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12

育儿知识及电子书分享---4月10日已更新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51 编辑

随时更新。。。。。。。。电子书在每个贴子的附件中,随便下载看哈。都重试过,可用。
大家有什么别的电子书也可回贴贴在附件中,一起共享吧!

下载了可要回贴顶下哈,不要沉了。。。。。。。。。。。。


面对淘气的宝宝你该怎么办?

宝宝天真可爱,可淘气起来真是让人头疼。如果他总不听劝,不是拿口红在墙上画画,就是想尽办法吃你禁止的食物,那可有点闹心了。如何让淘气的宝宝快速停止你禁止的行为,这里有六步行动法,可以帮你的忙。

、迅速行动

如果孩子正拿着口红或吃着饼干,首先应该将口红、饼干立即拿走,而不是呵斥。自己也要暂时离开孩子制造的狼藉环境,以免忍不住心烦气燥,做出不当的举动。

2、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才能处理好问题。如果大发雷霆,甚至说他“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而且这会让孩子只专注于你的激动情绪,却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3、了解状况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因为饥饿;看似不堪的涂鸦可能源于某个神话故事的启发……发现原因后,你就会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改善。

4、简短对话

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及其后果。注意,这个后果不是惩罚,是事情的直接后果。孩子越小,语言越少,让孩子能明白,如“我们不在墙上画画,应该画在纸上”等。

5、承担后果

惩罚孩子是家教中的下下策,只有在多次教育和劝告后依然屡次犯错时才可以适当为之。另外,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如他打了其他小朋友,就会承担没人跟他玩的后果。

6、强化结果

教育孩子要坚持一致性。如果父母无法履行诺言,并总是吓唬孩子,如“你再也吃不到饼干了”或“一个月不许玩”,这只能让孩子伤心,到最后降低自己的权威。父母的自我约束和言行一致是教导孩子的最好榜样。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21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4 编辑

断奶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断母奶对婴儿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要在生理上,心理上适应许多变化,必须要有充分准备,否则会发生以下各种问题: 

  1、不习惯吃母乳以外的食物,拒绝尝试新食物,无论粥或面都只吃几口,菜和肉更是咽不下,要吐出来。每天进食量越来越少,由于营养不够,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甚至发生营养不良,中医所说的“奶痨”就是指断奶时母乳渐渐减少而小儿又不肯吃其他食物,以致逐渐消瘦,像是生了结核病(痨病)。断奶前没有好好添加辅食,让孩子尝试习惯吃其他食物,就会发生营养不良。 

  2、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食物营养不均衡可引起某些营养缺乏。如小儿断奶前只习惯吃牛奶,其他食品都不肯吃,家长只能多喂牛奶,以维持他的营养需要;有的孩子1岁断母乳后只吃几口粥饭,少量鱼肉汤,一天仍要喝1000毫升以上牛奶,不吃肉、蛋、菜就发生铁缺乏。有的孩子只习惯吃糖粥,不吃其他食物,碳水化合物多了,缺乏蛋白质,小孩长得不结实,容易生病、抗病力弱,也易缺钙发生佝偻病,挑食偏食都是家庭养育不恰当造成的。 

  3、易发生母子分离焦虑。断奶不顺利,越来越依恋母亲,母乳已很少,还要母亲哺乳,母亲一走开就紧张焦虑,到处找妈妈、情绪低落,终日不开心,也害怕与别人交往,对小儿的身心发育都有损害。 

  为防止断奶时出现上述问题,必须重视按时添加辅食,训练孩子接受各种食物,为断奶作准备。如断奶后发生不爱吃其他食物的情况,还得耐心地从头训练起,让孩子有机会尝试不同食物,自己参与进食,提高兴趣,为小儿专门制备有吸引力、口味好、营养平衡、细软烂的食物,使他容易接受。吃饭不能勉强硬塞,要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下专心进食。在小儿不习惯接受固体食物时,可先让他习惯喝牛奶、豆浆,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再逐步训练吃鱼、肉、菜。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22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4 编辑

请注意营养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营养学研究已经论证了饮食营养与儿童专心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饮食长期缺乏营养,尤其不吃早餐会对学生成绩有较大影响。 

  来自葡萄糖和其他糖源的能量对儿童智力的影响:大脑主要利用所供给的葡萄糖作为能源供给,因此,人们很久就已认识到充分的能量摄入对脑力活动极为关键。研究报道:儿童与青年中随着高葡萄糖饮料摄入,记忆力增强,因此,建议在繁重的脑力活动时期如学习期间向大脑提供有效的能源(如葡萄糖),通过增加记忆神经的传递物质——乙酰胆碱以促进大脑活动。 

