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8995
上校
- 积分
- 33626
- 经验
-
- 点数
-
- 油豆
-
- 荣誉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1-2-1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市
从填埋到焚烧:专家们的“分水岭”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今早的一段求知历程。
我心中一直有个问题:今日国内专家和国外财团们对垃圾焚烧技术之推销是否和昨日他们对“卫生”填埋技术的推销有相同之处?我在想,是否“垃圾资本”也符合资本不断追求新的增长机会的规律?一个时间吆喝一种技术,不断用“新”技术替代“旧”技术,那就可以实现垃圾资本家可持续的利润?
萌生这个念头,我早上起来先从中国主焚“专家”聂永丰教授过去的学术文章开始查找。看看在十年前,他和他的同事们是如何看待填埋、焚烧、乃至其他垃圾处理技术的,看看会不会有我心目中的那种假设的情况。
根据查找和阅读的结果,我尚未发现“专家”们当年有多么积极地吆喝填埋技术,看来在过去中国城市普遍不重视垃圾问题的时代中,处理垃圾算不上什么赚钱的买卖。
但是,我却发现聂教授谈论垃圾处理技术的一个“分水岭”现象。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聂教授1999年没有一篇关于生活垃圾问题的文章。在此之前,从1995-1998年,他有许多篇关于城市垃圾管理,特别是填埋污染防治技术问题的文章。除技术性比较强的论文外,1998年的两篇论文可以代表聂教授当时对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基本态度。他当时是这么评价填埋和焚烧的:
土地填埋技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经济、技术、废物现状来看,土地填埋都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技术。不过,我国较早建设的一些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填埋场标准不高,技术落后。为此,国家曾在环保科技攻关项目中对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预处理技术、填埋场构造技术、防水防渗材料的筛选与研制、示范性填埋场的工程实施与管理研究。1995 年深圳建成了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危险废物填埋场,目前沈阳等地正在建造或准备建造区域性危险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分散的危险废物。一些城市建成了一些大、中型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有:日处理量2000 吨的北京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日处理量1200 吨的广州大田山卫生填埋场和相同规模的杭州天子岭卫生填埋场,日处理量350 吨的广东中山市卫生填埋场;苏州七子山,广州里坑,福州红庙岭等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处理规模也在1000 吨/ 天以上;日处理量210 吨的包头青山卫生填埋场等。除上述外,深圳填埋场目前基本建成,处理量2000~2500 吨的下坪卫生填埋场,预计近期投入运行。目前有更多的城市在建或准备建设固体废物填埋场,以解决这些城市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会建设土地填埋场来处置城市固体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但是,我国真正能满足标准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和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并不多,且大部分城市采用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方式处置城市垃圾。已建成的部分填埋场虽因地制宜采取了防水防渗措施,也大多很简陋,只有少数填埋场设计较好,基本达到国外卫生填埋标准。总的说来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尚不完善。
焚烧技术
焚烧因其无害化彻底,减量幅度大,能将废物变为能源。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资源而倍受关注。但因其投资大,运行费用昂贵,操作管理要求高,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但是,近些年来,焚烧技术在我国仍得到迅速地发展。一些工业企业建有焚烧炉处理其产生的可燃性危险废物,如仅北京市就有14 套规模大小不一的工业废物焚烧装置。沈阳建成了一套焚烧处理PCBs 的中间实验焚烧装置。在城市垃圾焚烧技术方面,我国已建成运行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只有深圳一家,北海市垃圾焚烧厂正在建设之中,厦门、上海等城市也在筹建垃圾焚烧厂。已有的焚烧设备全部为引进国外产品。与此同时垃圾焚烧炉国产化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第3 号炉的国产化研究于1996年通过了建设部验收;燕山石化公司1997 年建成了日处理量100 吨/ 日的往复式焚烧炉;北京、徐州等城市也在积极开发国产焚烧炉。加速焚烧设备的国产化,是我国发展垃圾焚烧的关键,重点是焚烧炉和烟气净化设备的国产化研究和开发。在保证安全处理和运行的条件下,逐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垃圾焚烧处理的发展。
摘自:聂永丰,董保澍:《中国固体废物管理与减量化》,《环境保护》,1998(2),8-9。
他还说:
土地填埋技术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能处理多种类型的废物,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固体废物的处置技术。近年来,我国陆续兴建了一批固体废物填埋场,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无控处置状况。这对解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摘自:聂永丰,王伟:《我国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环境科学研究》,Vol. 11 ,No. 3 ,1998,25-27+62。
从聂教授和他的同事的这些论述中,我感到,当年在填埋和焚烧间若有一座天平,“专家”们是倾向于填埋的。一方面他们认为填埋适合“国情”,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把填埋搞好。另一方面,尽管他们对焚烧有理想式的憧憬,但实际却缺乏底气。不过,聂教授还是留有寄托:只要“国产化”,就能加快发展。
经过1999年的沉寂,聂教授2000年关于城市垃圾管理的第一篇文章,一上来就是这么说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多数城市(镇) 承受着城市垃圾带来的巨大的环境压力。焚烧技术作为一种可同时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垃圾处理技术,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垃圾处理的首选技术。
······
由于焚烧法在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方面特有的优势,必将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技术和内地中小城市的垃圾辅助处理技术。
聂永丰, 刘富强, 王进军:《我国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方向探讨》,《环境科学研究》,Vol. 13 ,No. 3 ,2000,20-23+30。
这就是我注意到的“分水岭”:短短两年间,在聂教授的口吻中,填埋退居二线,焚烧成了“必然”首选,而且还要“必然”成为中国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的首选。事实上,刊登聂教授2000年这篇文章的学术杂志在同期还登出了其他三篇关于发展焚烧技术的文章,可以算得上是世纪之交“专家”们的一次集体倡导活动。如此的态度转换,是因为聂教授和他的同行们在这期间意识到了中国国情的变化?还是突然发现了焚烧法教填埋法在各方面的革命性进步?抑或是此前强调的“国产化”问题得到了解决?
不管怎样,2000年之后的聂教授成为焚烧法最大力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历史的“必然性”也是许多人心之向往,不断努力的结果。聂教授和他的同行们既是历史的“预言者”,又是预言的实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