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社区

搜索
楼主:lhj109 - 

(转贴)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ttll的这个具体问题,很容易回答.....可是,回答之后呢?申爸回答之后,ttll马上就会有更多具体问题.......除非能够有详细的“成长地图”画出来,否则,只能一个具体问题引发出无穷多的具体问题,最后不了了之。

我给大家一个具体的例子,大家就知道申爸为难的是什么了。
前边呢,ttll还问了一个问题:“系统总结一下大申听和看的书等资料的名字以及时间顺序和哪里能找到这些书”。你知道申爸回答这个问题有多难吗?
大申五六年来,看了近千本书......光这些书的书目,申爸都已经找不到了。因为前期的书,都已经送人了。
至于这些书阅读的先后次序.....这么说吧,昨天大申放学之后,就在看书。可是,到今天上午这个时候,大申昨天看的书具体是什么,申爸都找不到了。
更不要说一个月两个月前,一年两年之前的书了。

还有,即便申爸给出了书单,又怎么样呢?
大申读很多很关键的书,是申爸珍藏了多年的书。一些书,从申爸大学一毕业,就积攒起来的。这些绝版书,申爸给出书目了,你到哪里去买?
即便是你有钱,哪里还有卖的呢?


就这些问题,大家说说吧。
khaoyai 发表于 2013-10-13 23:40
申爸,英文的路线图,有空谈谈,我家娃,我读英文书坚持1年多了是阅读树系列的,数量也有200多本了,现在每 ...

当然了,根本不可能从《Smurfs》跨到读《Harry Potter》的。申爸着了一个教小孩子的老师,高手,领着大申每周学两个小时的英语。
英语是要讲的.....可是,这个吧,真不能现在讲。现在,申爸得集中精力,把小学阶段思维发展讲清楚,讲完。要不,讲别的,讲high了,以申爸自己对自己的了解,那就永远没有兴趣回来这个主题了。

哎呀,这个思维发展,太多东西要说了.....讲了这么久,到现在,还没讲五分之一.......这得啥时候能讲完哪......
申爸都有点儿烦了。
多乎哉?不多也:给上班的妈妈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18 04:23 编辑

真的不是很多诶!
咱们从四位妈妈的反馈,一直统计到十二位妈妈的反馈。不管样本量怎么增加,其他的指标都有不小的波动,可是,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时间,稳定地徘徊在1.6-1.7个小时/天,占总时间比更加稳定:死死地钉在7%这个数字上,不动。
先回答顺妈的问题。
从妈妈们的回馈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天除去睡觉、在幼儿园的时间,每个孩子的时间不等。最少的是3.5个小时,最多的是6个小时。平均而言,孩子每天有4.6个小时。在这4.6个小时里,孩子既没有睡觉,也不在幼儿园,可是,这个时间也不是妈妈在身边陪伴。
我们看一看,这个时间,妈妈都在干些什么。从妈妈们的回馈中,可以看到,妈妈在做这些事情:
“老师聊了一下、淘米做饭、孩子自己玩面粉我看视频、吃饭、洗碗、洗漱、吹几下埙,看几眼书、忙着做饭,做家务(抽空看看她干什么呢)、做家务为主,自己看书上网、洗漱,吃饭、上网或和孩子爸聊天,打扫养兔猫的笼子,和孩子爸爸聊他昨天遇到的一件事”。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妈妈的活动,就可以看清楚,妈妈们主要在忙生活必须的家务。不做饭,就没有饭吃,饭必须得做;打扫搞卫生这些事情,占去了大量的时间。 除了这个时间,就是和孩子一起了。妈妈做自己的事情的时间,提到得很少,只有“吹几下埙,看几眼书、自己上网,和爸爸聊聊天儿”。
妈妈留给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的时间,也得增加。不能“有了孩子之后,就没有自己了”。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陪伴只有1.7个小时,而孩子一天有4.6个小时的时间,不在幼儿园也不在睡觉。
剩下的2.9个小时,孩子在干什么?
这个时间,要远远多于妈妈高质量陪伴的时间啊。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旧房翻新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大申的典型一天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17 05:39 编辑

时间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申爸不可能再像记录昨天的事情一样,精确地采样大申那个时候,一天中具体干了什么。只能根据记忆,抽象出大申“典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早上5:45,大申自己醒了。这个时候,申爸早醒了,在书房看书或者上网。
大申自己爬起来,跑道卫生间,来个大哗哗。妈妈仍在睡。事实上,大申起床,妈妈十有八九不知道。
然后,大申自己跑道客厅,把厅里的灯都打开,按下Nano的播放键,音响就开始接着放昨天故事。

申爸在书房,听到故事响了,就知道大申起床了,在书房喊:“去洗把脸!”
大申也不吱声.......他不乐意洗脸.......到狗窝那里,拽一本什么书,坐在沙发上,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有的时候,昨天晚上玩发射机器人玩high了,大申也不看书,继续操纵他的机器人,嘴里一边“嘟嘟嘟”地模仿开枪的声音,一边让机器人开枪。
一边玩儿,一边听他的故事。
申爸有时候出来看一眼,有时候,根本就不出书房。
“你小声点儿!你妈还睡着呢!”申爸从书房给大申说。
大申过去把音响的声音开小点儿,可嘴上的“嘟嘟嘟”的声音,还是那么大。
这个时间是留给大申自己的时间。大申利用这个时间,干他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干什么都行,申爸不管.....申妈当然更不管,还睡着呢,她怎么管?.....

六点五十五,申爸走出书房,跟大申说:“去,洗把脸。”大申不乐意,申爸就说:“你要是不洗脸,丽妈妈会说,这个小孩儿,太脏,眼睛里都是眼屎,不能让他给小朋友摆饭碗。眼屎掉到饭碗里,多脏啊!”
大申不说话了,自己跑道卫生间,稀里哗啦地放水洗脸。申爸把大申弄得乱七八糟的玩具,往盒子里扔。
他自己洗,申爸也不管。不一会儿,大申满脸的水,就跑出来了。申爸说:“三把屁股两把脸.....”
大申不想当“屁股”,赶紧争辩说是洗了“两把”,绝对没洗“三把”。
申爸跟大申说:“快七点了,你走不走,要走,就快穿衣服。”
大申忙不迭地去关Nano,一边关,一边跟申爸说:“你别动啊,我晚上接着听。”
申爸:“谁动你那玩意儿啊。你让我动我都不动。”
大申坐在沙发上,自己穿好衣服,申爸也把玩具都整理好了。

爷儿两个高高兴兴地出门儿了。
早上上学路上是最黄金的时间,大申兴致正高,申爸也打叠起精神,慢慢走,仔细聊。
大申会问各种问题,或者,申爸给大申讲什么科学知识。
到了园门口,大申问:“今天谁接我啊?”
申爸说:“你妈接!”
大申起腻:“你接不行吗?”
申爸说:“不行,爸爸今天有事儿。”他喜欢爸爸接,路上好聊天儿。每天上学路上的一刻钟,都聊天儿。
时间还早,幼儿园门口一个小朋友都没有。丽妈妈已经远远地在楼上和大申招手了。谁接的问题,管不了那么多了,大申小鸟儿似得跑进了幼儿园。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至此为止,大申起床已经1.5个小时了。

这1.5个小时,用来这么统计:
大申听故事听了1.25个小时;
大申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干了1.25个小时(事实上,自打大申5:45起床,到上学,就没人理他。这段时间就是留给孩子干他自己想干的事情的。大多数时候是听故事,很多时候,也看DVD。在同样的时间里,申爸申妈也都在干自己的事情。申妈睡觉,申爸看书或上网);
大申自己玩儿了1.25个小时(如果是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那就看了1.25个小时的书);
高质量的陪伴,0.25个小时,是指路上的聊天儿。路上聊天儿对大申很重要,申爸在爱网里有记述。

总共是4个小时。

1.25+1.25+1.25+0.25=4个小时。
发表于 2013-10-17 15:31:51 |显示全部楼层
molingyd 发表于 2013-10-17 15:16
听英文的MP3  孩子没有在这个语境中  是否只是一种背景了   还不如看原版的英文动画片 至少孩子知道大概的意 ...