  其他营养素的影响:最近已经被证实了其他不同的营养素对智力活动的重要性。对饮食中微量营养素的研究报道表明,补充微量营养素可改进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行为。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23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4 编辑

不要随便给宝宝选用抗生素
很多人认为,发热性疾病就是说明存在炎症,当然就应使用消炎药——抗生素了。为数不少的家长对待发热的孩子还希望接受静脉注射抗生素的治疗,而且希望选择新的抗生素药物。当然是希望孩子的疾病早日康复。

  那么,抗生素到底是怎样的药物?如何使用抗生素对宝宝有积极作用?现在抗生素治疗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的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所使用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我们日常生活和医疗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等微生物的药物。

  抗生素种类相当多,大概可以分成10余种人类、数百种小类。临床上常用的应该也有100多种。每种抗生素可以抑制或杀灭很多种病菌,我们称之为 广谱抗生素;但同时它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细菌、疾病和人群具有不同的优劣。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细菌、疾病和人群选择不同的抗生素。

  抗生素中最为着名的莫过于青霉素了。到今天为止,对儿童来说,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只有两大类,一是青霉素类,二是红霉素类。

  青霉素毒性低

  青霉素类药物对孩子常见的各种感染,比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蜂窝组织炎、肺炎等,都是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本为杀菌药,其杀菌效果自然强大,作用也迅速。此外,对孩子而言,青霉素的最大优势还在于毒性低,对肝肾等脏器损害小,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只要孩子对青霉素不过敏,使 用青霉素是一个很理想的抗生素选择。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莫西林,一种青霉素的衍生物——羟氨苄青霉素。使用的剂量应为25~50毫克/千克体重·天,将总量分为2~3次服用,连用7~10天。

  青霉素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头孢或先锋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头孢克罗等。这类药物也很安全,过敏发生率比青霉素低。头孢克罗,商品名为希刻劳,20~40毫克/千克体重一天,总量分为3次,每次间隔6~8小时,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克,应连续服用7天。
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类

  近年来,支原体感染频频来袭,致使红霉素类抗生素也使用得越来越多。代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实,红霉素与青霉素一样都属于杀菌药,针对的细菌谱较为相似。对青霉素过敏的孩子,红霉素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抗生素。还有,近年来非典型致病菌所致的支原体肺炎、新生儿结膜 炎、婴儿肺炎等越来越多,红霉素对此类感染均有良好的疗效,因此也属于首选和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相对而言,红霉素不良反应比较轻,常见的有胃肠道不适,或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但不会影响生长发育,肝肾毒性很少见。对儿童来说,属于安全的抗生素类型。

  红霉素的常用剂量30~50毫克/千克体重·天,分为3~4次,每6~8小时口服一次,连服7~14天,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克。

  阿奇霉素常用方法分为两种:3日和5日疗法。3日疗法:10毫克/千克体重·天,每日1次顿服,连用3天。5日疗祛:第一天为10毫克/千克体重·天,顿服;后续4天为5毫克/千克体重·天,顿服。无论哪种方法,每日总量不能超过500毫克。

  其他抗生素要谨慎使用

  有些家长往往凭自身经验,把成人用的抗生素喂给孩子吃。除上述的两大类抗生素,其他类型抗生素对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

  温馨提示:避免滥用抗生素

  目前,抗生素滥用已经成了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是导致细菌耐药的原因之一。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很多时候,大家还是将感冒药和抗生素一同使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 10%左右。而我国使用量最低的医院约占到30%,有的医院可高达50%。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个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而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以前的状态。当人类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时,我们将没有抗生素可使用。
另一方面,抗生素也是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

  因此,抗生素作为处方药物,应该由医生根据孩子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使用,家长不要凭个人感觉和经验选用。

  常用抗生素的7种不良反应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长期大剂量地使用等问题,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不同。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

  2.肝损害:

  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

  人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庆大霉素、磺胺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主要见于氯霉素、庆大霉素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懂秘等消化道反应:

  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等。

  6.神经系统损害:

  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链霉素、卡那霉素,以及新霉素等。

  7.二重感染: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幼儿、体弱儿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24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5 编辑

保大人就是保孩子 压岁钱买玩具不如买保险

“孩子才4岁为啥要买结婚保险?”“保大人就是保孩子,当了父亲的人都得先买保险吗?”最近,长春市民王先生比较头疼,因为不少人劝他把孩子的压岁钱用来给孩子买保险,到底买什么保险,他一直犹豫不定。其实,像王先生一样迷惑的年轻父母还真不少。

