,即“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这样别人也会用无求回馈的心付出,老者的无求的心,当邻居知道以后才会被这样的感动,才会收到这么可喜的成果。孔子说:“里仁为美”①。所以,要靠每一个人自己的修身、齐家做起,进而很自然地把影响力扩充开来,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去,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同时也要做到:凡是物,皆须爱,我们不要时刻都为自己着想,多关心和爱护我们周围的一切人事物,只要人人都有这个念头,那么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也一定会变得像天堂般的美丽。
【注释】①“里仁为美”源自《论语•里仁》篇,“里”指居住,“仁”指有仁义道德的地方。意思是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完美的,不选择有仁者的居地,怎么能明智呢?


新加坡的“国宝”———许哲

    许哲女士,1898年出生于中国汕头,27岁上小学,47岁学护理,67岁独力创办养老病院,69岁学瑜珈,90岁学佛,100岁用功学中文,101岁皈依佛门,被新加坡政府誉为“国宝”。许哲的生命经历是很特别的,她的各种学习都比别人晚了一步,但她却付出比别人更多对生命的热爱和真诚,可以说她是全世界终生学习的最佳代言人。在47岁那年,她到英国读了四年专业护理,而就读的学校当时只招收17-25岁的学生入学,她大大超过了求学年龄,如何使校长收她这名老学生呢?她说,她写了一封信给校长,说明她发愿终此一生,把整个生命奉献给穷苦人、病人,而为了更正确有效地照顾他们,所以她必须懂得医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校方破例接受她的超龄入学。
    她一生的行善奉献是这样开始的:1933年她担任英国驻香港通讯社秘书,有一天,在朋友的邀约下到一家高级餐厅吃饭,那是一家装潢华丽的餐厅,柔美的灯光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晶莹剔透的高脚杯盛着香醇美味的葡萄酒,用餐情调格外浪漫、愉悦。吃完饭走出餐馆,带着愉快的心情行走在萧萧的夜风中,突然,她发现一间旅馆墙脚边站着一个老人,在昏暗的灯光下,那老人显得特别瘦弱且饥饿得发抖。那人伸手向她乞讨,指甲又脏又黑,她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着实地猛刺了一下,她想,他是我的兄弟,为什么我可以喝白兰地,而他却饿了好几天没饭吃?这世上,还有很多可怜人没饭吃,刚刚的那一餐饭钱,可以让许多穷人吃好几天了。从那天以后,她不再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她认为如果还是和以往一样,那多花的一分钱,就都是在掠夺我兄弟的钱。
    从此,许哲女士开始了她充满大爱的一生。她认为:助人不应分种族、国家和宗教,大家应视人如己、视天下如一家;视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人类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照顾需要我照顾的人。当然,这种事须发自内心才行。我没有权力要求他人也那么做,我只能身体力行。如今,许哲居士已经106岁,不但不需人照顾,自己还在照顾二十多位比她小二三十岁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们。每个月定期分派粮食给他们,也为他们缴交房租、水电费。当她到各处分发红包给受她照顾的老人时,她说他们给她最大的礼物,就是他们开心的笑容,他们的笑容使她年轻。她说:“我是最开心的人,他们每个人只有一份开心,我有二十份开心。”
    人家捐给她几十万台币,她也从来不花在自己身上一分一厘。她说:“我从来不买衣服,穿的衣服都是从垃圾筒捡回来的。能穿的,洗一下就穿;不能穿的就修改。我看到世间还有很多穷人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我要去买一件新衣服太浪费了,觉得对不起那些苦难的人。在我自己住的房子中,除了书桌及床头柜上放一张母亲的相片外,其他的什么摆设都没有。厨房多半是烧水用的。有些社会人士送纪念品表扬我,有的保存起来,有的丢掉了。有人给我照相,照了就撕掉,留这个没有用,这些东西是累赘。”不仅如此,她在1941年之前,用自己的劳动,辛苦赚取的薪水,她也说不是她的。她说:“我为什么有体力,有健康去赚钱?全赖上天给我的,不是我自己有健康体力。上天照顾众人,我当然也要帮助上天照顾人,一切人都是我的兄弟姊妹。”她的心量之大,少有人及,她所布施供养的范围,小自即食面,大至一家人居住的房屋,她都布施。十几年前,她的姐姐去世后,留给她一笔遗产,她把遗产悉数且于布施,买了十几栋房子,给当时急需房子住的贫困老人及破碎家庭。而更可贵的是她的体力布施,一生为穷人奔波劳碌,把自己忘掉,完全没有了自己,所谓的“我执”,一般人很难舍,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又有人问她,你所照顾的老人之中,有脾气很不好的,对你发脾气,你会怎么做?她说:“我会静静地握着他的双手,对他微笑。”她又补充说,“对于那些骂我的人,我会念很多‘阿弥陀佛’回向给他。”她解释说:“人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骂人,是因为他内心磁场紊乱,我念佛希望能帮助他,把他心里面的脏东西去掉。”许哲女士曾信仰过天主教,她皈依佛门后,天主教的教友们见她看其他宗教的书,问她为什么看魔鬼的东西?她说∶“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我的宗教信仰是‘爱’的宗教,永远爱世人,大家都是兄弟姊妹,这是我的宗教信仰。”
    许哲居士博爱的精神得到全世界多个机构的奖励与表彰,被邀请在多次研讨会上发言,并接受许多的采访。面对这些荣誉,许哲平和地说:“我所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就好像当有人渴了,我就自然地倒一杯水给他喝。这是一种本能,我从不把它看成是一种成就!”
    许哲居士,一个谦称只会扫地的百岁“年轻人”,她还有一个梦———筹办“心连心之家”,收容贫苦老人、受虐妇女……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德蕾莎修女说自己属于耶稣的心灵,而许哲倾尽一切,爱一切,服务一切,毫不保留!这位人间义工、永远的学生跨越了三个世纪,她是世界人,她的爱属于全世界,她属于佛菩萨的心灵。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em06: :em06: :em06: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回复 58# 仁者


    哦~名字很好~亲仁哦哈哈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易解】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虎 门 销 烟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这时的中国,上自朝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吸食鸦片,国人体质日渐衰弱的同时,大量白银外流,形势很紧迫,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在这危急关头,林则徐多次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的危害,主张要严厉禁止。最后,道光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1838年12月,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主持禁烟工作。在广州,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一起筹划加强海防,一面组织军民准备抗击来犯的英军,一面命令外国鸦片贩子上缴走私鸦片,迫使英美商贩交出鸦片二百余万斤,并保证以后不再运鸦片到中国。林则徐在虎门海滩进行了全世界最大的一次鸦片销毁运动,并完全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即命人挖了大池子,放海水进去,掺上石灰,将鸦片全部销毁了,这种方法非常高明,没有污染大自然。销烟期间,群众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无不为之喜悦振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挽救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华民族得以延续,表现了中华民族清除烟毒、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伟大力量。林则徐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不仅是位民族英雄,而且还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和智慧宝藏,特别是他的“十无益”的格言,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2.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3.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5.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5.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6.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7.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8.劫取人财,布施无益。9.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10.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晏 婴 使 楚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
    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 楚王又安排人在他们谈话时押过来一名犯人。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下面人回答:“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晏子马上说:“淮①南的橘子树到了淮北就成了枳②;齐国人到了楚国就成了贼,看来是水土不同啊!”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注释】①淮:huái。②枳:zhǐ,小枝多硬刺。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不 合 时宜的 劝 说