看原版动画片是最好的方式。
不过,孩子看动画片,在时间上是“独占”的。就是说,看动画片的时间,孩子只能看动画片,不能“一心多用”。所以,能少看,尽量少看。况且,视频看多了,会造成信息过载,影响视力。

很多事情是矛盾着的,需要取得平衡。
在考虑到看动画片的负面问题之后,为了学好英语,光靠看动画片,就不足够了。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大申的典型一天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18 08:49 编辑

晚上,申爸回到家里,姥姥已经把饭做好了。
申妈下了班,直接奔幼儿园,去接大申。
孩子们17:30从幼儿园出来,哪个都不肯回家,在小区里一阵疯跑,把人家园丁的水龙头水管弄得乱起八糟。不玩水管了,就围成一堆,蒜瓣儿似的,蹲在哪里抠蚂蚁窝。妈妈们站在孩子们身后,每个胳膊上都挂着小家伙的书包,也围在一块儿聊天儿。
有些妈妈是要回家做饭的,不能陪着孩子在外面玩儿太久。这些妈妈就焦急地催促自己的孩子,赶紧回家。妈妈到家还得做饭呢。
孩子早已在幼儿园吃得饱饱儿的,哪里管妈妈是否着急做饭。就是不肯回家。

这个时候,大申养成的习惯起作用了。
申妈跟大申说:“大申,再玩儿十分钟咱们就会回家!”
大申当然不乐意,就谈判说:“不行,十分钟太少,我要再玩儿二十分钟!”
申妈当然乐得做顺水人情:“那说好了,再玩儿二十分钟。”
二十分钟到了,差不多6:15的样子。
大申也不赖帐。尽管恋恋不舍,可是毕竟“说好了”,大申不太高兴,可还是跟着妈妈回家了。
一小撮孩子,走掉了一个,军心就散了。其余不肯回家的孩子,也都陆陆续续跟着妈妈回家了。

这45分钟是大申户外活动,锻炼的时间。天天如此。

大申跑进家门,那边厢把鞋呗儿一甩,这边厢已经抄起Nano,开始播故事。
全家人开始吃饭,除了大申。
大申一个人坐在客厅的地板上,把自己的硬币全都倒出来,一边听故事,一边自己摞硬币玩儿。
到了6:45,大家吃完了饭,申爸回到书房,或者看书,或者上网,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段时间是申妈陪伴时间,申爸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申妈呢?早已一天 没亲近大申了......申妈早上就没见到孩子......那边厢,娘儿两个滚在沙发上,“心肝儿”“宝贝儿”,亲个没够。大申也扔下手里的硬币,赖在妈 妈身上,“我爱你”“我亲你”爱个没完。两个要多肉麻有多肉麻。腻完了,两个爬起来,合作,继续摞硬币玩儿。

过一会儿,大申跑到书房门口,兴冲冲地得意地跟申爸喊:“老爸!快来看,我们摞的硬币快有我的腿高了!”
申爸懒得理他们,就顺口说:“好!”
现在是申爸自己的时间,老妈的专门陪伴时间。大申全部托付给老妈。老爸用不理他们。
过一会儿,娘两个在厅里大呼小叫:“哎呀呀,不好啦。要倒了要倒了!老爸快来帮忙!”“倒拉!倒拉!老爸快来救命!”
老爸才不去“救命”。
然后,就听得“哗啦”一声巨响,硬币塔彻底倒掉了。
然后,就听得娘儿两个在地上爬,稀里哗啦地把硬币往一块儿收。老妈大叫:“大孩儿,电视柜底下还有好多,老妈够不着。”
大申:“我爬进去捡......接着,你倒是接着啊!”
这时候,电话铃响了。老妈的电话。
妈妈对孩子说:“大申,你先玩儿一会,老妈打个电话,就来!”
大申说:“那我先看一会儿书,你打完电话就来啊!”
老妈回卧室打电话,大申从狗窝里挑本书,坐在沙发上,自己一边听故事,一边看。
满地都是硬币。
老妈每天晚上都有工作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之后,老妈出来了:“大申,老妈觉得,咱们不能搭得细高细高的。那样容易倒。咱们得把底下搭得粗,上面细,就不容倒了。”
大申不管什么底下上面,就按老妈说的搭。
娘两个一边商量,一边听故事,一边搭硬币塔。

到了8点半了,申爸走出书房。娘两个已经搭起了一大堆硬币基座。
申爸若无其事地说:“老爸要讲故事了,有想听故事的没有?”
大申扔下硬币,高声说:“有!我听!”忙不迭地去关Nano。跑进卧室,准备听申爸讲故事。

至此,距离大申18:15进家门,已经2个小时15分钟了。大申听了2.25小时的故事;申妈高效陪伴了1.25小时,大申自己看了0.5个小时的书。申妈工作了0.5个小时打电话。这段时间,也应该算作他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是2.25小时。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申爸走进卧室,拿起书,开始接着读天书。大申坐在申爸脚边,静静地听一小会儿,然后,自己也拽过一本书,认真地看。一边看,一边听。
大申走了,和老爸去听天书了,老妈在客厅里,把大申的脏衣服从书包里都拽出来,扔到脏衣服筐里,然后,往书包里装一套干净衣服,把明天要穿的干净衣服,摆在沙发上。至此,老妈的陪伴时间结束了。老妈“下班了”。老妈可以一直不管大申,专注老妈自己的事情,直到明天放学。
从老妈的角度看,老妈一天只管放学之后的45分钟,看着,别出危险;吃过饭,老妈管1.25个小时,高效陪伴。一天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老妈不用操心。

读到9点多,申爸问大申:“还听吗?”大申有些累了,不过,还是表示:“再听一会儿。”于是,申爸继续读,大申继续看他的书。
到了21:15,大申爸说:“行了,今天就读到这儿吧。赶紧洗脸刷牙睡觉。”
大申把书一扣,自己跑道卫生间,哗啦啦地洗脸,刷牙,然后,用冲牙器“吱吱吱”地冲牙齿。老妈正抱着电脑在卧室回邮件,听到大申冲牙,就高声喊:“冲得干净点儿!大孩儿。”
大申嘴里含着水,含含糊糊地答应着。

大申满身是水,爬到小床上,自己盖好被子,和申爸说一声“Good Night.”然后闭上眼睛,准备睡觉。申爸给大申关上灯,到卫生间去,把扔得乱起八糟的牙刷牙膏收拾好,把粘在洗手盆上的牙膏块儿冲进下水道。
回到大申那里,小家伙均匀悠长地呼吸着,睡着了。
这前后,两分钟的时间都不到。

大申和申爸在一起,看了0.75小时的书;加上0.75小时的高效陪伴。
现在,对大申典型的一天,我们也做一个统计。
大申的一天,
听了3.5个小时的MP3故事,听申爸读了0.75个小时的书;
自己看了2.2个小时的书;
运动了0.75个小时;
高效陪伴是2.25个小时;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间最长,应该算是5.25个小时。

早上从5:45到7:15,是1.5个小时,晚上从17:30离园到21:15入睡,是3.75个小时。大申一天里面,不在幼儿园又没在睡觉的时间,就是5.25个小时。

可以看出来,大申只要在家,就播放着MP3故事。除了听申爸读书、看视频、在路上和运动的时间,大申都在听MP3的故事。可是,所有的听,都不是坐在沙发上“专注地听”,而是一边干别的事,一边听。
这里,引出孩子最重要的能力:分心二用的能力。
因为小孩子的前额叶还没有开始发育,大脑处于“无政府状态”。大脑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每个脑区,各个部分,各干各的。这是一个缺陷,更是一个恩赐。这种机制可以保证孩子并行高效地处理头脑接受进来的各种信息。这种处理的结果,就建构起了我们所说的“智力的基础”。
对于我们成人,因为有完善的前额叶指挥和协调大脑,我们已经丧失了并行高效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只能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情:要么听,要么玩儿。不可两者得兼。
显然,孩子没有这个毛病。
他可以一边听,一边玩儿。两不耽误。

理解小孩子大脑的这个生理特点,是培养好孩子的关键。
米米爸爸 发表于 2013-10-18 15:24
利用?利用没问题,如果真的对孩子大大有益,利用又何妨?