  说法一:保大人就是保孩子

  以王先生的家庭背景为例,他的儿子今年4岁,每年都能得到长辈和亲朋的5000元~10000元压岁钱,而父母的年龄也都在30岁出头,家庭月收入6000元~7000元。

  关于“保大人就是保孩子”的观点,记者采访了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的业务代表刘薇,她认同这种观点。因为父母是家庭收入的支柱。

  依照王先生的家庭现状,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理财规划师张晶表示,如果王先生要给儿子一个有保障的未来,他自己可以考虑先投保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种保险保费低,但作用大,每年的保费仅200元左右,但保险金额一般为10万元,其中包括意外伤害、残疾、烧伤、身故等保险内容。如果条件允许,还应给自己和妻子各购买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可以买纯保障型的,保费支出每年仅在1000元左右,这样的话,即使遇到重大疾病,家庭也能应付自如,不会影响下一代的正常生活。

  说法二:可考虑分红型保险

  “孩子才4岁为啥要买结婚保险?”对于现在很多保险营销员推销时所表述的,给孩子买大学保险、结婚保险等说法,某人寿保险吉林分公司首席理财规划师张勇认为,这指的是保险基金,现在的分红险普遍具有分时段提取功能,选择在孩子念大学时提取,就成为大学保险基金,选择在孩子结婚时提取,就是结婚保险基金。

  以王先生为例,因为其儿子每年都能得到较为稳定的压岁钱,所以用来购买储蓄型或分红型、万能型的保险产品都可以,但一定要考虑三个条件,一是要具备保险功能;二是要兼顾收回本金;三是要考虑红利收益。

  因此他建议,投保时可以选择每两年有一次固定领取、每年有一次分红的险种,或是连续缴纳保费,等缴纳到一定期限后,再每年领取的产品。

  说法三:组合型保险也适宜

  综上说法,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理财规划师张晶表示,对于0岁~14岁的儿童来说,家长为其选择组合型保险最适宜,因为市场上现在有很多组合型优惠产品,既能考虑到大人的保障,也能兼顾孩子未来的收益,而且综合保险保障也最为全面。

  比如,市场上的某综合健康保险计划,产品侧重的是孩子的教育金和父母的保障金,整个组合优势明显,意外伤害保险(保父亲)+年金保险(分红型保孩子)+住院附加险。以5000元压岁钱为例,首先购买父亲的意外伤害险,每年200元,保险金额为10万元;年金保险一年交纳保费3850元,缴费期为8年,保障期为16年。

  以王先生的儿子为例,首先这份保障的期限能够到孩子20岁。如果其间孩子患病的话,不管小病大病,每天可得补助100元,最多补助1000天,相当于10万元;其间如发生重大疾病,其保额为10万元,累计最高理赔金额40万元;如果其间孩子患病,那么接下来的保费不用交了,此后每年公司给予重疾看护金3850元;最重要的功能是如果到20岁时,孩子没有出险,那么所交所有保费全部返还同时再加分红,以现在的标准计算,分红高档为13518元,中档7726元,到期返还的本金是30800元。

  同时,她还表示,一般单个家庭的总保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5%左右比较合适,而孩子的保费支出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比例中的30%,基础保障比较重要,这份保单也不用非跟孩子一辈子,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可以做选择。另外,可随着孩子年龄变化,分阶段进行投资调整,5岁前的儿童由于患病率较高,应该首先关注重疾险以及住院、医疗等附加保险。5岁后可逐渐倾向教育年金保障保险等产品。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26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5 编辑

儿童慎用含氟牙膏

幼儿正处于牙齿发育的敏感期,尤其是恒切牙牙冠的形成期,含氟牙膏将帮助孩子远离龋齿,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其作用不可低估。

  然而,氟也是一把“双刃剑”,含氟量低对人体无生理作用,如果含量太高就会产生毒性作用。它会累及骨和关节,引起氟骨症和特种关节炎,严重的还会导致关节强直。若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也会引起氟牙症。氟牙症是牙齿形成和矿化过程中摄入过量氟引起一种釉质呈白垩色横纹或斑块,重者釉质呈黄褐色,并出现凹凸缺损,以致牙齿变得丑陋不堪。

  近几年调查发现,误咽含氟牙膏是引起幼儿氟牙症的原因之一。由于幼儿的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全,并且缺乏相关的功能训练,刷牙时会吞咽部分含氟牙膏。如果年龄较小的儿童刷牙方法不正确、漱口不够干净,刷牙后口腔内滞留的牙膏量也较多,刷牙次数愈频繁,而且每次使用的牙膏量愈大,氟的摄入量就越多。

  那么,如何使含氟牙膏既能起到防龋的效果,又尽量避免氟的副作用呢?