    三国时期,魏明帝最疼爱的一个女儿死了。魏明帝十分悲痛,决定厚葬她,并且表示自己要亲自去送丧。这时,大臣杨阜对明帝说:“过去,先皇和太后去世时,你都没有去送丧,现在女儿死了却去送丧,这与礼法不合。”杨阜说得有道理,但他却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当时魏明帝正处在悲痛之时,所以,他不仅没有理会杨阜的意见,还把他赶出了朝堂。杨阜落得这样下场,完全是因为他说话不看时机的结果。
    当情绪很不好时,谁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或者跟你唠叨一大堆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为他的心情不好,要再去找他讲话,这样是给他添烦恼,应该让他有充分休息的时间。但是,现在自杀率太高了,假如他情绪很不好,一时间观念转不过来,有没有会出现危险的可能呢?有。所以我们还是要对他表示适当的关心,当我们的亲人情绪很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恭恭敬敬给他倒一杯温开水,走到面前放在桌上(这时眼睛不要看他,因为他情绪不好,你一看他,他可能瞪着眼睛说,有什么好看的),然后就赶快离开,让他感受到只要他想说说话,你随时都在。当一个人心中感受到身旁有人在爱护他、关心他时,他就不容易走上绝路,会觉得生活中虽然很失意,可是家里还有这么好的兄弟姐妹、这么好的亲人关心他。等他情绪比较稳定就会找你说说话,这时你就可以好好引导他。所以我们在这个进退当中,要想到怎么做他能够接受,不要在他情绪不好时说:“来,跟我讲什么事?”对方不想讲,你又逼他讲,到最后就会适得其反。  
    另外,当一个人生病住院的时候,有很多非常有爱心的人赶紧去看他,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因为,我们知道病人在生病时非常虚弱,最重要的是保持体力,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一个接一个去探望他,这样只能打扰他,等他好了之后,我们再去看他也不迟。
    再有,当别人很忙时尽量避免跟他讲话,更不要找他帮忙。我们要请别人帮忙时,也要看看对方有没有空闲时间,眼睛一定要仔细瞧瞧。有时候人家正忙,而你却让人家帮忙,人家很难开口拒绝,在这种情形之下,会造成很多矛盾。人与人交往贵在能知心、贵在能替对方设想。
    从以上这些方面来看,我们要善于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事、物,不要经常去打扰别人。你要打扰别人,要找人讲话,也要想一想这个话该不该讲?有没有必要讲?看到别人没有这样的心思陪你讲话,要及时克制自己,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很高兴、很快乐,一定要急着跟朋友分享,一定要分清情况才好;同时也不要把你不高兴的事,抓起电话就跟朋友讲,并且边讲边哭像连珠跑似地讲个没完,也不管朋友在做什么、有没有时间,也许对方正有客人在旁边,他又插不上嘴把你的电话挂掉,就让客人僵在那里不知所措。等讲完后,你却说,我现在心情好多了。如果你经常这样,不仅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困扰,还会失去朋友,因为你太不善解人意了,说深一点,也是在德行上有缺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同时请记住“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众”。如果你给朋友打电话,一接起来问好以后,还要问:“你现在有空吗?现在讲话是否方便?”当我们处处为别人着想时,朋友会觉得跟你相处很舒服,也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就是点点滴滴的体谅,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已。同时要注意,一般朋友可能在吃饭或者休息时,我们也不方便打电话,这样会影响人家的生活。还有拜访时也尽量都不要同朋友的吃饭和休息时间冲突,拜访之前一定要同对方约好,不要成为不速之客,这样比较有礼貌。当然交情很好,事情又比较紧急,这个时候就可以通权达变了。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接人、待物中,一定要注意以上这些礼仪,这样会在今后前进的路途中扫清很多障碍,周围的人与你在一起都觉得快乐,那么你的人生将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易解】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倒 屣 相 迎
  
    蔡邕①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当时,蔡邕在朝野名重一时,常常是宾客盈门。但是,蔡邕从不高傲,非常尊重有才学的人。有一位年轻的才子叫王粲②,出身名门望族,才学出众。一天,王粲来到长安,去拜访蔡邕。蔡邕听说王粲来了,马上出门相迎,甚至把鞋子都穿倒了。他把王粲迎进家中,向宾客们进行了介绍,并对王粲大加赞誉。王粲为此深受鼓舞,后来王粲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注释】①邕:yōng。②粲:càn。


善 意 满天下

    蔡老师在学校教书时,一天,已经下班一个多小时了,有位老师还在教室里给学生批改作业、备课。蔡老师看到后,走进去拍拍他的肩膀说:“国家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老师,教育才会发展,我真是非常尊敬你。”这时,虽然这位老师很疲惫,听到蔡老师的鼓励,突然抬头挺胸,内心感受到了莫大的愉悦。所以我们要学会称赞、赞叹别人,当我们的赞叹很真诚的时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比方说在学校或团体中,哪一位同志表现很好,但校长或领导没有看到,时间长了他的内心会有失落感。我们做同事的正好有机会跟校长或领导谈的时候,要把他所做的贡献赶紧让领导知道,讲了以后再跟这些同志在闲聊中告诉他,你所做的事,做得很好,别人已经向领导汇报了,这个同志会觉得很安慰,下一次遇到领导时,距离就拉近了。所以家和万事兴。团体只要和气,只要能互相欣赏,一定非常团结。“口吐莲花”会让很多事情越来越良性循环,反之我们假如去揭人家的隐私,会造成恶性循环。
    另外在家庭中,今天婆婆帮你做了一件事情,你就可以在家人的面前,甚至在你朋友的面前说:“我这个婆婆帮我很多忙,帮我做很多事情,像母亲一样疼我。”当你这么一讲,婆婆会心生欢喜。但称赞的目的要发自内心对婆婆的感谢,而不是为了要求老人家给你做的更多。古代说,从古至今,婆媳问题很难解决,有一幅醒世的文字,是乾隆皇帝所作的对联“愿天下翁姑舍三分爱女之情而爱媳,望世间人子以七分顺妻之意而顺亲”。由于世间的翁姑(公婆)往往对媳妇要求过高,因此造成婆媳对立,甚至家庭不和;此外,世间的人子,往往疼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胜过孝顺父母,甚至弃父母于不顾,因而造成人伦悲剧。乾隆皇帝的对联,正提醒我们要能够多为别人着想,因“别人就是另一个自己”,能够有这样的同理心,至少能够以“三分爱女之情”而疼爱自己娶进门的媳妇;或是以“七分顺妻之意”而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才是为人翁姑与人子之道啊!
    其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我们嫁了女儿,希望她的婆婆对她很爱护,所以每一个当婆婆的人拿三分爱女情来爱媳,冲突就化解开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婆媳关系才会越来越好。当然先生占有很重要的角色,假如先生常在太太面前说,我妈妈说你哪里做的很好,你做了哪些事对她很有帮助,她很感谢你。你能在太太面前说出这些善语,太太觉得很舒服;你在妈妈那边也要说,媳妇常常说很感谢母亲做了那些好事。所以先生要做好中间的纽带和桥梁,婆媳吵闹原因,其中有当先生的站在中间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在那里隔岸观火,那是很不应该的。
    所以,“道人善,即是善”,其实我们从这句经文去感受一下,当我们听到的是别人不好,当时你的情绪就会不好受,那时候细胞和水结晶就不好。当一个人在“口吐莲花”赞叹别人,那时候的气氛和我们的水结晶就会很好。无论在家庭里和在团体当中都要常常道人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我们要懂得欣赏别人,赞扬他人,这样对一个人的人格非常重要。同时,也应该懂得“富在知足,贵在知退,福在受谏”,这样会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和谐。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易解】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因 骂 致 祸