当然不能证明一定不是孩子所需,但反过来 ...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这个这个....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这是不能证明的。
这是基本事实。得去看孩子。

这就好比说,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这首先是事实,然后,托普勒才发现了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再然后,牛顿发现了平方反比定律。
这是历史的真实。

现在,在中学的孩子们看来,似乎是牛顿先发现平方反比定律,这个定律决定了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运动。
这种错觉是很普遍的,但不正确。
库恩的那本书就讲这个事情。

孩子需要词汇,这是基本事实,就如同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一样的事实。
这个事实可以观察到,但不能证明。
事实是不能“证明”的,只能被观察到。

申爸倒是想到了一些例子,说明这些事实。
说到底,不过申爸观察到一个现象: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某个敏感期,需要大量的词汇。这些词汇呢,孩子用来建构他的智力基础。
就这么简单点儿事儿。
这样正着说,很平淡。

可是,同样的意思,反过来说,就惊人了:
从结果的角度来说,只要在敏感期给足了词汇,孩子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就长出良好的智力了。

按美言妈的话说:这个太吓人了。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18 17:17 编辑
米米爸爸 发表于 2013-10-18 16:00
问题在,这个词汇孩子怎么得来,顺序怎么样,方式怎么样,量怎么样...


这是些好问题。

让我们同样看孩子,做一个类比。
看看孩子学会说话的过程。
爸爸妈妈刻意给孩子那么多丰富的词汇了吗?没有。爸爸妈妈教的,基本就是“苹果苹果”“橘子橘子”。仅此而已。
可是,孩子一旦开口说话,脱口而出的丰富词汇另爸爸妈妈惊诧不已:“这孩子,什么时候学的!”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孩子的头脑中有一个自动的机制,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抓取到语言,然后,学会它。
这是种本能。

同样的本能,孩子也用它来掌握词汇。词汇量多了,孩子的概念、观念什么的,自然就跟着丰富了起来。
孩子的词汇怎么得到的?你把孩子放在词汇的环境里,孩子自己就得到了。
你教教不会,但他自己能学会。
神就神在这儿。
米米爸爸 发表于 2013-10-18 16:06
如果说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聪明”,抽象思维能力,申爸的结论基本成立。

不过,申爸的智力,可以包罗广泛的,这个,这个,只给足词汇,米爸觉得长不出来。 ...


米爸所说,当然。

可是吧,申爸没说光词汇就够了。
词汇可以涌现概念,涌现了概念就涌现观念。
此其一,米爸认同了的。

在7.5岁,孩子有一个人生转折,这个转折的实质就是:孩子能用头脑中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了!
这是其二。必须把其二也考虑进来。
这个吧,申爸在这个楼开始扯淡之后,从第17楼开始,就说的这个事情。

米爸想想:有了观念形成的机制.....加上观念指导行动的机制......这不就等于一切了吗?

光给足词汇,是长不出来。可是,加上7.5岁获得的那个能力,就啥都能长出来了。
整个过程,除了“给足词汇”是在外边能够控制的事情,其他的过程,都是在孩子头脑中自动进行的,外界影响不到。
从教育的角度看,能做的只有“给足词汇”,剩下的就是别着急,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给足词汇等于一切”,勉勉强强,也说得过去。
fdshaoyun 发表于 2013-10-18 15:57
米爸关心的是,没有申爸的这些,孩子自己以其他方式旧样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个例证可多了)因为孩子 ...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没有申爸这些吧,孩子他自己也要从环境中吸收词汇。
相对于孩子在敏感期所需要的巨量词汇而言,普通的环境能够供给的词汇量,就显得不够了。孩子要吸收词汇,就如同海绵要吸水。只要有水,海绵就吸收;只要有词汇,孩子就吸收。

这就造成了一种随机现象:有的孩子在关键期恰好找到了丰富的词汇源,这孩子的智力就发育得好些;绝大多数的孩子尽管在关键期没找到丰富的词汇源,可是,日常用语中也含有相当的词汇,所以,能够发育出足够的智力。
真实的情形,也确实是这样的。你看社会成员中,拥有良好智力的人的分布,就是很随机的,并且比较少。如果没有搞清楚关键期的词汇供给和良好智力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些拥有良好智力的人,成因也确实是个谜。

如果没有家长的额外供给,孩子就随缘吧。
阳阳妈2010 发表于 2013-10-18 17:30
孩子喜欢新的词汇,应该说是对新词汇敏感,他能从大人的谈话中第一时间筛选出新词汇,然后重复,使用。
...


说到底,学会词汇,是孩子的本能。
这种本能是一种潜质,每个孩子都公平地拥有一份。
头脑中词汇的量和质量是未来孩子智力的基础。
将来孩子之间的智力差异,就看在关键期中,有没有足够的供给,让孩子用天生的能力去尽情吸收。

就这么简单。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19 04:57 编辑
宇翔妈妈 发表于 2013-10-18 23:22
我最近几年都是工作在东莞这种世界工厂的地方,本身处于低层,比最低层的好那么一点点,做财务,工作相对轻松,有时间陪孩子;这边很多家庭把孩子接到身 边,家长常常加班到晚上9-10点,周末有时候还要加班,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变成另一种意义的留守,上的是打工子弟学校,老师的素质鱼龙混杂,学校校 风差,很多孩子混到初中毕业就和父母一个厂打工的,可是,可是,原本孩子说不定有更好的前途的啊!难道这不是阶层固化吗? ...


宇翔妈妈,
申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对于宇翔而言,现在最需要的是桥梁书,过渡到自主阅读。
也给宇翔《丁丁历险记》吧。同时,《神奇校车》也可以给。这套书的中文版不贵,确实好。
在阅读方面,给孩子这两套书就好了。不用管他,让他自己看,慢慢琢磨。

聆听方面,就不要走大申的老路。大申因为是从不到5岁就开始听,他五六岁那两年,是听着东西过来的。所以,会那样来选聆听的资料。
对于宇翔,给评书吧。袁阔成版《三国演义》。
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大申到今天,已经听了四年了,所以,大申可以接受很“枯燥”的有声读物。他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聆听的习惯。宇翔没有这个习惯,你让他听《上下五千年》,他不习惯,不太接受。
2、宇翔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了7.5的转折期了。在此之前,首先保证的是要孩子兴致勃勃地听。听评书,《三国》,没有孩子不喜欢的;
3、《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从前,在没有影音技术的古代,申爸推测:那些智力发展良好的孩子,他的词汇来源一个是听说书,一个是看戏。让宇翔直接回归这个传统。

宇翔听评书上瘾之后,听完正好自主阅读,那时候,希望孩子从评书跳到三国的原著。
三国演义有好几个人讲的。先听袁阔成的,再听连丽如的。这部书很长很长,够宇翔听两年了。

让孩子聆听,最关键的不能让孩子沉溺于电视。
宇翔到了最关键的年龄,眼看就要到7.5的转折点了,家里的电视,申爸建议最好彻底不看。
《三国演义》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可以全家一起听。听三国,大人上瘾的速度,会比孩子都快。暂时不要看电视了,孩子听《三国》,聚集词汇,大人陪着听。这是一项最好的娱乐活动。