  3岁以下的儿童最好别使用含氟牙膏,建议由家长帮助孩子进行口腔护理,用清水漱口、刷牙。3-6岁的儿童即使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也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刷牙。每次牙膏用量不要超过一粒碗豆大小,并选用含氟浓度较低的牙膏,一般要求氟浓度小于0.05%(国外在含氟牙膏包装上都标明氟的含量,目前国内生产含氟浓度较低的牙膏)。家长要提醒孩子,刷牙后要吐净嘴里的牙膏、多嗽口、漱口水要尽量吐干净,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不宜超过两次。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47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6 编辑

小儿补钙应注意什么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出生之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再开始补钙。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因为胎儿出生之后脐带被剪断,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营养通道也就此中断了,可小儿的生长发育仍在继续,因而每一天都缺少不了对钙的需求,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出生后第三天就要开始补钙,一直要补到小儿能够吃与成人一样的普通食物为止。 

  我们知道,婴儿的营养主要来自乳类,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钙34毫克,含磷15毫克,两者之比为2.4:1,这种比例最适合婴儿肠壁对钙的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发生缺钙或者佝偻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钙120毫克,含磷93毫克,从钙磷的绝对值来看,牛乳中的钙磷量确实比母乳多,但是牛乳中的钙磷比例为1.2:1,这种比例是不符合婴儿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于肠壁对钙的吸收。临床观察也证实,牛乳喂养的婴儿容易发生缺钙或者佝偻病。有时候虽然父母给小儿吃了不少钙剂,但是小儿缺钙的表现还是很明显,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正确掌握补钙的方法。那么,给小儿补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钙剂不能与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中多数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它们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多聚体而沉淀,从而妨碍钙剂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与蔬菜一起烹制。 

  ★钙剂不可与油脂类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相结合形成奶块,这种奶块不容易被肠道吸收,最终随大便排出了体外。 

  ★补钙的时间应适当掌握——由于奶制品当中的脂肪酸影响钙剂的吸收,因此补钙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 

  ★补钙应注意的适当剂量——通常2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岁每天需要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剂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须再额外补钙,以填补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钙剂。此外,人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可以控制钙剂的摄入量,如果体内钙剂充足,肠道吸收钙剂就会少一些,反之就会多一些,多余的钙也会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所以钙剂口服过多也不会发生中毒,父母尽可以放心地让小儿服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钙剂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剂的活动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钙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时增加了,并在生长的骨骼部位形成钙磷的沉积,使新骨不断生长壮大。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维生素D制剂就是鱼肝油,如果在补钙的同时不补充鱼肝油的话,平时小儿又不晒太阳,就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而导致佝偻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每天400个国际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 

  另外,学龄儿童也同样需要补充钙剂,但不是服药,而是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补给。食物当中钙的来源很多,例如乳类、乳制品、藕粉、绿叶蔬菜、根茎类的植物、黄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浆,经常食用,钙剂就不会缺乏了。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48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6 编辑

少儿万能险受追捧 投保需注意几大问题

在加息预期背景下,买保险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保障,而变成了一种投资和储蓄。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希望用买保险的方式,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做好充分的保障。

  意外健康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据保险专家介绍,儿童保险是专门为少年儿童设计的,用于解决其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创业、婚嫁费用,以及应付孩子可能面临的疾病、伤残、死亡等风险的保险产品。现在市面上儿童保险产品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儿童意外伤害险、儿童健康医疗险和儿童教育储蓄险等三类,相比储蓄等单纯的投资渠道,购买少儿险更多了一层保障功能。例如平安保险推出的世纪赢家少儿万能险,年交保费12000元以上,特别适合那些重视教育、偏好灵活保障、注重稳健投资的人士。以零岁男孩购买一款“赢家宝贝呵护一生”保险计划为例,基本保险金额50000元,附加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额40000元,同时附加无忧意外伤害医疗及豁免保险费重大疾病保险,年交保费12114.24元。所交保费扣除很少的初始费用后,将直接进入客户的账户,账户中的资金由公司运作,并月度按照运作情况进行复利结算,保底结算利率为1.75%。与此同时,客户可以自由规划支取账户资金——比如在孩子大学期间您可以领取一部分资金作为高等教育金,大学毕业后可以支取数目可观的创业金及婚嫁金作为孩子的成长基金。根据目前平安4.5%的万能账户中档结算演示利率,在交费第四年账户价值已经开始超过累计交纳保费。

  投保需注意几大问题

  给孩子买保险最好是兼顾安全、健康和教育保障。有的保险公司产品可以涵盖这些险种。同时父母在给孩子投保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一个家庭中投保应以夫妇为主,孩子为辅。其次是依据孩子年龄不同投保的重点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保险是越早买保费越低,对于父母越合适,孩子也越早获得了保障。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投保的重点和投保的多少也应有所不同。第三是国家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儿童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最高投保金额限制在5万元,所以如果在投保时,要注意总投保金额的限制。否则,一旦投保超过限额,保险公司有权拒赔保费。孩子的健康疾病险,医疗补偿等等不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险种,投保可以超过这个限制。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50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6 编辑

LOHAS乐活是什么?