灌夫是西汉的一名将军,勇猛善战,嫉恶如仇。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脾气太直,说话不分场合,不讲究方式。他和当时的丞相隔阂很大。有一次,在丞相的婚宴上,灌夫因为一杯酒,和丞相争吵起来,于是就把丞相平时所做的坏事都说了出来,以至于搅散了宴会。丞相是皇上的舅父,当然不会放过他,最后灌夫被捕处死。别人做了坏事,不是说不要和他斗争,但斗争要讲究方式,注意策略,光凭一时的意气,贸然行事,往往都会出问题,甚至招来大祸。

马家爵事件的反思

    2004年发生了大学生马家爵杀人案,他杀了四个同学,在教育界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引起了很多的反思。有些人认为,这样的人赶快把他枪毙了;一些从事教育的人则认为不应该这样,他们感觉一个大学生还这么年轻,没有踏入社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违背人性的事情?原因是,这些同学平常讥笑他、辱骂他,所以他的怨气慢慢积攒起来,等到忍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做出这种丧失人性的事情。马家爵没学过《弟子规》,假如他学过“言语忍,忿自泯”;“凡是人,皆须爱”;“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等圣贤的教诲,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这四个同学会惹来杀身之祸,也是没有学习《弟子规》“人有短,且莫揭,人有私,且莫说”;“扬人恶,即是恶”;“勿谗富,勿骄贫”,不要去瞧不起人,言语也不能过分刻薄,更不要无知地公然讲别人过失,对马家爵来讲很难受,而且也让他在集体当中越来越难生存。俗话说“狗急跳墙”,因而引来了杀身之祸。另外有一个同学幸免,逃过一劫,原因是他曾经主动帮马家爵盛过一次饭,马家爵记在心上。所以每个人都有良知,再恶的人也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
    马家爵被枪毙了,但是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的也要对这一事件深入思考,孩子如果没有理智,他的人生之路确实很难走。孩子只要从小懂得恭敬,懂得有爱心,他的人生就会化解掉很多恶缘和灾难,人生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假如没有学到这样恭敬心,在人生旅途中会增添很多的危机和阻力。除了要爱人以外,还要爱一切动物,一些祸患就会避免。上天有好生之德,最重要的是和气待人、待物,言语不容讥诮,不容刻薄,要用真诚心来说话。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就都会有缺陷。(攻人之恶勿太严,当思其堪受;劝人之善勿太高,当思其可从。)

劝 谏 要善巧方 便

    春秋时期郑庄公的母亲武姜非常宠爱她的小儿子公叔段,结果公叔段起而造反。郑庄公对母亲武姜帮助弟弟叛乱十分不满,就把武姜迁到城颍①去住,并发誓说:“不到黄泉,誓不见她。”
    一年多过去了,郑庄公感觉到自己对母亲的做法太过分了,很后悔,但他发过誓,不能违背誓言去接回母亲,因此,内心十分矛盾,整天闷闷不乐。颍谷(今河南登封西南)的守将颍考叔听说了这件事,就向庄公进献贡品,借机见到庄公。庄公请颍考叔吃饭,颍考叔把肉留在一旁不吃。庄公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吃肉?”颍考叔回答:“臣下家有老母,平时只吃臣下的食物,没有尝过大王的肉羹②,请允许我留下带给老母。”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食物,只有寡人没法送。”颍考叔说:“大胆地问一句话,这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原因,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主公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挖一条隧道,直通到有泉水的地方,然后在隧道里相见,谁能说是违背誓言呢?”
    庄公听了大喜,就立即命人去挖隧道。隧道挖成以后,庄公终于在隧道中见到母亲,双方又悲又喜,从此恢复了正常的母子关系。
    在汉朝时有一个读书人叫郑君,他看到哥哥在当官的时候,收人家的赂贿,但他是弟弟,不能指着哥哥骂,哥哥也不能接受。于是自己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给人家当仆人,把赚来的钱送给哥哥。他说:“哥哥啊,我们没有钱可以再去赚,但是人的名誉一旦失去了,可能一辈子都会失掉。”他哥哥知道弟弟为了规劝他,竟肯低三下四地给人家当苦工,他这份规劝哥哥的心意,让哥哥很感动。从此,他哥哥很廉洁,所以,兄弟之间也要善巧方便去规劝。
    劝谏,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德性,同时还要注意方法:
    1.劝人要善巧方便,不能劝一次人家不听你就不高兴,并回来跟别人说,那个人真没有善根,劝他都不听“一禅提”,这样不好,因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学会自己反省,当我们时时反省,一定会找出很好的办法。
    2.劝谏应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论语》云:“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即君子在得到朋友信任后才能劝谏,如果没有达到信任的程度你去劝谏他,他会以为你是在诽谤他。特别是我们到公司才三天,就到老板的办公室说,经理我给你找出10条不好的地方,我这个人就这样正直,我是为你好。老板会说,很感谢你,你下礼拜不用来了。所以你到一个公司去,一定要多看、多听、多学习,话说多,不如少。少说多做,身教重于言教。嫁到婆家去也如此,媳妇嫁到婆家要多做少说,看见不对的地方慢慢善巧方便地帮助老人改正,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以身作则。
    如何建立信任?要热心、要多付出。你要针对别人的需要去付出。劝谏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付出→需要→善于观察→接触,但有的人过于热心,朋友见到他都要赶快避开。
    我们通过以上的故事能深深感受到,劝谏是很有学问的。首先自己要有德行,如果自己劝诫没有效果,那自己要检讨自己,因为“德未修,感未至”,如果真正有了德行,当你这样的德风吹出去,周围的人一定被感化,所以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只要德风吹出去了,草一定弯下腰来。当这个时候就做到“善相劝,德皆建”,也共同建立起良好的品德修养了。
【注释】①颍:yǐng,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②羹:gēng。

贤 明的奶奶

    有户人家,男主人出外工作,只剩下婆媳和孙子。每当媳妇很严格地教育孩子,甚至打他时,做奶奶的总是回避到一旁,等孩子被打之后,奶奶会出来牵着孙子的手,说:“母亲打你是要你好,因为你做错事情了,打你一次,让你永远记住这样做是错误的,是要把你打醒,将来成为贤良之人。”正是因为有这样贤明的奶奶,所以这户人家的子女长大之后很有成就。
    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该要配合,要同步一致。作为爷爷奶奶如果在旁边看得心疼,就应该回避一下,切忌在旁边“搅局”,使孩子恃宠而骄。当然做父母在严厉教导子女的时候,也要特别谨慎小心,要打安全部位,不可以打要害的地方,避免意外的伤害发生,那就真的是遗憾终身了。
    所以“善相劝,德皆建”,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也要及时、善巧方便地提醒,否则,自己的德行也是有缺失的。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报 德 忘 怨
  
    吕蒙正是北宋的名臣,为人正直善良。有一次,朝廷要任命高官,许多大臣都极力推荐他,但有一位大臣却极力反对,并说了吕蒙正许多坏话。经过多次讨论,皇帝还是任命了吕蒙正。过后,有位朋友为吕蒙正遭人非议忿忿不平,告诉他这些情况,并要告知那人的姓名。吕蒙正劝阻了朋友,他说:“我们不能因为私人恩怨与他争吵,如果知道他是谁,就会终身忘不了那人的过错。我不追问那人的姓名,也是为了以后能大公无私,秉公办事,个人的委屈能算什么呢!”