关于“阶层固化”的问题。其实,这是申爸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有钱有闲,着重于自己的孩子教育的家庭,知不知道申爸的聆听增长智慧,关系不大。那些孩子本来就生活在丰富的环境中,即便家长不刻意给孩子听,孩子在那个环境中,本能会起作用,他自己也会积累大量的词汇的。
目下,在中国,阶层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底层固化,使得很多孩子丧失了获得良好的智力的机会。
这是不公平的!
孩子,天生是平等的。可是,孩子生在一个留守家庭,一出生,这平等就被人为粗暴地践踏了。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打工的人,他们也一样。
只是因为困窘的环境的原因,他们实在顾不上照顾孩子。

好在,有了聆听这个工具。
聆听,不需要爸爸妈妈照顾。只要放在那里听,就够了。
你让宇翔听三国,同时,也介绍别的孩子听三国。最好是五周岁的孩子。当然,宇翔妈妈可以选择,如果自制力差的家长,电视不看不行,就不要费劲了。找那些为 了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能够暂时弃绝电视,和孩子一块儿听三国娱乐的家长来教。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会喜欢评书的。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一个五岁的孩子,一直听三国,听到8岁,把袁版三国和连版三国,听了好几遍,那个孩子的智力基础,是强过任何一个家长“全身心投入,有钱又有闲”的家庭的 孩子的。原因很简单,非常非常多有良好条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说穿了,其实,是在胡搞。他没有抓大关键,乱七八糟地教育她的孩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留守家庭的孩子,天然地占据了一个优势,是那些有良好条件家庭,打死他,也比拟不了的:散养!只要能够让留守孩子把聆听这个 最关键的因素补足,这些孩子的优势就之强悍,绝非那些温室里养出的瓷花儿所能比拟的。到时候.......等这些孩子长到8岁........把他们叫到 一块儿,孩子们的素质差异,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一种孩子外向,奔放,反应快,适应能力强。上了地铁,只要有一个坐儿,他就飞奔着抢过去坐上,尽管他 从来没坐过地铁。留守家庭的孩子,只要他听了四年的三国,就能!另一种孩子内向,敏感,脆弱。地铁上有人给他让座,都腼腆地躲在妈妈身后,不坐:他从来都 没坐过地铁!尽管这些孩子经过了精心的教育,已经看过了3000本的绘本,明白所有的道理,可还是如此。
再往后,长大到30岁,一些孩子当老板,名牌大学出身的另一些孩子,只能去在他的手下打工了。当老板的人,和善,成熟,谦逊,善待下属,不管遇到多大的压 力,内心里都能扛住,外表上仍然淡定;打工的人,敏感,固执,积极地工作,尊重上司。可是,只要给他一点儿分外的压力,甚至一想到陌生环境的困难,他就恐 惧了,畏缩了。
一旦搞好了,肯定就这么个结局。

宇翔妈妈,你在教育宇翔之余,身边的打工孩子,也要帮一把手。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无罪的。25年之后,翔妈妈看着一大群专程赶来为你祝寿的孩子......他们个个年轻有为........自豪地说:“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孩子!”
原因很简单,翔妈妈在他们的幼年,最关键的时候,帮了他们。就是因为翔妈妈,否则,他们走不上成功之路的。
翔妈妈受到的尊重只不过是回报:世界因你而美好!

阶层固化,是我们的社会之痛,民族之痛。教育,只有教育,直指本质的教育,才能打破这魔咒。5.5-7.5,是那些底层孩子一生中唯一的机会。要是抓住了,那些孩子的劣势,一跃就变成了优势;要是抓不住,打工的孩子只有世世代代打工了。
真是悲惨的世界。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19 13:27 编辑
316616466 发表于 2013-10-19 12:05
申爸真是个好爸爸,还是个大好人,把自己的教育经验无私奉献给大家。很庆幸能够在孩子5岁之际看到这篇万能贴 ...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在大申五岁左右的时候,申爸给孩子读了中文版的原著《小熊维尼》。亲子阅读。这是大申听的第一部长篇。在此之前,大申听了非常多的睡前小故事,特别是《小喇叭》节目,整个四岁,天天晚上听。
在听了《小熊维尼》之后,大申就对《小喇叭》不感兴趣了。除了里面的《天天猜猜猜》栏目,其他的栏目就拒绝再听。
之后,申爸给大申了很多长篇的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申爸在爱坛里有详细的记录:先听哪个,后听哪个,哪个听得多,哪个只听了一遍。
哪位爸爸妈妈好心,可以把爱坛里的那些资料整理一下,转帖到这里来。

再后,就切入到《哈利•波特》。大申听哈利的年龄应该是五岁五个月大.....具体的年龄,爱坛里也有记录。
Memory........第二场互动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20 09:47 编辑
融融言言 发表于 2013-10-19 05:00
我也记得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听评书,写作业时都偷偷的声音开很小声听,怕被大人发现。然后是开始看《天方夜谭》等神话小说,借来的,有时候一天就这样看下去,现在还记得那时如饥似渴的样子。 ...


哈哈,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吧.....
上一次集体活动,我们用我们自己回馈的数据,告诉了我们自己:我们一直觉得,我们全身心地养育孩子。“时间全花在孩子身上了。”
可是啊,我们的统计结果告诉我们:每天只有1.6小时的有效陪伴。
多乎哉?不多也!

上一场互动还开放着呢,还没有结束。欢迎妈妈们继续参与上一场的互动。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age%3D1&page=51
在759楼。

接下来,咱们再开一场互动,看看我们能得到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像融融言言那样,在十岁之前,你有过这些经历吗:
1、听评书入迷。或者听小说入迷;或者看戏看电影入迷;
2、看书入迷。
3、不管是几岁,看《辞海》啊、《百科全书》啊甚至看地图入迷。
(这三天里面,有的就详细说说。尽可能回忆当时细致的情形。没有的就不用提了。)

如果你有这些经历,那么,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特别是,你最早做这些痴迷活动的时候,是几岁?还能回忆起来吗?多想想相关的事物,便于定位自己当时多大。

如果有,写写吧。


世界上有一种事情,叫做“参与”。参与呢,会让一个人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思路。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也像你一样,有这些好的痴迷的事情,那么,最好的导师就是你自己!
为了帮助孩子,你首先得把自己当时的情形,回忆清楚。

yunyal 发表于 2013-10-21 11:47
这几天我自己把哈利波特翻了一下,有点担心7岁小朋友看了会不会做噩梦啊?以前看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就会反 ...

这确实分孩子。有些孩子会害怕哈利。
这种害怕,是后天教育造成的。

孩子天生的恐惧只来自一个源头:对身体的伤害。
这是人的本能。

比如说,第一次让孩子一个人睡,孩子会跑出来找妈妈。
如果没有后天的某种“害怕”教育,孩子跑出来的原因是对妈妈的依赖,而不是对“黑,自己睡的害怕”。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愉乐的和娱乐的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30 17:39 编辑
皮皮妈 发表于 2013-10-21 00:07
另外,小问题,申爸提到上学后不要看动物小说怎么讲?