乐活(LOHAS),是由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句中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也就是“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是乐活的核心理念。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51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7 编辑

快乐父母养出快乐宝宝

孩子跟你一样,喜欢展示优点。他喜欢读书吗?那就让他在你做饭的时候一边讲故事给你听。他对数字敏感吗?那就带他去超市采购,让他帮你算个小帐。这样小事情,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将来性格会更健康,学习能力更好,耐挫能力也会更强。生活中,十件小事情,帮你培养孩子大快乐!

  1、做一对快乐的父母。

  凡事看开,学会自嘲,养成爱说有趣事的习惯;经常讲笑话,经常大声笑,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看到爸爸的啤酒肚,妈妈要开心地对孩子说,瞧,爸爸的肚子像袋鼠!

  2、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

  经常温和地对孩子说:你自己来决定吧!我们去菜场买菜烧饭,还是去外婆家吃饭呢?孩子有获得小主人身份的满足感,会特别快乐,并从小就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3、带孩子去户外玩。

  每到周末,变成家庭聚会日,安排全家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这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培养亲子感情,让孩子时刻处在温暖亲情中,笑口常开。

  4、用不同方式表扬孩子。

  当孩子做的很好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扬孩子,别总是千篇一律说“宝宝真乖”。你可以说:宝宝画的房子就像童话里的城堡,妈妈喜欢得不得了!

  5、认识新朋友。

  友情让人快乐。经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邀请朵朵来我们家玩吧!孩子会特别开心。带他认识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涂鸦,让孩子从小感受美好的友情。

  6、培养多种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才艺,阅读、绘画、舞蹈等丰富有趣的活动,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更能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和性格。当然,这不能勉强,要慢慢挖掘。


7、帮助身边的人。

  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人。和孩子一起整理那些他已经不再需要的玩具,捐给福利院,或者其他有需要的孩子。让孩子知道哪怕自己很小也有绵薄的力量可以帮助别人,这能给孩子一种源自内心的快乐。

  8、认真听孩子说话、唱歌。

  记得要把你的两只耳朵都给孩子。如果孩子对你说,妈妈刚才我发现好玩的东西,你一定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那里。不要打断他,不要插嘴,也不要催促——即便他讲的事情你已经听过一遍。

  9、放弃完美,不要追求万事做到最好。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小孩,千万不要求全责备。你让孩子擦桌子,然后你当着孩子的面自己又再擦一遍,这种举动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做得不好。更不幸的是,孩子慢慢也就会相信:我做得确实不好。

  10、给孩子发光的机会。

  孩子跟你一样,喜欢展示优点。他喜欢读书吗?那就让他在你做饭的时候一边讲故事给你听。他对数字敏感吗?那就带他去超市采购,让他帮你算个小帐。这样小事情,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真诚耐心地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快乐感染给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快乐的天使。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52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7 编辑

分享阅读带给生活的快乐

“近半年来,妮妮的变化真的很大,我从来没想到分享阅读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多好处。”妮妮妈妈兴奋地说道。

  今年9月刚满3岁的妮妮参加了幼儿园举办的分享阅读活动。“起初,我并没有对这样的活动报有很大的期望,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宝宝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看书,还会认真地整理书籍。每天回到家都会很自觉地看上20分钟的书,另外,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会用比较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次,我问她:‘小草是什么颜色的呀?’她说:‘小草在春天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就是黄色的了。’这在以前她是无法表述清楚的。”

  从表达能力弱到现在能够流利的给妈妈讲故事,妮妮的变化都是因为参加了分享阅读的活动。虽然分享阅读的读本很简单,只是简单的几页纸,配上色彩鲜艳的插图,可是却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孩子的阅读能力。

  可见,一个科学、新颖的阅读理念,带给孩子的不止是一个好听好看的故事,更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一次智能的开发。

  认识“分享阅读”

  什么是分享阅读?