知 恩 图 报

    赵盾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谥号“赵宣子”。当时国君十分残暴,由于赵盾经常指责国君的过失,国君多次要谋害他。有一次,国君假意请赵盾喝酒,却在酒宴上埋伏杀手,赵盾眼看要被杀时,一名武士救他脱离了险境。后来,赵盾问那个人为什么要拼死相救,这位武士说:“当年,我饿得要死了,是您送给我一筐饭食,并且还送东西养育我的母亲。”原来,这个武士是当年赵盾打猎时,救济过的一个乞丐。这个乞丐一直忘不了赵盾对他的恩德,所以这次赵盾遇险时,武士就奋不顾身地搭救了他,武士真可谓知恩图报。
    从上述故事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到赵盾的为人。赵盾由于经常指责国君的过失,多次被谋害,但是每一次他都能转危为安。我们还记得“锄麑触槐”的故事吧,锄麑为了不杀赵盾,自己却献出了生命,这说明赵盾的一生,做人是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无论对贫贱的还是富贵的,他都是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对国家他是鞠躬尽瘁,不管国君怎样要谋害他,他都不畏惧,只要生命还在延续,他就尽心尽力为国家办事。赵盾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国家多么需要这样的忠臣啊!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这本书哪有卖的?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八猪 于 2011-7-11 21:17 编辑

回复 71# 腰缠万贯


    看当当网 或者去八分场那个素斋馆 没记错的话应该有 都是免费赠送传阅的 我的这个呢 是在一个中医群里面共享的电子版本把它拿来了
正所谓 众人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光我知道的 中医群里老师最初教大家中医 后来改先学弟子规 当时很费解 打印出一份天天练练读读 自通其意
后来碰到针灸大夫有给过光盘 还有假如后天来临
后来办公室同事在商业大厦哪里学画画 老板娘那也有这个
再后来朋友找去吃素斋 没想到也有这本书 见过真的是很多很多次了 :)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易解】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随之减少。

孟 母 择 邻

    孟轲(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人的样子,又祭祀又跪拜。孟母怕儿子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了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又学着吆喝卖肉。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生的教导,学堂里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也学着念起书来。孟母终于满意了。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终于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五十岁的老吴,今年“五•一”期间,与几个同班老同学聚在了一起,回忆起难忘的青春岁月,自从33年前分别后,全班同学就再没有聚集在一起,很多同学都没有再见过面,扳着指头一算,同学们都已年过半百,再不聚,以后再想见恐怕身体也不允许了,有人提议组织同班同学聚会活动,并邀请当年的班主任柯运武老师参加。
    2005年5月14日,大家筹措了二万六千元前往三亚等地旅游,班主任柯运武老师应邀参加,但有8位同学因故没有参加这一次分别33年后的同学聚会。
    回到海口后,柯运武老师对没能见到的8个学生念念不忘,当得知这8个学生都还在东山镇时,他像当年一样开始逐个走访,而走访的结果让他痛心不已:这8个学生目前普遍生活艰难,其中同为56岁的苏文春和蔡金行竟是远近有名的低保户。
    苏文春和蔡金行是老同学中处境最差的两个,苏文春直到45岁才成家,几个孩子都年幼,除了一亩田外没有其他收入,住房已成危房;蔡金行本来就身有残疾,至今还是孤身一人。
    柯运武老师了解到苏文春、蔡金行等人的现状后,马上找到老吴等学生商量,把聚会没用完的六千元钱分别送给这8个学生,他还自己拿出五百多元为牙齿已经掉光的苏文春定制了假牙,还准备出资五千元帮苏文春翻建住房。
    老吴说,柯老师得知蔡金行左眼已经失明时,专门带他到琼山人民医院治疗,感动得医生们不停念叨:“只看到学生陪年迈的老师来看病的,年迈的老师带学生来看病还是头一回看到!”
    已经66岁的柯老师对记者说,他是怀着非常愉快的心情去参加当年学生的聚会,得知有8个当年的学生没能参加聚会,他觉得比较遗憾,但后来知道苏文春、蔡金行等学生处境艰难时,他的心都碎了。在向记者描述学生的艰难处境时,柯老师禁不住热泪纵横。
    柯老师对记者说,他打算趁自己还能动,发动全班的学生帮他们的同学走出困境,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然后帮他们找到谋生手段。
    柯老师最后说:“虽然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当年师生间的点滴故事,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会信守这一格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柯老师具有的高尚的师德,即是一位真正的“人师”,又是一位真正的“仁师”。我们看到了史可法对老师的真情,在此我们又看到柯老师对学生的情义,这种师生真情真意的花朵争相开放,让我们闻到了浓郁的芳香,祝愿这种芳香永开不败,永远散发到教育界的每一个角落。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


齐 桓 公的教 训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开始生活腐化,宠信坏人。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而竖刁为了亲近桓公,主动阉①割自己成为宦②官;开方为了讨好桓公,十五年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齐桓公却听不进去。后来,齐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封闭宫门,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注释】①阉:yān,阉割,割去生殖器。②宦:huàn,宦官,也叫太监。



交错朋友 遗恨终生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是功不可没的,他就是出谋划策的丞相李斯。天下安定后,他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亲自制定了小篆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可是后来,他与赵高结成了朋友,在秦始皇东巡途中病死后假传遗旨,杀死了太子扶苏,立胡亥①为帝,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赵高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当着皇帝的面指鹿为马,为所欲为。李斯后悔当初不该与赵高合谋杀了扶苏,但为时已晚。赵高设计让胡亥撤去了李斯的丞相职务,又把他打入大牢。就在胡亥当政的第二年,李斯先被砍去脚趾,后押赴刑场被腰斩。他的父母、兄弟、妻儿老小三族的所有人全被杀害。
    【注释】①亥:hài。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 瞻 读 书

    王瞻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自幼喜欢读书。他干什么都很认真,读书的时候,专心致志,即使有再大的干扰,也不分心。有一天,王瞻和同学们正在学堂里读书,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锣鼓声,十分热闹。原来附近一家有钱人家正举行婚礼,许多同学都坐不住了,纷纷去看热闹,不一会儿,同学们都跑光了,只有王瞻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动不动,继续阅读文章。老师见王瞻这个六七岁的幼童竟有这样大的自制力,十分佩服。后来王瞻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

  
书 市 读 书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从小酷爱学习,十四岁时被推荐到京师的太学去学习。一年后,学府中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他便挤时间到书市上去读书。书市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王充就像没有听到一样,只顾专心致志地读书,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卖书的老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当他得知这个孩子就是王充时,高兴地说:“你以后尽管来这里读书好了。”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凳子。后来,博学的王充终于写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论衡》。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易解】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惦记着其它的书,想看其它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赵 普 夜 读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宰相,一生喜爱读书。有天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前去看他,一进门,见赵普正在挑灯夜读,赵匡胤见他读的是《论语》,十分奇怪,就问他:“《论语》是儿童们读的书,你怎么还在读它?”赵普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全在这本书中。我只用半部《论语》为你打天下,现在,还要用半部《论语》为你治天下,就能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死后,用一部《论语》为自己陪葬。赵普读《论语》读了一辈子,可以说他对《论语》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实践,并成为他治国、平天下的资本。

穷 根 究 底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思想家,他十岁入学读书,记忆力特别强,每天坚持熟读几千字的文章,直到理解透彻方肯罢休。而且戴震无论读什么书,一定要弄清楚每一个字的意义,老师粗略地举出前人的注解告诉他,往往不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后来老师干脆取出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其他字典交给他,让他自己去查阅。这样过了三年,他完全掌握了其中的内容。接着戴震又拿出汉代经学家的各种著作,相互参照、考证,每个字都穷本溯源,贯穿群经,久而久之,便把《十三经》全都弄通了。乾隆年间朝廷编修《四库全书》,特别召他为纂修官。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易解】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或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云:“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章 学 诚笨鸟 先 飞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从小很笨,常挨老师的板子。同学们都笑话他,可他说:“记性差不要紧,我要笨鸟先飞。”一篇文章别人读几遍就读熟了,他要读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凡是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抄下来问老师,或去查工具书。当他读到了《中庸》中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说,当别人的聪明智慧比我们好很多的时候,可能他一次就学会了,但是我们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来反复训练,自己也可以达到,也可以像他人一样的;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就学会了,就能达到,我们如果差一点,没有关系,就不要怕困难,我们用一千次,说不定就可以完成。章学诚突然豁然开通,他说:“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学问为什么不好?就是我功夫没用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章学诚的学问大有长进,终于成为一代学术大师。他的《文史通义》等著作,流传后世,影响至今。