嗯,愉乐(yuè)的和娱乐的。

皮皮妈妈发了贴,询问申爸为何反对“动物主题”的小说。
本来,申爸是会回答这个问题的,不过,那是在说完了思维发展的关键问题之后,作为附加问题来谈的。
不料,皮皮妈自己又跟了一条评论,强调这问题的重要性。
看来,这个问题确实重要.........申爸把它提前说吧......至于系统性,申爸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已经够乱的了。
当有头脑的爸爸妈妈明白了申爸说的是怎么回事,开始有针对性地提高质量问题的时候,“系统性”就命定去见鬼了。

精确地说,申爸不笼统地反对动物主题的小说。申爸反对娱乐孩子。

申爸不去远处举例,就拿手边的东西当例子好了。
申爸十分清楚,申爸的文字,对某一类人,是十分有吸引力的。这类人中的任何一位.......他不知道也就算了.......只要他开始看申爸的文字,渡过了最初的引入期,那他可就跑不掉喽!他会一直不停地看下去。
在这座楼里通宵达旦的爸爸妈妈尽管不多,但可能有。可是啊,在孩子睡了之后,一口气看到三点四点五点东方发白的爸爸妈妈,可不再少数。
所以呢,申爸就举这个做例子。
正好呢,看这个帖子的,也就是这些爸爸和妈妈。

现在,你先别往下看,闭上眼睛自己体会一下:申爸的帖子,到底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愉乐的和娱乐的
哦,对了,确实值得读帖的爸爸妈妈好好体会一下:申爸的帖子,到底什么吸引了你?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们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你要仔细体味一下的话,申爸的帖子,不是因为满足了你的好奇心.....如果只是好奇心的话,打开你的微信,朋友圈里发的每一条,标题都比申爸的标题更刺激,更悬念,更奇特。很显然,你读微信和读申爸的帖子,感受是不一样的。
不是因为获得了知识。申爸是说了很多“知识”,可是,那些“知识”,你到百度百科里去看,里面更多,更全面,更准确....如果是“知识”,你为何不去百度百科,而在这里爬楼呢?
当然了,申爸的帖子,满足好奇心的因素,肯定会有。不会绝对没有。贴子里确实也有很多“知识”,不能说那些知识一点也不起作用。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仔细体味一下,这些都不是吸引你的最主要的东西。

那到底是什么呢?
接着说“动物”的事情哈。

两年之前,申爸在网上溜达。无意中发现一个包,下载的包。包子的说明说,里面是网络小说,全是text格式的。
申爸很好奇:文本文件压缩了之后,会变得非常非常小。那个下载包有1.5G.....1.5G的压缩文本.....我的天哪,那解压缩开来,该有多少东西啊!
申爸把它下载了来。
解压缩就用了将近15分钟。太多了。
终于解压好了,申爸进到目录里去看。
额的那个神呐!如果申爸以前从来不知道“惊呆”是一种什么感觉,那一刻,算是教会申爸体验“惊呆”是种什么感觉了。申爸被惊呆了:里面全是小说。玄幻、穿越、武侠,一望无际,无边无涯。
资源管理器打开那个目录,就用了巨长的时间。鼠标变成一个小圆圈,电脑资源全耗在读取目录文件上了,点哪里都不反应。
readme.txt里面说,这个包子里收集了23万部小说。

23万部!申爸彻底倒了。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22 12:11 编辑
khaoyai 发表于 2013-10-22 10:12
是不是您讲的把这些知识放在了孩子们的潜意识中,后面所学的这些潜意识在起作用。如果这样,为什么大申不听那些国学经典呢,反而您选用一些历史类或者故事类小说呢。求讨论。。。。。。 ...


精确地讲,孩子不是把“那些知识”放进了潜意识,而是把相关的词汇沉入了潜意识。
在5.5-7.5这个年龄段,孩子沉入潜意识的词汇,很可能跟孩子一辈子。
申爸举个例子。
在大申6岁一个月的时候,申爸给大申读了一遍《论语译注》,在大申6岁十一个月的时候,申爸又读了一遍。
当时,大申就是听,什么反应也没有。

时光荏苒,到了大申九岁三个月的时候......就是上个月.....申爸拿到了《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这教材就是台湾的国学教材,用了五六十年了。其实它就是四书的疏,不过,是按照主题重新整理了顺序的。对于章句体的四书,这种重新整理,是必要的。

申爸把大申叫过来,读《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给大申听。大申过来就听,没有一点儿陌生感。因为大申已经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点点古文,知道古文的这么回事,所以 申爸每一句原文,都用现代文来疏通词句,让大申明白原文的意思。然后,就着教材上的《解读》部分,展开讨论。讨论的主题不需要申爸预先备课设计。大申听完 《解读》,就会冒出无穷无尽的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来发表评论,或者提自己的疑问,兴致勃勃,没完没了。

《论语》的主题是伦理道德。现在,大申智力的建构,显然已经涵盖了伦理道德的范畴。即使申爸没有读《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他自己的小脑袋瓜子一定也在琢磨这些问题。借着读《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机会,他的评论、思考还有问题滔滔不绝地就出来了。
这就是建构起了良好的智力的表现。
申爸和大申聊天儿的感觉,就和妈妈们看申爸的帖子时的感觉一样。大申纯从新建构起来的心理空间看出去,没有经过任何社会文化的矫正,那角度新奇诡异,见解深刻。大申聊high了,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听得申爸目瞪口呆,惊喜连连。

回头申爸把聊天儿录下来,整理一段给大家感受一下。

申爸笃定: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当初六岁的时候读过的两遍《论语译注》,是不可能以这样的力度发生的。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现在,回答阿妞妈提出的问题。
对于申爸而言,中国的经典当然重要。不是不给大申听。不过,申爸已经在关键期给大申读过两遍《论语译注》,一遍《老子今注今译》外加一遍《道德经》原文了。
申爸觉得,这应该够了。
对于大申,申爸希望孩子走最普通的道路,上社区幼儿园,公立学校,学习别的孩子都学的课程,参加中考,参加高考,上学下学坐地铁,挤公共汽车.....一句话,绝大多数的孩子什么样,大申就什么样。双语幼儿园,国际学校,出国读中学,这些从来不是申爸的选项。

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实在是一件和社会文化相关的事情。当今的时代呢,科学当道,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申爸对大申,首先要建构的就是科学的精神。这么说吧,要是大申生在一百五十年前,申爸绝对会让大申去读四书五经。
孩子的教育要跟着主流走。
相信阿妞妈妈明白申爸的意思。今天,不管国学怎样热门,占主流的还是科学。申爸顾及国学的同时,腾出大申的更多时间应对科学。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教育孩子不是打仗。要用“正”不用“奇”。

国学堂,具体的方法和情况,申爸不了解。不过,申爸明白它所遵循的原理,它怎么让一孩子建构起良好的智力。从建构起良好智力的角度,传统国学的做法要优于目前公立小学那一套。那套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的小学教学体系,在一个人的智力建构方面的建树,实在乏善可陈。
不过,这在申爸不是问题。申爸找到的法子,比国学更直接。从效率的角度来讲,国学的法子是比不上的。公立小学教学的缺陷,申爸在家,随手就补上了。

但不管怎么说,国学教育是小众。
申爸自己不选择小众的教育,但不反对别人喜欢小众教育。

通向顶峰的路,肯定不止一条。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22 14:05 编辑
爱无言 发表于 2013-10-21 22:42
关于这个问题来说点吧,大申爸和皮妈对恐惧的理解可以说都没错,都是一个面。大申爸的理解更没有错,但如果他做治疗师,或者遇到别的害怕黑和很多东西的孩子,我想他无法理解,也无法帮到他们太多,如果只是强调这个道理的话。 ...


申爸和美言妈最大的差异就是角度不一样。
美言妈因为工作的关系,更多着眼于那些心理异常的人,老在想:这个弄坏了,怎么把他修复好。
申爸没有这个负担,申爸只关注心理健康的孩子。
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是申爸最关心的事情。
已经乱了套,怎么让局面回到正轨,是美言妈关心的事情。

申爸最怕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特别胆小,什么都怕,申爸,你说该怎么办?
申爸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孩子是怎么造成的,一点儿想法都没有。
已经乱了套的,申爸实在搞不掂。
这样的问题,美言妈最在行了。

申爸只是一门儿心思,趟出一条走得通的路。一旦有人误入歧途,申爸就不知道该咋办好了。
还有哇,美言妈见多识广。申爸呢?除了大申和自家,别家的孩子的情况,知之甚少.....