  所谓分享阅读,就是利用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根据儿童认知规律编写的分享阅读读本,配合特定的阅读教育方法和教育辅助材料,在幼儿园或者家庭的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它旨在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 力。

  既然是阅读,为什么还要加上分享呢?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我们80%的知识都来源于阅读。较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比较迅速。学前期是阅读教育的关键期。但是阅读不仅仅是识字,不识字的宝宝也能够阅读的哦。他们可以凭借色彩、图画、声音等途径来理解事物。而这样的方式也是学龄前孩子乐于接受的。游戏式、分享式的读书,不但可 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延伸和扩展至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健康情感的开发。

  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宝宝既是小读者,也是小作者;既是小画家,也是小演员,他们和父母一起,以书为道具轻松游戏、亲密共读。

  分享阅读之旅

  第1站 感受爱、享受爱

  曾经有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陪伴”这个问题中,无论年龄的大小,有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的陪伴”。

  阅读,对于这些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不应该只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这也是分享阅读所强调的“分享”。 在孩子们眼里,能否看懂一个故事是其次,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可以享受父母对于自己的那份爱。依偎在父母怀里,倾听着父母温柔的话语,相信孩子的感觉是轻松、愉悦,他所接触到的并不枯燥无味的知识,而是来自父母的一种呵护。

  同时,为人父母者也能感到孩子对自己深深的依恋,两个人之间弥漫着亲情的亲密气氛,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自然缩短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产生共同的欢乐,达到相互的理解和信任,进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2站 阅读游戏,在快乐中阅读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更充分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分享阅读还设计了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比如,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表演,锻炼孩子朗读、理解、表达的能力,帮助孩子体会语言的各种韵律特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与孩子分享绘画、改编,自编故 事,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当孩子可以跟随父母反复朗读故事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对这项活动产生好感,让孩子能够把阅读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从而喜欢上阅读。

  而当孩子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认为这是一件令他们感到舒服、愉快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主动要求去做,使阅读这一项活动从“父母 要我读”转换成了“我要读”。激发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就更容易从阅读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因此我们应把分享阅读看成是一种父母和孩子共同 进行的游戏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行为。

第3站 从“听故事”过渡到“讲故事”

  在孩子能够进行阅读活动之前,他们的故事来源,主要是父母的反复讲述,在分享阅读中,我们也强调同一个故事的阅读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因为只有经过多次重复,孩子对于故事中的语言才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当父母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在孩子心中就可以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久而久之,他们就可以开始试着 跟随父母一起朗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模仿,而这样的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

  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孩子们开始从被动听别人讲故事,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这种模仿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

  当孩子对阅读的故事越来越熟悉以后,家长的声音可以逐渐减小,放慢语速,甚至故意停滞,让宝宝自己说出下一句。只有他遇到困难,不能继续朗读的时候,才给予帮助。渐渐地,孩子的胆子也就大了,当他可以独立朗读一个故事的时候,他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他会从你鼓励的眼神中,感觉到:原来讲故事比听 故事更有意思。

  分享时间

  清晨6点:天亮了,太阳公公起床了,用亲切地问候呼唤宝宝。

  清晨7点:新的一天开始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开始梳洗,宝宝也加油,比比谁的动作快。

  早上8点:上幼儿园了,路上的景色真是漂亮,宝宝看到什么了,告诉爸爸妈妈吧。

  下午4点:放学了,愉快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了,今天宝宝过得好吗?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吗?

  傍晚18点:晚饭时间,宝宝可不能像淘气小熊那样,不好好吃饭。

  晚上19点:游戏时间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吧。

  晚上20点: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来朗读宝宝最爱的故事吧。

  晚上21点:睡前,重温一下星星宝宝的故事,让满天的小星星陪着宝宝入眠。

  阅读小提示

  1.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作为分享阅读的时光,让宝宝和你共同度过。

  2.为宝宝开辟专门的图书收藏空间,里面都是宝宝喜欢的故事书。

  3.经常带宝宝去书店,让他自己挑选感兴趣的书。

  4.在阅读的过程多给宝宝一些鼓励,增加他的信心。

  5.读完故事,通过游戏的形式反复演绎,让宝宝理解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从中引导他阅读。

  6.可以开一个家庭的故事大会,鼓励宝宝把他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7.多与宝宝交流,让宝宝告诉你他眼里的世界,或者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53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8 编辑

压岁钱的NEW定位
春节又将来临,孩子盼 望更多的是节日里所得到的“压岁钱”。过春节了,一些“压岁钱”进入了孩子的腰包,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支配这笔钱,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好的坏习惯, 如大手大脚乱花钱等。为了解决“压岁钱”给孩子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1月25日,记者访问几个朋友,了解到几种“绿色环保”的压岁钱给法,介绍如下:

