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 发表于 2009-5-4 17:28

转载—艾斯苔尔:《牛年的礼物》和《幼学启蒙》

十年:中国的味道,光阴的故事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做图画书的阅读推广工作。接触的作者和家长多了,每每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说我们自己的原创图画书水平如何不行,跟国外的大师作品距离多大多大等等。执着一点的妈妈们,还会跟我说,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优美的原创图画书。老实说,每次听到这样的议论和希望,我心里总有一种五味杂陈的莫名感——看的图画书多了,我发现我们自家的好东西,实在是并不少的。可是我这个观点并不容易证明,在时间的沧海桑田里,那么多的好书,早已变得悄无声息的沉默下去了。看着那些金子般的书,埋没在泥沙之中不能再次闪亮,真是让人心酸。
    还好,我不是一个只知道感伤的人。心酸过后,我想得更多的是那些妈妈的希望,在图画书的井喷大潮之中,她们希望给孩子讲我们自己的故事,讲我们自己的文化,讲我们自己的情怀。既然妈妈们有需求,既然我们也相信孩子们会喜欢,我想,披沙拣金,让我们那些曾经美好的原创图画书再次闪亮,应该是个有价值的工 作。第一次知道赵镇琬这个名字,是在三年前,我听说他主编撰文的那套《宝宝同乐园》,出版社还有一些库存,正在慢慢的销售中。不过那时候,我还沉浸在刚刚发现国外美丽的图画书海洋的兴奋中,根本没有关注《宝宝同乐园》这种听起来有些土的童书。直到后来,同好妈妈们在网上又发现了一片新大陆:赵镇琬主编的《幼学启蒙》系列丛书,我才对这个名字注意起来,后来,依然是同好妈妈们,送我了一套他主编的《鼠年的礼物》,四本浓浓中国味的剪纸图画书。
    其实,哪怕是在三年前,我都不会对中国的、乡土的、传统的东西,产生这么大的喜爱以及亲近感,但是当你取次花丛,阅尽千帆之后,你才会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只有生长在这片大地上的,如牵牛花这般平凡,但是天天花开花落,陪伴你每一天普通生活的事物、文化,才是你赖以生存的根源。别人的东西,好自然是很好的,只是,再好的三明治,也取代不了煎饼油条的美味啊。
   这话又远了,说回来,自从发现了原创图画书的瑰宝以后,我,以及很多人,都没有断了重新出版的念想。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直到遇到也同样钟情于中国传统的步印文化。
    于是,我和步印的编辑于惠平,直接杀到赵镇琬老师的家里,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只知道“幼学启蒙”,后来,越说越投机,于是,大家就又转战到赵老师家的地下室,去找原稿。就在尘土飞扬的地下室里,我们挖出了《牛年的礼物》(四本);《鼠年的礼物》(四本);《童谣中国》(十本);《山海经》(剪纸260幅图)。以上除了《鼠年的礼物》曾经出版过,其余的,都是在赵老师退休以前做好的书,但是它们都已经在地下室躺了十年,一直到今天,才有机会面世。
       写到这里,是没法没有一点感慨的。十年前,北有赵镇琬,南有蔡皋,都在为中国的原创图画书雕琢耕耘,但是因为市场的淡漠,他们的努力,却总归显得孤单。后来蔡皋的作品在日本得了大奖(《桃花源记》),还进入了日本的小学课本,而赵镇琬的图书则在美国得了大奖(《纪昌学射箭》,“幼学启蒙”的一种)。他们的书如今都成了书痴妈妈们苦苦寻找的瑰宝,当然,如果没有步印,这些瑰宝怕不是那么容易找齐的。
    赵老师是个诗人,不过却身材高大,体格魁梧,七十岁的人了,还固执地坚持自己去地下室翻找原稿,一翻就是一上午;赵老师还酷爱讲冷笑话,当他和你熟稔以后,笑话就源源不断;赵老师浑身的哲意,当我们热切的希望这些原稿面世的时候,他却只是淡淡的,颇有“悠然见南山”之感——不过这也可能是被伤了心,因为在后来我们要走之前,赵老师还拿出他为奥运画的作品,希望我们帮他带到北京去交给有关部门(虽然最后没有成行),还让我拿相机给他照相,因为参加作品是要附作者照片的。这番忙碌,又不像对时世已经不在意的人了。 我大概永远都忘不了2008年的春天了,那一天,没有买成山东美味的大樱桃,我们两个小女人,拖着几十斤重的画稿,从山东一直带到北京。不过,也许我们是把更美味的东西,带到了大家的面前。但愿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偶尔被我们忘记,也能够永不消失。
艾斯苔尔
于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 阳光灿烂的午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艾斯苔尔:《牛年的礼物》和《幼学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