活到老 学到老

    有这样一位领导,他年龄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几乎可以把一些法规条文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杨老师问他:“这些都很难背,我们年轻人都记不好,为什么你可以背得这么清楚?有一些法规几百条,怎么次序不会颠倒,你怎么背的?”他右手从口袋拿出来一本小小的法规,左手又拿出来一本,他说:“在工作领域方面,凡是我要了解的这些法规,我随时随地都在读。每一条读五十遍,口要念出来五十遍,五十遍之后,再慢慢用记忆的方式来想一想,回忆一下,再记不住的话,就随时随地一有空闲就要看。”他还说:“从我的孩子出生之后,孩子看到父亲这么用功,所以两个孩子也非常优秀,从小读书都不要大人盯着他们。”所以这位领导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教育孩子方面,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做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明 智的母亲

    有一位母亲,向杨老师反映,她的女儿在班级当班长,每天在家里几乎要通一二个小时的电话,母亲就让杨老师来劝诫她的女儿。后来有机会,杨老师就单独找她女儿谈:“你为什么电话这么多?是不是你的朋友很多?”她说:“不是的,是因为同学有很多的问题都来请教我。”杨老师说:“这样会耽误你的功课,对不对?”她说:“对。”杨老师再问她:“这些同学平常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她说:“有的人在抄作业题或重要答案的时候,故意不抄,反正回到家里还可以问同学。”这些同学完全以自私的心不愿学,然后遇到问题去麻烦别人,这样做是很不应该的。
    后来,杨老师就跟这个孩子讲:“这样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你的功课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你也不是在帮助同学,而是在害他。为什么?你害他没有自力更生,没有办法自己好好地学习。你应该婉转地跟他讲,你要做功课,很忙,要拒绝他。”所以在此,我们也建议家长对子女的功课,要查证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如果有一定要及时制止。
    还有一位贤明的母亲,有一次检查她女儿的联络簿,看到老师的评语之后,发觉女儿有许多的作业好像没有写,就询问女儿,女儿说:“我要问同学,今天应该做哪些作业。”母亲立刻禁止,说:“你今天应该要做的,竟然没有做,却要把责任再去推给别人,再去打扰别人,你有靠山,这样不行,学习不能靠别人,一定要自动自觉。”所以这个母亲她宁可隔天女儿被老师处罚,也不允许女儿抄作业,而且在联络簿上还写了几句:请老师严格执行,不守法、不守规矩,一定要处罚。这个孩子经过母亲这样教导,以后她就不敢用这样投机取巧的方式。
    因此,无论学生和家长,对待上述问题要引以为戒,还要做到善巧方便,这样对双方都有益处。
   “就人问,求确义”,古人告诉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要精益求精,做学问一定要以通达明了为主。这个通达明了要自己有所领悟,才算是真正明了。但有些人不懂自以为懂,不明了自以为明了,结果以讹传讹,误导了别人。我们要向别人请教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名副其实的智者,这样对自己才会有真正的帮助。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教人以知识;人师,塑造人的灵魂和素质。蔡老师曾见到了这样的一位人师———陈老师。同陈老师见面,她说的第一句话使蔡老师非常震撼。陈老师说:“我教书三十多年来,我的学生教给我很多东西。孩子们的种种情况,却让我提升了智慧,提升了我教学的经验。学生犯错的时候,就是教导他的时机出现了,所以不可以乱发脾气。同时师生之间也要言而有信。”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蔡老师才深深理解到,为什么陈老师的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父母,因此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蔡老师认为不能自己一个人听她的课,于是他就请许多朋友到这个老师家听课。陈老师怎么教学生呢?她不刻意准备,她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平常怎样引导学生和教学,都一一真实呈现。后来蔡老师的朋友带着他的学生也去听课;还有一个师范学院的教授带着他班里的学生分期分批地去听陈老师的讲课,每次10个同学。当这批师范学院的学生参加考试时非常顺利,考试的老师都会问他们,你们没有教过书,怎么会懂得这么多观念,确确实实你们重视伦理。有受教的心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希望听陈老师教学的人很多,还要按时间顺序排队。蔡老师得到这些好老师的教导,自我期许在当老师的时候,“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行。
    蔡老师的愿望实现了,终于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蔡老师刚接班,很关心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其中有一个孩子,他父母离婚,爸爸又娶了一个后母,他跟后母相处得不是很好,所以这个孩子两个月没有交营养午餐的钱了。蔡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交钱?”他说,家里情况很不好,很穷;又因他的弟弟没饭吃,都把营养午餐的钱拿去买面包、买牛奶给弟弟吃。蔡老师很慈爱,当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恨不得马上到他家给他弟弟买好多东西。蔡老师立刻说:“今天老师跟你一起回家。”这个孩子马上很急促地说:“老师,不用了。”虽然孩子的口才的确很好,但蔡老师觉得有点不对劲,就跟他的后母通了电话。后母把他讲得很不好,两边的说法差距太大,所以不可听片面之辞。
    有一天,蔡老师刚好开车要回家,路过网吧,他突然在那里停了下来。这家网吧是当地最大的,他想进去看看。当蔡老师一进去时,在网吧最深角落的地方看到了这个学生。啊!这个学生一看到蔡老师脸都变绿了,他知道蔡老师的性格,最生气人家欺骗他,所以这个同学很害怕。蔡老师把他带出来,当然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孔子说过“恕”可以终身奉行;“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只有平息下来才能把事情处理好。于是蔡老师就告诉他,你这样欺骗老师不对。看到这个孩子既欺骗老师,又欺骗家里人,蔡老师马上带他到家里去向后母道歉。在道歉过程中,蔡老师还是感觉到后母对他不好而对自己亲生的孩子好一些。小孩都很敏感,你对他不好,他慢慢就会疏远你,可是毕竟孩子已经六年级了,还是要引导他修正自己。
    后来,这个孩子就跟蔡老师走得越来越近,蔡老师也经常分配一些工作给他做,让他管理班里的图书,去图书馆借书都要他做登记,所以这个孩子还会时不时地走到蔡老师的书桌前来问老师,今天有没有什么事要我做啊。到这个时候孩子感觉你是真诚心对他,他的态度一定可以转化的。蔡老师就把他叫过来,问他拿钱都是去打游戏,这一段时间你都在说谎,好不好受?他说:“很难受!每一天老师是警察,我是小偷,日子很不好过。”
    所以我们进一步引导他,绝对不要欺骗别人,那太痛苦了。这个学生觉得老师像福尔摩斯,很会探案。我们要善于从源头和根本把他导正,谨慎观察,真正了解了他们以后,就会觉得这些孩子都非常善良,只是没规矩,只要好好引导他,他就会觉得老师很有义气,就会以越来越好的表现回馈老师。
    一天,一位家长走到了蔡老师面前说:“蔡老师,我儿子比较听你的话,不听前一任老师的话。我儿子讲,前一任老师都跟他们说,大家一起吃饭,可是每一次学生还没有盛完饭,老师在那已经吃起来了,而你也说大家一起吃,你每一次都比大家晚吃。”因为蔡老师在吃饭前首先要给同学讲一些礼语,如孝、悌的礼语。讲完后,走到学生们的饭桌前巡视,说到:“‘对饮食,勿拣择’你怎么夹这么少,用不用老师为你服务一下。”学生立刻说:“不用,不用。”自己就马上再夹一些菜。蔡老师巡视完后,才坐下来喘息一下,这时有的孩子吃得快,都已经吃饱了,他才慢慢地吃。所以孩子的眼睛、耳朵很敏锐,有几十双眼睛和耳朵在看、在听,由于这一个体贴的举动,使老师在同学心目中就得到了信誉,所以当老师、当家长的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都要以身作则,要特别谨慎,这样你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的榜样。