  买保险一年都平安

   家住皇姑区的张女士,家中一个孩子。去年春年,张女士为孩子办理了一份子女教育保险,作为孩子的节日礼物。据张女士介绍,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推出大量险种,其中包括子女教育储蓄和子女医疗保险等。新春佳节,买一份保险送给孩子,除了图个吉利外,对家长而言,买保险代替压岁钱,既不会对家庭的经济支出造成压力,又能消除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盲目消费等负面作用,这可谓是一举两得。通过“压岁钱”缴教育和人身保险等费用,孩子既得到了保险保障,又可以得到教育金储备,为孩子上大学也减少了资金压力。

  存款积蓄教育金

   个体户周先生为孩子办理一份零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孩子得到新款“压岁钱”乐不可支。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在传统的教育家庭中,送“压岁钱”的最好方式是零存整取的定期存款。目前,教育储蓄的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和六年,起存金额为50元。一般情况下,六年期教育储蓄适合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开户,三年期教育储蓄适合初中以上的学生开户,一年期教育储蓄适合高二以上的学生开户。


周先生有一个做法值得借鉴,家长作为孩子的参谋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等知识教给孩子,鼓励孩子亲自到银行开设储蓄自动转存账户、买礼仪定期存单或购买国债等,使孩子从小懂得一定的金融知识,增加一些社会实践,帮助树立理财观念。

  送卡培养孩子好习惯

   拍卖行办公室工作人员金女士,去年春节前在中国建设银行办理一张储蓄龙卡,里面存有100元作为压岁钱,送给孩子。如今是一个“卡”的时代,健身房有健身卡、图书馆有读书卡、商场有会员卡、银行有储蓄卡等。在新的一年里,如果孩子收到这样一份特别的“压岁钱”,一定会赢得很多羡慕的目光,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例如,办一张图书馆里的读书卡,送给孩子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此外,可以送孩子一张银行储蓄卡,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将每年所得的“压岁钱”存入储蓄卡中,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理财的好习惯。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54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8 编辑

给5-6岁孩童零花钱谨防3大误区

发放零花钱的3大误区:

  1.将零花钱和孩子分担家务紧密挂钩。

  父母切忌这样告诫孩子:“要是你不马上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下周的零花钱就没有了”;也切忌这样收买孩子:“给你五毛钱,把垃圾袋提到楼下去。”把零花钱与家务联系在一起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孩子会以为家务不是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是挣钱的手段;这样,会养成孩子在做家务时“锱铢必较”的脾性,也容易让其丧失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

  2.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业成绩紧密挂钩。

   等6岁宝宝进入一年级后,切忌对他这样说:“如果你的作业还不是优,我就停发你的零用钱”,或者“ 要是你进入全班前三,我就奖你一百块钱”。基于金钱刺激而产生的动力,比基于兴趣和责任产生的动力要短暂而薄弱,父母很快会发现,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习成 绩一一挂钩,只不过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机欲——有些孩子会以作弊的方式来企求“达标”,有些孩子则以谎报成绩来求得“奖金”。

  3.将零花钱和“我有多爱你”紧密挂钩。

   某些父母为争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分别给孩子零花钱并在数额上互相攀比,有些祖父母为了显示跟孩子的亲密超过宝宝与他的父母,也用高额的零花钱来 表达对孩子的爱。这都是非常短视的做法。零花钱与爱无关,零花钱不该打上“收买人心”的烙印。宝宝的父母应该与其他家人达成一致,保证宝宝只能从一个渠道得到零花钱,这有利于零花钱发放数额与有序使用的控制。


专家点评

  对于“零花钱”的问题,是典型的“小问题、大学问”,因为它们涉及到太多的蕴含:

  钱币可作为智力玩具

  无论硬币和纸币,都蕴藏着丰富的细节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借此提高孩子观察能力、普及文化常识。

  金钱观

  让孩子懂得,金钱是劳动所得、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让孩子看自己的工资单并联想每天父母如何工作。

  消费观

  通过举例让孩子了解基本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区别,认识节约是对劳动的尊重,杜绝奢侈消费、攀比心理。

  自主能力

  定期、定量地给孩子零花钱,规定孩子负责给自己买铅笔,剩余的自由消费,这样可促进孩子的自主意识。

  财商培养

  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计划,引导孩子理性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7 15:54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9 编辑

家长要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太早熟,怎么办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应该有孩子气。但是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孩子不像孩子的状况。孩子的“早熟”并不可取,因为早熟缩短了幼年的快乐,令他过早进入成人世界。