嗯,美言妈是治疗师,申爸是建筑师。

赶紧扔靴子。扔完了,皮皮妈就踏实了。
为了让皮皮妈尽快踏实,申爸得尽快扔。
尽管深更半夜,“咕咚咕咚”扔靴子,不是啥好事儿。

那啥,话说申爸无意中下载来23万部网络小说。
申爸得承认,自己out了。
申爸以前看过武侠啊,言情啊这些类别的小说。可这申爸提到的那些小说,据申爸的潮人同事说,早就out了。那些小说在他们听起来,就跟木乃伊的感觉差不多。
申爸听说过穿越,相信跟自己看过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差不多。可自己确实没看过时髦的穿越小说。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既然下来了,就看看吧。
申爸也确实好奇,想看看年轻人们,到底喜欢些什么样的东西。
那些小说,确实很有意思。比如穿越,申爸看了一部,说有一个人,在公园的街角看到一个黑乎乎脏兮兮的老头。公园里黑黢黢的,老头弄了个什么手段,他就一会 儿跑道清朝,一会儿钻到明朝,访问自己的祖先。祖先们遇到危险,他得保护他们啊!不能让祖先让危险吃掉,要不然,就没有今天的自己了。悬念四伏,高潮迭 起。
语言上,那个真叫语不惊人死不休。那真的叫机智。有些话,警绝!
这是不错的娱乐材料。
申爸看了好几个小时,头昏脑涨。
那些没主语的短句,看多了,申爸觉得腻歪。往回钻了几回,申爸腻了。不想看了。
然后,翻别的小说。
总体上来看吧,这些小说或夸张、或怪异、或诡异、或血淋淋的,展现的是一个斑驳陆离,奇形怪状的世界。每个人,包括主人公在内,明显地都有心理问题,一种怪异的心理状态......美言妈妈的患者,可真多......那世界,跟我们生活的世界,根本不搭边儿。
都是些不接地气的世界。

申爸忽然想,诶也:网络小说,写出来,就是为了在网上给人看的啊!他写那些小说,一边写,一边贴,别人一边看。要是没人看,作者肯定不会有动力往下写。
这么假定吧,平均一部小说,有100个人看。那.....意味着,这23万部小说,就形成了一个2323万人的群落。
我的天哪,这是个大得惊人的数字!
你想想,那23万部小说,得花多少工夫写出来。写出来之后呢?那2300万人,又得花多少工夫去追看。

可是吧,从根子上说,这不过是些娱乐而已。
年轻人,如果以这个规模拿这个娱乐,这就不对了。申爸意思不是说,年轻人不可以娱乐。申爸的意思是说,这么多年轻人都用这种东西来娱乐,有点儿什么问题。
听《三国》评书,也是娱乐。
这两种娱乐,哪里不一样呢?

接地气!
那23万部小说,构建了一个完全悬空的虚幻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根本不搭边儿。
这么多人,用这种方式娱乐,并且沉湎于其中,这是不健康的。
这会引发多种社会问题。
申爸开始感受到“网络毒害”的严重性了。

申爸立刻想到一个问题:这么大的规模,这是个社会问题。这些年轻人,不是一下子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是一个婴儿开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在成长过程中,饱享着爸爸妈妈的爱抚和精心的教育。
怎么教育成这个样子?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23 06:27 编辑

如果这么大规模的群体,都有同样的问题,那么,一定意味着,我们教育的主流哪里有问题。就是说,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它导致了不良的结果。
从孩子小,到一天天长大,父母的爱是时刻相随的。爸爸妈妈不会把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拿去给自己的孩子。这肯定的。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那肯定意味着,爸爸妈妈把什么事情给做反了。

触及这么大规模,其原因应该很好找。
申爸分析:
什么地方可能出问题呢?孩子在小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对孩子的疼爱....甚或溺爱....这是不会出问题的。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这种爱是必须的;孩子清一 色地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引发问题,但不应该引发这种问题。申爸也是学校按部就班教育出来的,没这问题。网络的不良影响?可问题是,就申爸所知,论坛 里、群里爱护自己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不但网络不让接触,很多连电视都是禁绝的。孩子是青春期之后,要独立了,才偷偷地上网的。构建这么大规 模、这么完善的虚拟世界出来,肯定是孩子某种更本质的、在接触网络之前就已经建构好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充其量,网络是一个放大器,让有同样心理机制的人 聚集到一起而已,它不是根本因素的缔造者。
那会是什么?读物!
孩子看的书。能够造成如此大规模后果的因素,只剩下这么一个。
哎呀!这个事情。
申爸知道大申读什么。可惜,申爸真不知道别家孩子都在读什么。

这也不难。
找师妹。
一个小时之后,申爸上了QQ,进入了某个娃娃阅读群。
申爸这才算开了眼。不怪师妹老说她师兄土,out。

那群吧,千人群,还有直播的。
专家在一个群里说话,有100个千人群转播。也就是说,同时有10万人在线看。
爸爸妈妈们教育孩子的热情,可见一斑。

申爸看聊天儿记录,只一会儿,对别家的孩子,都看些什么,就有谱了。
大致来说,孩子们看的,就是摆在书店明显位置的那些绘本。
申爸不反对绘本。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丁丁历险记》就是一种“绘本”。绘本是一种体裁,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文字浅显,句型简单,适合小孩子阅读。
申爸到书店去,仔细研究那些摆在显著位置的绘本。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说实话,申爸知道书店的经营之道。他们为了销售额利润,肯定把最显著的位置最好的位置留给卖得最好的书。可是吧,在以前,申爸真的没有认真琢磨过那些书。
给大申挑书,竟没琢磨过最畅销的书。为什么呢?
每一本书,都会散发出它特有的独特“气味”。
申爸给大申挑书的时候,不用去仔细琢磨里面的内容。只要闻一闻,觉得气味不对,根本就不去仔细翻看。
这回,申爸仔细看了。
申爸得找出来,申爸觉得“气味”不对的根源是什么。
当一个人,站在童书书架前,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那些书的时候,真相很明显。
虚假!
申爸不是说虚构。说穿了,所有的文字,都来自作者的心理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文字心理空间的真实写照,但不是真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流行的玩意儿,你仔细品味,很多,其作者是虚伪的。他为了写那书,伪装了一个心理空间。换句话说吧,他写的东西,他自己都不信。攒书的目的就一个:钱。申爸把这类书称为A类书。
不都是这样的。确实有很多书,作者是真诚的。至少,不看现实生活中其人....申爸确实也看不到.....单从作品本身来讲,嗅不出任何矫饰的味道。申爸把这类书称为B类书。

A类肯定是虚假的。书跟作者的心理空间和真实世界,一个个去比,全是假的。
B类是可接受的。B类倡导美好的心灵、关爱、爱护、美、善良。这些主题是没有问题的。可就是......现实生活中,申爸怎么说也长到四十多岁了 吧.....怎么一个书里主人公那样的人都遇不到?不但遇不到,连影儿都看不着。可这个世界就不美好了吗?申爸觉得挺美好的,因为这些美德,都散布到有各 种缺点、恶习的人身上去了。就因为有缺点有恶习,美德才珍贵。真实的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举几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中国古典劝孝的故事,什么王朗卧冰啊,割肉饲虎啊什么东西的。我们读起来,总觉得怪怪的。炮制这些故事的作者,我们可以揣测,他的出发点是好的、用意也是好的。他编了这故事,他真的相信是真的,尽管有点儿迂。
可是,不管怎么说吧,我们后人读起来,总觉得怪,不真实。
还有孟母三迁。你想想,就因为你邻家是卖肉的,对孩子影响不好,你就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折腾到另一个地方,没折腾对,又折腾。并且又折腾了两次。这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

