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农民的孩子,情系桑梓、一心为民,用脚步丈量着自己深爱的每一寸土地;她是东营农业龙头企业和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领军人物,投身“三农”、扎根沃野,长期深入田间一线开展各项技术指导,用热爱奔赴在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她是新时代的“女强人”,用科学和耐心将盐碱地变成如今的生态粮仓,把“黄河口生态大米”的品牌越做越响。
她叫周红,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农业良种工程、“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科技项目5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山东省乡村之星、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第一个10年:结缘稻米,奠定人生基石周红长期深入田间一线开展各项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改良盐碱地,实现增收致富。
“有困难找周站长!”这是那个年代许多老百姓在田间地头遇到难题时的第一反应。
“我自己本身就是农村的孩子,也选择了农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1991年,就读于济宁农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周红毕业后被分配到胜利油田植保站工作,周围同事都是本科毕业,而自己仅是中专毕业,周红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但她娇小的身躯里却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她认真钻研最前沿技术、积极研究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不到十年时间,周红成长为胜利油田植保站站长,将油田水稻亩产量提高到每亩1200斤左右,而当时普通农户产量仅有700斤左右。
那个年代,胜利油田植保站在东营农民的心中很神圣,农民们信任和崇拜植保站的技术,对水稻亩产1200斤感到不可思议。但由于种种原因,2000年,胜利油田植保站关门停业,而周红也成为下岗职工。“这一度让我非常受挫,打击非常大。”“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周红选择了继续创业,而这段经历被她戏称为“被迫求生”。
2001年以来,她充分利用自己在水稻方面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与中国水稻所、山东省水稻所、扬州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6个科研创新团队开展紧密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开启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历程。几年来,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农科驿站、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耐盐碱水稻研究所、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提高为广大农户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个10年:主动求变,开启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