  孩子早熟的主要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父母用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不允许他们与小朋友一起“疯玩”,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他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针对以上原因,要防止孩子早熟,首先要做的就是还给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孩子控制得太死太严。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甚至有时要“强迫”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

  还要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尽量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未来的世界竞争是很激烈,需要早做准备,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只有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具备起码的资格在未来社会立足。

  另外,有关大人之间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特别是母亲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说心里话、商量事情的对象。

  很脆弱,怎么办

  有些宝宝在出生时遭遇了一些挫折,譬如早产、难产、缺氧、黄疸等,家长总觉得欠了孩子许多,因此对孩子更加“宝贝”。殊不知,这些没有缺陷的孩子却可能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而患上“脆弱儿综合征”。“脆弱儿综合征”一般有这样几种成因——家长过分担心孩子不在自己身边会生病或发生意外,由此导致儿童的恐慌情绪;家长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过分关注和担心,一有毛病便异常紧张,从而加重孩子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放纵,从而养成孩子偏执的性格。

  其实,大约10%的孩子在出生时都遭遇过各种“不顺利”,婴幼儿期间患上各种疾病的概率则更高,家长无需过分紧张。经过治疗恢复正常后,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交流中的快乐与挫折。譬如说和其他小朋友分吃一块糖、一起爬树玩水、争抢玩具甚至打架等。这些孩提时代的经历对孩子的成长是弥足珍贵的,也是事后难以弥补的。

  对一些的确存在生理或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使孩子逐渐和其他小朋友融合在一起。适应一段时间后逐渐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他的小世界,让他切身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或无法避免的失败。

  爱猜疑,怎么办

  孩子爱猜疑是对周围世界不信任度较高的一种心理表现,体现在孩子对周围事物显得极为敏感,并且易从消极方面去思维。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妨碍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那么,孩子爱猜疑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具有抑郁型气质的孩子比较郁闷、爱猜疑,他们行为孤僻、多愁善感,情感体验深刻但很少外露。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更加细心照顾和关心爱护,及时化解孩子心中的疑虑,让他们逐渐变得活泼起来。

  其次,孩子爱猜疑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关。家长应该注意矫正孩子的不良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分清什么行为是好的、可行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不可取的,努力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误会和隔阂也是孩子产生爱猜疑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和隔阂。所以作为家长,平时要注意让孩子多与自己和他人接触交往,通过谈话、共同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坏习惯,怎么办

  当前,许多家长正为孩子的各种坏习惯、怪现象所困扰,例如咬指甲、吮手指、夜惊、口吃、尿频、尿床等等。有些家长想尽办法想给孩子纠正,殊不知正是他们的做法促成或加重孩子的“怪癖”。深究这些“怪癖”形成的根源,多半是由于压力性心理障碍造成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有些孩子养成咬指甲的坏习惯恰恰是父母的“洁癖”造成的。例如曾有位妈妈带着爱咬指甲的儿子去看儿童行为门诊,但是经过医生仔细分析,问题正出在妈妈身上——这位妈妈平时很爱干净,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孩子的玩具统统被锁在玻璃橱里,每次玩以前一定要用酒精棉球消毒,而积木更是每周要用消毒水浸泡两次。孩子回家后根本没法自己寻找玩具,百无聊赖看着电视咬起了指甲……

  这也不让摸、那也不许碰,孩子的手该放在哪里呢?出于好奇,孩子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弄弄,他需要用手来摸索认识这个世界。限制了他的手,不仅让他养成把手放在嘴里的习惯,还封锁了孩子好奇探索的心灵。再加上父母的严厉,无疑会使孩子产生紧张、抑郁、沮丧、自卑和逆反情绪。

  解决孩子咬指甲的根本办法是解放他的手,占用他的手,把玩具都拿出来让他玩,让他动手摆积木、拼图、绘画、弹琴,或到户外去骑车、玩球、扔飞盘。总之不让他的手闲着,让他无暇再往嘴里放。

泰康人寿保险 发表于 2010-3-28 13:06

本帖最后由 泰康人寿保险 于 2010-4-10 12:39 编辑

下载了可要回贴顶下哈,不要沉了。。。。。。。。。。。。

uptowngirl 发表于 2010-3-28 21:32

很好   顶!!!

雅梦 发表于 2010-3-29 08:29

很好,多发些这样的贴子,我喜欢.只是你的压缩文件打不开,很想看看

女人100 发表于 2010-3-29 14:39

下载了,可是好像不能看呦

livy 发表于 2010-3-29 14:54

谢谢了。受益匪浅

hong1 发表于 2010-3-29 15:23

顶!!!!!!!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育儿知识及电子书分享---4月10日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