怪不得。
把孩子都包裹在这样的读物里面,那孩子的精神世界还不离地,就怪了。

B类的读物呢,不是不能给孩子。适当少给一些,让孩子在观念上有一个启蒙,很重要。
可是,量大了,给多了,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问题:孩子在头脑中建构了一个完全虚空的精神世界。
本来是想给孩子美好的品格,结果却得到了一个虚空心理空间。这事情,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在群里,竟有人宣称:自己已经给孩子看了3000本绘本。搞得一些妈妈,嗫喏地说,我们不行,现在看了还不到1500本。看一下家长的昵称,发现孩子才6岁。
天哪!3000本啊。要是他说的是真的,一天读一本,也要读上八年的时间。一天读两本,也得整整读上四年多。天天读,不间断地读,每天读两本,持续整整四年......
你可以体会体会,这力度该有多大。
更糟糕的是,当我们考虑到,5-7岁,孩子自主阅读绘本的年龄,正好是建构一个孩子要用一辈子的心理空间的关键年龄,这问题就严重了。
严重的问题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当孩子带着自己建构起来的心理空间,走入青春期,自己试着融入社会,他就悲哀地发现,现实的世界,和他的玫瑰色的世界,完全不类。他的虚幻的世界给出的美 好观念,指导自己所做的善行,一露头,就被“冷冰冰”的现实所扼杀,毫不留情。孩子受到的打击该有多大!从这个角度看,那23万部小说里写的恶人都那么 恶,残酷,冷血,那么变态,就一点儿不奇怪了。
这时候,孩子的头脑面对的“平衡”压力有多大啊:原来白的,现在黑,原来左的,现在右.......我们不能责怪那么多孩子沉迷到网络的虚拟空间里面去,“可恶”的现实世界实在找不到安慰和共鸣。
孩子从自己建构起来的美好的心理空间看出去,这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丑恶。
最可怜的是孩子。你设身处地地想想,在他们试图独立,试图进入社会的时候,他们的处境有多悲惨。

而造成这结果,这一切的出发点,原本是善良的,爱的,好的。

那....这和动物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那啥,接着写哈。写完。
这和动物有什么相关呢?

你想啊,这个事情。那些精心编出来的故事,假的不得了。你要是安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上去,这种假就特别突兀,一眼就看出来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作者们就把主人公换成小兔小鹿小猪小刺猬。这些童话人物,就不会唤起爸爸妈妈们对真假的注意。
所以申爸说要留意动物主人公的童书。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申爸倒不是说动物主题的都不好。像《小美人鱼》、《骑鹅旅行记》、《白比姆黑耳朵》都是非常好的小说。不过,写到安徒生、拉格洛夫这种水平,还真不多。申爸找了很久,也就找到这几本很好的、以动物为主人公的书。大申早已经全看完了。

本来吧,申爸没打算说绘本的话题。为什么呢?
话说,申爸发现了这秘密,兴高彩烈地回到那群里,去和爸爸妈妈们分享。
结果呢?申爸发现,申爸竟然不知道用什么词来称呼申爸反对的事情好。
申爸可以很清晰地和别人说明白,A类读物是什么,也没有人反对。可是,当申爸说这类绘本不好的时候,申爸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反对呢,很正常的事情。申爸去分辩,发现,分辩不了。
爸爸妈妈们一口同声,说申爸反对绘本。这从何说起?申爸说,申爸只是请大家警惕A类的绘本,可马上,就有人说,很多绘本的作者如何如何博爱,其绘本如何如 何泣血写成。申爸说,是啊,申爸已经认识到了,B类绘本是这样的,只不过,因为虚假的原因,请大家不要给那么多。这下儿坏了。一大群爸爸妈妈群起而攻之: 说B类绘本的主题如何如何美好,宣扬善良、友爱、关心、爱护。申爸连这都反对,居心何在?你这从何说起啊?申爸没说B类绘本不好。当然可以给孩子一些做启 蒙。只是因为虚假的原因,给多了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这时候,申爸已经没有说话的余地了.....群里,你懂的,你说一句话,转眼间就给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了。于是,对于一个反对善良友爱关心爱护居心叵测的家伙,什么恶毒的话都来了。那话说的,一点善良友爱关心爱护的味道都没有。
申爸饱挨了一顿板砖。好在平时训练有素,没伤着筋肉。
这咋回事儿呢?晚上,申爸把聊天儿记录翻出来,仔细琢磨了一遍,发现,原来,绘本这个东西,已经成为了很多爸爸妈妈的信仰。
信仰这件事情吧,你真没法儿说。任何触及信仰的言论,都会本能地激起人家情绪的强烈反应。这个时候,理性是不存在的。比如米爸。米爸提到的那些绘本,应该是B类绘本。尽管米爸说的绘本申爸没见过,可是以米爸的品位,这是绝对错不了的。
可是吧,申爸没有说不能给绘本。适当地给给B类绘本启蒙,要得。
这句话,米爸就看不见了。
同样打着绘本旗号,粗制乱造的,也有很多。这一点米爸一定同意。这得静下来。静下来的时候,申爸反对的那些,米爸一定也反对。

那啥,另一个原因是很实际的,也是最难办的。申爸知道,以申爸的论述能力,在触及绘本核心之前,申爸的陈述,足够唤起有头脑的爸爸妈妈对绘本问题的警觉 了。并且,他们很可能确实已经把自己天真可爱的孩子和现在那些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年轻人联系起来了。这些爸爸妈妈遇到的情况是:已经给了孩子大量绘本了!这 激起的情绪反应.....尤其于妈妈.......倒海翻江。

按照申爸的分析,“绘本”这个东西(这么说不精确。可申爸确实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怎么说。或者说过量的绘本这件事?),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5-7.5这 两年多。只要这两年多,不要给太多,就没问题。在之前,孩子还在感知世界,绘本的图画可以辅助孩子的感知,怎么给,都没事儿。7.5以后,绘本已经退出孩 子的历史舞台了。

得,这回,两只靴子都落地了。
申爸往热油锅里倒了瓢水,炸了。
孩子的读物这个事情,确实是个重要的事情。

很多爸爸妈妈问那些绘本不好,哪些好。
申爸不知道不好的具体名字.....当时在书店看完,早就忘了......不过,好的可以推荐。
《丁丁历险记》、《神奇校车》、《淘气包快闪》、所有标着DK的图画书。英国的这家老牌出版公司,出版的童书个个好。DK标记,质量保证。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的一些儿童百科全书,带图的;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读物,也个个好.....申爸觉得,这个和出版社个别编辑有很大关系。

童话是必不可少的,亲子阅读的时候,可以读。
申爸推荐任溶溶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哎呀,这个,经典就那几样,都摆在那里。孩子还没有,还没看。用不着在流行的东西里面翻来拣去。申爸不否认会翻到好东西,可是忒费劲。把经典先吃了再说。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米米爸爸 发表于 2013-10-23 15:20
补充一下,安徒生、格林童话,现在一般认为,不适合给年龄太小的孩子看。申爸说的5岁以上,差不多了。
我也 ...


哦,哦哦!这个帖子里说的所有事情,都是针对五岁以上孩子说的!孩子年龄不到,在这里卖呆儿的家长,千万自己注意这一点。申爸针对绘本的观点,可不是针对五岁以下孩子的!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24 07:52 编辑
爱无言 发表于 2013-10-23 21:05
呵呵,越来越发现,申爸整个帖子的重点只有一个。其实和我一直在感兴趣研究的差不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建构,怎样做呢?申爸是从很简单的一个外部来做 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从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提供一个经典的环境,就和关键时期给孩子打好口味基础,孩子长大了就不爱垃圾食品的味道,对精神食粮也相同 的。精神食粮经典,不管哪种形式的经典,绘画还是小说,音乐,这些是能帮助人类摆脱空虚无聊,接地气,充实幸福的生活的。...