    蔡老师第一次接班时,是一个棘手的班。了解到他们班有“四大天王”,这四个同学经常到教导处受罚。其中有一个学生神色非常不好,蔡老师就把他叫过来问他:“老师有没有得罪你?”他面无表情地回答:“没有。”“那你为什么这样脸色不好?”“五年级上学期就变这样了。”他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孩子都不傻。蔡老师说:“你这样表情让人家误解,认为你对人不欢喜,往后脸部要多露出微笑。”讲完后,他低着头毫无表情地回答:“好。”这时候老师绝不能说,你怎么这么不受教?这样会害了他,要注意点点滴滴关怀他。不要让他误解你是在控制他,这样就会适得其反。蔡老师听学生说了一件事,这段时间他经常到市场帮母亲卖衣服。六年级孩子很爱面子,还能帮母亲去卖衣服,这说明他很有孝心,有孝心的孩子都很容易引导,容易把他拉起来。所以在那段时间蔡老师到办公室没去几趟,都在教室批改作业,真正目的在打开“顺风耳”收集情报,这样才能对每一个同学的个性有所了解。
    后来蔡老师就安排这名学生到学校“纠查队”,让他站在楼梯口,看到低年级的同学下课乱跑,他就说不许乱跑,把名字记下来,再不要犯。这样,他自己当“警察”,要不要守法?因为他走在校园里,一年级小朋友都盯着他,所以他的行为就慢慢转过来了。蔡老师发现他很有正义感,就跟他说:“老师让你当班长好不好?”他吓了一跳说:“那可不行,不可以!”因为蔡老师从自己的小学班主任那学了一个方法,让后进生当班长,成绩就上来。就这样蔡老师就一直劝他说:“当一个礼拜也好。”结果一个礼拜后,这个学生的成绩从此就好起来,并且当班长一直当到期末。除了在做事方面时时刻刻给他肯定外,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方说,他在学习方面,回答问题准确,思维敏捷,注意力专注,蔡老师就马上说:“你看这个同学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很聪明,只要用功成绩不得了。”点点滴滴把他的自信心唤起来,结果两个月后考试,他考了全班第5名,进步很大。
    有一天,为了鼓励学生,蔡老师找了几个对班级有贡献的同学,在学校门口集合,蔡老师请他们吃饭。这个学生的母亲骑着摩托车带着他过来,一看到蔡老师马上就哭了,说:“我这个孩子念了五年半的书了,从来没有一个好老师看到他。”孩子都是母亲的心上肉,这个话从母亲口里讲出来,这个母亲心里不好受。所以老师一点一滴的付出,都是给父母一点一滴的安慰。母亲讲到了一段话后就止住了。蔡老师说:“这个孩子非常有潜力,从他当班长后,让他做一些事都处理得很好,有领导能力,有做事能力,在学数学方面也很敏锐,只要继续保持,他上初中的成绩会越来越好。”称赞学生要具体,这样家长听起来才相信是真的。虽然是讲给他母亲听,但学生就站在那里听了好几分钟,这些话会在他心中停留很久、很久,真诚心会感动人。
    毕业典礼时班级发奖,也许是天意,最后剩了一个奖品,蔡老师说:“这个奖发给我们班这半年为班级做事最多、学习最有进步的一个同学,你们提名?”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喊:“班长”。他就把奖品领了回去,到了座位上他一个大男生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老师站在前面一览无余。蔡老师想:我这一生不会伤心掉泪,只会感动掉泪,如果他再哭,我一定去好好安慰他一下。
    学校要求必须把学生送出校园,排好队后蔡老师带班级的同学走出校门,走了一会,回头看看他还在哭,蔡老师就用左手拉着他的右手,刚要说,别哭了。这时他使劲地喊:“谢谢老师,谢谢老师!”一直在喊,蔡老师当下被感动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心里暗暗叮嘱着自己:“我要带队出去,不能让眼泪掉下来。”就开始深呼吸,几次走到前面把他们送了出去。蔡老师回到校园后想:不是我教了他,而是他帮我上了为人师表最重要的一课,告诉我没有孩子不能教,家庭教育要转变,还必须靠学校的老师。因为家长并没有受过教育的训练,假如老师肯多费一些心,将会让很多家庭受益,关键看我们的真诚心够不够。
    由此蔡老师想起了一件往事:初中的时候,他的老师站在前面,因为刚好发了一篇作文范本,上面写的是蔡老师的二姐蔡荣清的名字,这时老师说:“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语文程度差这么多?”还有一次,蔡老师有一科考了100分,平时的成绩不是很好,班级那时规定下一次比这一次降分就要受罚,蔡老师心想下次铁定被打,所以考100分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却很痛苦,平时心里忐忑不安,恐惧考试,因为考试就要挨打。下一次考了91分,真的被打了九下。这样的话语和行为会刺痛学生的心灵,会让一个学生丧失信心,也有可能产生更不好的负作用,对老师有怨恨。当对老师怨恨的时候,孩子自己就遭殃了,他就不会把学问学好。当然,有的老师处罚学生,有时会有好的效果,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确实是为我们好,但是有时太过分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反而会记恨老师,而这种记恨也会毁了学生自己。但蔡老师当时并没有记恨,因为他父母处事、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人格的根基在家庭。蔡老师的父母在平时的言谈中,对他们三个孩子、对朋友、对同事从来没有一句话是批评,人际关系都不错。所以蔡老师没有起怨恨,心里面找不到一个敌人,不然就糟糕了。
    作为一名老师,他的品行关系到一个学生的一生,甚至是他的后辈,所以老师担负着很大的责任,谁也不想误人子弟。因此,首先就要先确立一个重点,学生是不是信任你?学生是不是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确实有爱心?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否则很可能是适得其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这样对学生、对老师、对国家才能有利无害。
    上中学的时候,蔡老师没有学习中国圣贤教育,对国语不感兴趣。但他感觉古文真是太好啦!有两句古文在他心里闪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并不知道圣哲人的存心,很快亮光就熄灭了。比如在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当时老师讲课说,什么叫丹心?就是红色,热忱的心;汗青是史册的意思,要背下来,期中考试要考,课这样就讲完了,是为考试而讲课。蔡老师说:“我们无法感受到圣贤人的存心,不得其门而入。观察圣贤和有德行的人的存心,学习圣贤人最快的方法在哪里?直接从存心学起,这就需要老师抛砖引玉。当时只要老师真正把圣贤人,如范仲淹义行的风范、文天祥的气节告诉我们,我们正是年轻气盛,听到这些德行,听到这些孝、悌的故事,听到这些礼义、道义的故事,好好给我们讲清楚,一定会燃起我们心中的热情,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感恩的回忆。”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这部分东西就是灵魂和素质,所以教育需要真正的人师,因为既要有受经师之教,又要有得人师之育,因此老师的职责是神圣的,祝愿每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能成为一名人师。
    当内心感受到师生的这种缘份是人生很高的享受时,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才能从中真正体悟到,这种感觉不是口号,而是沉淀了长久的时光岁月,在一点一滴的互动发酵中酝酿而出的感恩,不但是一辈子的师生,更像一辈子的父子,传承人师的慈爱光,也让我们将这份光与热,薪火相传,传至永远。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陈 蕃① 扫 屋