皮皮妈成功地把申爸的兴趣给带跑了。
申爸对这个感起兴趣来了。

美言妈的总结,是从另一个角度说的。申爸认同。
不过,申爸自己,确实从来没想过要给大申建构一个“健康”的“心理”。大申的心理本来就应该是健康的,不存在有意去建构的问题。申爸从来不认为大申的心理会有问题。
当初,在大申还小的时候,申爸当时的想法,不过是想把申爸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带来给大申而已。这涉及到饮食、影像、有声读物、图书、音乐、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
在饮食方面,大申要多吃鱼,口味要清淡,吃面包,喝牛奶,不要垃圾食品,不要膨化食品;
在影像方面,大申是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启蒙影像的,然后,看国产的老故事片,打仗的,男孩子喜欢;
在有声读物方面,很多,已经说过了;
图书方面,前边那个帖子涉及到了;
音乐、艺术、建筑方面,去现场听交响音乐会、去故宫、国家大剧院。早期,申爸给大申选择的所有的书,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就是:其艺术品位如何。现在不行了,坚持不住了。大申简直吃书一样,速度太快,根本找不到足够的有艺术品位的大申正在感兴趣的主题的书给他。

申爸想说的倒不是这个。申爸想说的是另外的一层意思。
仔细想想,有那么多孩子长大之后,有心理问题,为什么大申就不会有心理问题?
申爸说“申爸从来不认为大申的心理会有问题”,这只能说明申爸视野窄,自己没认识到会有这个问题而已。确实的,直到申爸两年前下载来那23万部小说,读了一下,分析了一下之后,才意识到世界上还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在那边。

可问题是,问题是,大申确实没有心理问题,也看不出苗头.....从目前的状况看,大申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得憋不住往外冒,你刚凑上去,就熏你一个跟 斗.....别的孩子好奇的,他也好奇,别的孩子感兴趣的,他也感兴趣;别的孩子不好奇的,他也好奇,别的孩子不感兴趣的,他也感兴趣。从街头巷议八卦花 边儿,到《苏菲的世界》,他都感兴趣,都看。特别是大申建构起出神入化的阅读能力之后,好多孩子想而不可全得的那些信息,大申在他们想的那点时间,就已经 读完了。小脑袋整天乱哄哄的东西往里装,然后思考些奇思妙想的观点,拿出来逗你乐呵。大申超喜欢和同学腻在一起,一见到同学,一边高呼名字,一边狂奔。两 个见到,冲上去又搂又抱的;大申喜欢踢足球,每周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和同学去踢足球;大申喜欢和老妈腻着,娘儿两个并排外面走,勾肩搭背的,大申小狗儿一样 赖在老妈身上,亦步亦趋;大申问申爸问题,总是自来熟地爬到申爸大腿上,小脸儿紧紧地贴在爸爸胸前,仰着小脸儿,听爸爸讲。夏天的时候,爸爸说:“你下 去,热!”大申爬下去。不到两分钟,自己又腻过来贴上了........这些就足够了。这个样子,长到青春期成人,心理上应该不会有大问题....适度的 空虚无聊是人正常成长必有的心理感受。不过分,就是正常.....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可问题是,问题是申爸确实从来没有针对大申的心理做过什么。是做了别的什么事情,做对了,顺带把心理的问题也规避掉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这边厢失去了什么,却在那边厢.....或者意想不到的某“边厢”......得到了什么。大申这里不太一样。大申这里,是“得之东隅,亦收之桑榆”。

孩子很奇怪.....你把某个方面做对了,做好了.....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好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是申爸想说的意思。

皮皮妈确实把申爸的兴趣给引跑了,再加上美言妈在旁边煽风点火.......彻底完啦!主题啊,申爸的主题啊。
咋办呢?
咋办都行,申爸安慰自己说。
有点儿自欺欺人。
往下说之前,申爸先澄清一件事情。

就申爸自己而言,选择带给大申的资料,标准不是“经典的”。
准确地说,申爸给大申选择资料的标准是:申爸自己觉得好的。

“经典”只是申爸选择候选材料去审视的时候的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可以避免申爸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面浪费时间。
前边那个推荐贴,里面第二个就是《神奇校车》。这套绘本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能归入“经典”之列.....拿《神奇校车》和真正的经典《丁丁历险记》来比,那确实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东西......它的归类应该是“流行的”,不是“经典的”。不过,是申爸觉得好的。

有一个能称得上“经典”的资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那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小人书。申爸把它买来,一个精美的布盒子,装得满满 的。这套小人书,给申爸留下美好的回忆:当初,为了多买一本这套书,申爸中午不吃饭,把家里给的两毛钱省下来,攒起来买三国。可最后,还是没有买全。
现在,满满一盒子崭新的《三国演义》,整套的,一本不缺,就放在眼前。这要放在当年,能把申爸乐死。
大申就是不感冒。不管申爸怎么引导,大申就是不看。

这个事情吧,不管这套书当初给申爸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回忆,以今天的申爸的审美客观地来看,在品位上,拿这套书和《神奇校车》来比,那确实是远远不及的。如果没有申爸的美好回忆,单凭艺术的品位来选择,申爸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这套书不入流。
不入流,大申就不要。不管申爸怎么努力,不要就是不要,怎么的都不要。没法子。

同样是《三国》。申爸怎么的都不能把小人书引入到大申那里。可是呢,袁阔成的评书,大申一听,就不肯放手。申爸得承认,袁阔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那套《三国》,确实好,品位高,经典。
可是,在大申抓住不放手之前,申爸从来没想过,要把“经典”两个字加到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头上。
这是下边申爸要说的主题。大申品位,是怎么来的。

申爸选书的来源吧,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自己认识的,信得过的人。有的人,对书有相当深湛的品鉴。申爸懒,不肯到浩如烟海的资料堆里漫无目的地去一个个 翻。懒人有懒法子。申爸去找这方面的牛人,按她的推荐去找书。薄荷就是这样的牛人。刚开始,薄荷推荐的书,申爸还要到书店图书馆什么的,浏览一下,确认确 实好,才到当当上下单。申爸一浏览薄荷的书,拍案称奇:赞啊,大赞!一次两次三五次,次次不落空。弄到后来,申爸已经对薄荷迷信了。只要申爸指出一个主 题,问薄荷要推荐。薄荷只要说,“这本书很好”,申爸立马到当当去下单。买回来,准保好。米爸对书的品位,够高的了吧?已经是不世奇才。可是,米爸对书的 品鉴,和薄荷比起来,还是有点儿那啥。米爸擅长系统理性的思考。那家伙,米爸的系统理性就像180吨的压路机,轰隆隆地开过来,任你什么沟沟坎坎石子石 块,全给你碾平熨挺,压得平平整整。只要米爸点头称是的领域,那都完美的不得了。你的车,放心在上边儿开,就是了。
找到这样的大牛人,跟着她们。

还想说什么来的.....想不起来了。等想起来再往上添吧。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24 07:01 编辑
fdshaoyun 发表于 2013-10-23 21:11
关于这个童话的真实问题,在幼稚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绘本这东西,也就是动物拟人化这东西,第一直觉是抵触的,好不好先不说,很长时间,图画是图画,现实的兔子可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家就有。心里可明白着呢,那个是假的,骗小孩子的,不是我哦,是弟弟那样的小孩
然后,到了小学,我直接把里面有关拟人化的动物题材的东西转换成小孩,或是大人,还分好的坏的,比如狐假虎威那个,好辛苦的说。为什么不是直接就是人呢。那时不明白,这些“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以为的故事就是故事,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


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象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摘自《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这本书是1972年10月出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研究报告。这个专题研究的目的是系统梳理人类教育的历史,搞清当前(1971年)全世界教育的现状,指出成就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看来,同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40年前。今天,这问题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段,不在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时间里.....只在5-7.5岁这段时间里。
米米爸爸 发表于 2013-10-23 10:19
但是,但是,孩子的这个观念,就是那种正向的、向上的,我们希望孩子养成的观念么?通过精心挑选的读物,孩子就会有好的智力,形成正向自我激励的观念么?
好像推不出来。这里面,隐约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不知申爸是不是也以为理所当然而还没说。
关于这个,米爸觉得,以前菁爸总结的“义理”两字最好。
这是一种非常直观、深入、简单的东西。比如,菁爸说的,庄稼人认为“一年之初总要好好干,收成才会好”;又比如,孩子能自己认为,读书,就是要好好读。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知道向合适的人求助。等等。
这些个东西,又是哪里来的?阅读和词汇,不足以解释。 ...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