    陈蕃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但陈蕃小时候,却十分懒散,经常不扫屋子,东西乱放。有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看到他家屋子十分凌乱,而陈蕃却不管不顾,就说:“孩子,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来招待宾客?”陈蕃反而说:“我的手主要是用来扫天下的。”父亲的朋友反问:“连一间房子都不扫,怎么能够扫天下呢?”陈蕃一听,脸红了,马上就打扫房屋,招待客人。
    【注释】①蕃:fán。

朱 熹 间 居

    南宋有位著名的儒学大师朱熹,字仲晦,别号晦翁。他为人端庄稳重,在朝廷里讲话很正直,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每天天色还没有亮,就起来了,穿好礼服,戴了幞①头,穿着方头鞋子,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礼以后,退回到书房里,几案必定摆得很正,一切书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齐齐的,有时候疲倦了休息,就闭了眼睛端端正正地坐着,休息完了,就脚步整齐地慢慢走,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从少年时节一直到老,从来没有松懈过。
    【注释】①幞:fú,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做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明 智的母亲

    有一位母亲,向杨老师反映,她的女儿在班级当班长,每天在家里几乎要通一二个小时的电话,母亲就让杨老师来劝诫她的女儿。后来有机会,杨老师就单独找她女儿谈:“你为什么电话这么多?是不是你的朋友很多?”她说:“不是的,是因为同学有很多的问题都来请教我。”杨老师说:“这样会耽误你的功课,对不对?”她说:“对。”杨老师再问她:“这些同学平常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她说:“有的人在抄作业题或重要答案的时候,故意不抄,反正回到家里还可以问同学。”这些同学完全以自私的心不愿学,然后遇到问题去麻烦别人,这样做是很不应该的。
    后来,杨老师就跟这个孩子讲:“这样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你的功课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你也不是在帮助同学,而是在害他。为什么?你害他没有自力更生,没有办法自己好好地学习。你应该婉转地跟他讲,你要做功课,很忙,要拒绝他。”所以在此,我们也建议家长对子女的功课,要查证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如果有一定要及时制止。
    还有一位贤明的母亲,有一次检查她女儿的联络簿,看到老师的评语之后,发觉女儿有许多的作业好像没有写,就询问女儿,女儿说:“我要问同学,今天应该做哪些作业。”母亲立刻禁止,说:“你今天应该要做的,竟然没有做,却要把责任再去推给别人,再去打扰别人,你有靠山,这样不行,学习不能靠别人,一定要自动自觉。”所以这个母亲她宁可隔天女儿被老师处罚,也不允许女儿抄作业,而且在联络簿上还写了几句:请老师严格执行,不守法、不守规矩,一定要处罚。这个孩子经过母亲这样教导,以后她就不敢用这样投机取巧的方式。
    因此,无论学生和家长,对待上述问题要引以为戒,还要做到善巧方便,这样对双方都有益处。
   “就人问,求确义”,古人告诉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要精益求精,做学问一定要以通达明了为主。这个通达明了要自己有所领悟,才算是真正明了。但有些人不懂自以为懂,不明了自以为明了,结果以讹传讹,误导了别人。我们要向别人请教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名副其实的智者,这样对自己才会有真正的帮助。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教人以知识;人师,塑造人的灵魂和素质。蔡老师曾见到了这样的一位人师———陈老师。同陈老师见面,她说的第一句话使蔡老师非常震撼。陈老师说:“我教书三十多年来,我的学生教给我很多东西。孩子们的种种情况,却让我提升了智慧,提升了我教学的经验。学生犯错的时候,就是教导他的时机出现了,所以不可以乱发脾气。同时师生之间也要言而有信。”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蔡老师才深深理解到,为什么陈老师的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父母,因此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蔡老师认为不能自己一个人听她的课,于是他就请许多朋友到这个老师家听课。陈老师怎么教学生呢?她不刻意准备,她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平常怎样引导学生和教学,都一一真实呈现。后来蔡老师的朋友带着他的学生也去听课;还有一个师范学院的教授带着他班里的学生分期分批地去听陈老师的讲课,每次10个同学。当这批师范学院的学生参加考试时非常顺利,考试的老师都会问他们,你们没有教过书,怎么会懂得这么多观念,确确实实你们重视伦理。有受教的心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希望听陈老师教学的人很多,还要按时间顺序排队。蔡老师得到这些好老师的教导,自我期许在当老师的时候,“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行。
    蔡老师的愿望实现了,终于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蔡老师刚接班,很关心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其中有一个孩子,他父母离婚,爸爸又娶了一个后母,他跟后母相处得不是很好,所以这个孩子两个月没有交营养午餐的钱了。蔡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交钱?”他说,家里情况很不好,很穷;又因他的弟弟没饭吃,都把营养午餐的钱拿去买面包、买牛奶给弟弟吃。蔡老师很慈爱,当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恨不得马上到他家给他弟弟买好多东西。蔡老师立刻说:“今天老师跟你一起回家。”这个孩子马上很急促地说:“老师,不用了。”虽然孩子的口才的确很好,但蔡老师觉得有点不对劲,就跟他的后母通了电话。后母把他讲得很不好,两边的说法差距太大,所以不可听片面之辞。
    有一天,蔡老师刚好开车要回家,路过网吧,他突然在那里停了下来。这家网吧是当地最大的,他想进去看看。当蔡老师一进去时,在网吧最深角落的地方看到了这个学生。啊!这个学生一看到蔡老师脸都变绿了,他知道蔡老师的性格,最生气人家欺骗他,所以这个同学很害怕。蔡老师把他带出来,当然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孔子说过“恕”可以终身奉行;“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只有平息下来才能把事情处理好。于是蔡老师就告诉他,你这样欺骗老师不对。看到这个孩子既欺骗老师,又欺骗家里人,蔡老师马上带他到家里去向后母道歉。在道歉过程中,蔡老师还是感觉到后母对他不好而对自己亲生的孩子好一些。小孩都很敏感,你对他不好,他慢慢就会疏远你,可是毕竟孩子已经六年级了,还是要引导他修正自己。
    后来,这个孩子就跟蔡老师走得越来越近,蔡老师也经常分配一些工作给他做,让他管理班里的图书,去图书馆借书都要他做登记,所以这个孩子还会时不时地走到蔡老师的书桌前来问老师,今天有没有什么事要我做啊。到这个时候孩子感觉你是真诚心对他,他的态度一定可以转化的。蔡老师就把他叫过来,问他拿钱都是去打游戏,这一段时间你都在说谎,好不好受?他说:“很难受!每一天老师是警察,我是小偷,日子很不好过。”
    所以我们进一步引导他,绝对不要欺骗别人,那太痛苦了。这个学生觉得老师像福尔摩斯,很会探案。我们要善于从源头和根本把他导正,谨慎观察,真正了解了他们以后,就会觉得这些孩子都非常善良,只是没规矩,只要好好引导他,他就会觉得老师很有义气,就会以越来越好的表现回馈老师。
    一天,一位家长走到了蔡老师面前说:“蔡老师,我儿子比较听你的话,不听前一任老师的话。我儿子讲,前一任老师都跟他们说,大家一起吃饭,可是每一次学生还没有盛完饭,老师在那已经吃起来了,而你也说大家一起吃,你每一次都比大家晚吃。”因为蔡老师在吃饭前首先要给同学讲一些礼语,如孝、悌的礼语。讲完后,走到学生们的饭桌前巡视,说到:“‘对饮食,勿拣择’你怎么夹这么少,用不用老师为你服务一下。”学生立刻说:“不用,不用。”自己就马上再夹一些菜。蔡老师巡视完后,才坐下来喘息一下,这时有的孩子吃得快,都已经吃饱了,他才慢慢地吃。所以孩子的眼睛、耳朵很敏锐,有几十双眼睛和耳朵在看、在听,由于这一个体贴的举动,使老师在同学心目中就得到了信誉,所以当老师、当家长的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都要以身作则,要特别谨慎,这样你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的榜样。
    蔡老师第一次接班时,是一个棘手的班。了解到他们班有“四大天王”,这四个同学经常到教导处受罚。其中有一个学生神色非常不好,蔡老师就把他叫过来问他:“老师有没有得罪你?”他面无表情地回答:“没有。”“那你为什么这样脸色不好?”“五年级上学期就变这样了。”他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孩子都不傻。蔡老师说:“你这样表情让人家误解,认为你对人不欢喜,往后脸部要多露出微笑。”讲完后,他低着头毫无表情地回答:“好。”这时候老师绝不能说,你怎么这么不受教?这样会害了他,要注意点点滴滴关怀他。不要让他误解你是在控制他,这样就会适得其反。蔡老师听学生说了一件事,这段时间他经常到市场帮母亲卖衣服。六年级孩子很爱面子,还能帮母亲去卖衣服,这说明他很有孝心,有孝心的孩子都很容易引导,容易把他拉起来。所以在那段时间蔡老师到办公室没去几趟,都在教室批改作业,真正目的在打开“顺风耳”收集情报,这样才能对每一个同学的个性有所了解。
    后来蔡老师就安排这名学生到学校“纠查队”,让他站在楼梯口,看到低年级的同学下课乱跑,他就说不许乱跑,把名字记下来,再不要犯。这样,他自己当“警察”,要不要守法?因为他走在校园里,一年级小朋友都盯着他,所以他的行为就慢慢转过来了。蔡老师发现他很有正义感,就跟他说:“老师让你当班长好不好?”他吓了一跳说:“那可不行,不可以!”因为蔡老师从自己的小学班主任那学了一个方法,让后进生当班长,成绩就上来。就这样蔡老师就一直劝他说:“当一个礼拜也好。”结果一个礼拜后,这个学生的成绩从此就好起来,并且当班长一直当到期末。除了在做事方面时时刻刻给他肯定外,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方说,他在学习方面,回答问题准确,思维敏捷,注意力专注,蔡老师就马上说:“你看这个同学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很聪明,只要用功成绩不得了。”点点滴滴把他的自信心唤起来,结果两个月后考试,他考了全班第5名,进步很大。
    有一天,为了鼓励学生,蔡老师找了几个对班级有贡献的同学,在学校门口集合,蔡老师请他们吃饭。这个学生的母亲骑着摩托车带着他过来,一看到蔡老师马上就哭了,说:“我这个孩子念了五年半的书了,从来没有一个好老师看到他。”孩子都是母亲的心上肉,这个话从母亲口里讲出来,这个母亲心里不好受。所以老师一点一滴的付出,都是给父母一点一滴的安慰。母亲讲到了一段话后就止住了。蔡老师说:“这个孩子非常有潜力,从他当班长后,让他做一些事都处理得很好,有领导能力,有做事能力,在学数学方面也很敏锐,只要继续保持,他上初中的成绩会越来越好。”称赞学生要具体,这样家长听起来才相信是真的。虽然是讲给他母亲听,但学生就站在那里听了好几分钟,这些话会在他心中停留很久、很久,真诚心会感动人。
    毕业典礼时班级发奖,也许是天意,最后剩了一个奖品,蔡老师说:“这个奖发给我们班这半年为班级做事最多、学习最有进步的一个同学,你们提名?”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喊:“班长”。他就把奖品领了回去,到了座位上他一个大男生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老师站在前面一览无余。蔡老师想:我这一生不会伤心掉泪,只会感动掉泪,如果他再哭,我一定去好好安慰他一下。
    学校要求必须把学生送出校园,排好队后蔡老师带班级的同学走出校门,走了一会,回头看看他还在哭,蔡老师就用左手拉着他的右手,刚要说,别哭了。这时他使劲地喊:“谢谢老师,谢谢老师!”一直在喊,蔡老师当下被感动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心里暗暗叮嘱着自己:“我要带队出去,不能让眼泪掉下来。”就开始深呼吸,几次走到前面把他们送了出去。蔡老师回到校园后想:不是我教了他,而是他帮我上了为人师表最重要的一课,告诉我没有孩子不能教,家庭教育要转变,还必须靠学校的老师。因为家长并没有受过教育的训练,假如老师肯多费一些心,将会让很多家庭受益,关键看我们的真诚心够不够。
    由此蔡老师想起了一件往事:初中的时候,他的老师站在前面,因为刚好发了一篇作文范本,上面写的是蔡老师的二姐蔡荣清的名字,这时老师说:“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语文程度差这么多?”还有一次,蔡老师有一科考了100分,平时的成绩不是很好,班级那时规定下一次比这一次降分就要受罚,蔡老师心想下次铁定被打,所以考100分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却很痛苦,平时心里忐忑不安,恐惧考试,因为考试就要挨打。下一次考了91分,真的被打了九下。这样的话语和行为会刺痛学生的心灵,会让一个学生丧失信心,也有可能产生更不好的负作用,对老师有怨恨。当对老师怨恨的时候,孩子自己就遭殃了,他就不会把学问学好。当然,有的老师处罚学生,有时会有好的效果,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确实是为我们好,但是有时太过分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反而会记恨老师,而这种记恨也会毁了学生自己。但蔡老师当时并没有记恨,因为他父母处事、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人格的根基在家庭。蔡老师的父母在平时的言谈中,对他们三个孩子、对朋友、对同事从来没有一句话是批评,人际关系都不错。所以蔡老师没有起怨恨,心里面找不到一个敌人,不然就糟糕了。
    作为一名老师,他的品行关系到一个学生的一生,甚至是他的后辈,所以老师担负着很大的责任,谁也不想误人子弟。因此,首先就要先确立一个重点,学生是不是信任你?学生是不是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确实有爱心?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否则很可能是适得其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这样对学生、对老师、对国家才能有利无害。
    上中学的时候,蔡老师没有学习中国圣贤教育,对国语不感兴趣。但他感觉古文真是太好啦!有两句古文在他心里闪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并不知道圣哲人的存心,很快亮光就熄灭了。比如在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当时老师讲课说,什么叫丹心?就是红色,热忱的心;汗青是史册的意思,要背下来,期中考试要考,课这样就讲完了,是为考试而讲课。蔡老师说:“我们无法感受到圣贤人的存心,不得其门而入。观察圣贤和有德行的人的存心,学习圣贤人最快的方法在哪里?直接从存心学起,这就需要老师抛砖引玉。当时只要老师真正把圣贤人,如范仲淹义行的风范、文天祥的气节告诉我们,我们正是年轻气盛,听到这些德行,听到这些孝、悌的故事,听到这些礼义、道义的故事,好好给我们讲清楚,一定会燃起我们心中的热情,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感恩的回忆。”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这部分东西就是灵魂和素质,所以教育需要真正的人师,因为既要有受经师之教,又要有得人师之育,因此老师的职责是神圣的,祝愿每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能成为一名人师。
    当内心感受到师生的这种缘份是人生很高的享受时,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才能从中真正体悟到,这种感觉不是口号,而是沉淀了长久的时光岁月,在一点一滴的互动发酵中酝酿而出的感恩,不但是一辈子的师生,更像一辈子的父子,传承人师的慈爱光,也让我们将这份光与热,薪火相传,传至永远。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