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豹 发表于 2011-2-16 09:03

填埋还是焚烧?垃圾处理之争

先来看看大城市的进展
转帖:http://news.qq.com/a/20100105/002084.htm
北京垃圾分类形同虚设 17万拾荒者成分类行家

4年后北京的垃圾往哪儿堆

全市每天产生1.84万吨垃圾,垃圾产生量还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在4年内全部填满。这是本市目前垃圾处理遇到的难题。上世纪80年代初本市曾经面临垃圾围城难题。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想找一块能填埋垃圾的土地是难上加难,而建设垃圾焚烧厂,这种能够大量减少垃圾填埋量的做法,却无法获得垃圾焚烧厂选址周边居民的认可。

垃圾分类形同虚设

吃完晚饭,赵礼将剩菜剩饭倒进垃圾袋,然后扔进自己所在楼层的垃圾桶内。

生活水准的提高和居住人口的膨胀,正在成为影响本市垃圾产生量的两大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北京市居民和单位生活垃圾产生量日均达到1.84万吨,垃圾增量目前仍按照每年8%左右速度持续上升。在垃圾产生量增加的同时,处理能力却严重不足。目前北京市垃圾处理厂设计的日处理能力仅为1.04万吨,实际日处理量为1.74万吨,垃圾场超负荷运行现象严重。按照这个速度,再过4年,全市垃圾填埋场就会填满,全市将面临无处投放垃圾的境地。垃圾围城,这个曾经出现的词汇,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赵礼现在扔垃圾很少进行分类。他说,自己曾经做过分类,将垃圾中的报纸、塑料分出来,瓜子皮、水果皮放在另外一个袋子里。但是后来发现,环卫车辆运垃圾时是将已经分好的垃圾倒在一起后运走,严重伤害了自己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他认为,垃圾分类是解决目前本市垃圾困境的办法。如果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环卫人员运送垃圾时也进行分类,一些有用的废物就能回收利用,最终送到填埋场的垃圾量肯定会减少。

17万拾荒者为垃圾分类

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相比,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是更高层次的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首选途径。去年废旧物资回收量达400万吨,体积相当于两个景山。

据市政市容委副总工程师王维平介绍,北京有17万多人就靠垃圾回收赚的钱作为生活来源。这些人员帮助北京实现了废旧物资再利用,也减少了最终的垃圾处理量。“如果成功限制包装,本市的垃圾产生量将减少15%,如果实施净菜进城、取缔城区范围内的农贸市场、餐馆解决剩菜剩饭问题,本市垃圾将可以减少22%。”

垃圾减量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依赖于人们意识的提高,而且取缔农贸市场,还会导致很多人的生活成本增加。即使对垃圾进行非常详尽的分类和回收利用,仍有一些垃圾成分无法利用,需要进行处理。

转运站分类垃圾自动化

在小武基大型固废分选站转运站站长王宏哲看来,居民是否进行垃圾分类,并不影响分选站的工作,通过各种自动分选技术,原生态垃圾90%的成分能够分离出来,红外光分选设备甚至可以在三分之一秒就能自动甄别垃圾成分并进行分类。

王宏哲介绍说,小武基大型固废分选站转运站拥有多种分选设备,其中包括光分选线,设备将光线打到垃圾上,根据垃圾反射回来的不同的红外光线,只用三分之一秒就可以对垃圾成分进行甄别和分选。各种自动处理线能够分选出多种可回收物,大件木料、废塑料、废铁、纸张等可以实现废物重新利用;厨房垃圾、树叶、菜帮等经过处理后变成肥料;一些无法利用但是可焚烧的材料,分选出来送到垃圾焚烧厂用来发电;剩余的实在不能用的垃圾,比如渣土、粉煤灰等,一般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也可以成为制砖的材料。

垃圾变资源 还需再分类

记者看到,王宏哲办公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灯塔形状的黑色塑料物体。王宏哲介绍说,这是集装箱底部托盘的一部分,是用垃圾回收塑料材料制作出来的。

他介绍说,垃圾中的塑料有许多种,比如普通的塑料袋、稍微硬一些的塑料文件夹、塑料瓶等,严格来说是不同的塑料。如果仅仅粗分选出来,这些不同的混合塑料只能制成普通的再生塑料品,再利用的经济价值不大。如果将不同材质的塑料再分出来,回收塑料的价值就能上升5倍。比如PET塑料瓶子就能用来生产化纤衣物。

据悉,小武基大型固废分选站转运站平均每天对1500吨左右的垃圾进行分类,最高时每天处理垃圾2300吨。王宏哲认为,让市民对自己家里的垃圾进行详细分类,而且将不同材质的塑料物品分类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内并不现实。对垃圾进行工业化的自动分类处理,是解决垃圾分类的主要途径。

焚烧垃圾 居民担心污染

目前,北京对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或焚烧。王维平说,本市垃圾填埋每年占用500亩土地。相比较而言,焚烧的优点非常明显:节约土地、对大气污染远低于堆放产生的各种污染。

但是,垃圾焚烧并不为垃圾焚烧选址地点周边居民所理解,二噁英污染,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王维平说:“从技术上来看,关于垃圾焚烧厂的二噁英排放标准,日本是1纳克,欧洲是0.1纳克。也就是说,一个垃圾焚烧厂排放的每立方米气体中二噁英的含量只有0.1纳克。0.1纳克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人们平常吃的半串羊肉串产生的二噁英。这种排放量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排放是安全的,不可能致癌。日本东京有25座垃圾焚烧厂,全部建设在市区,奥地利首都的垃圾焚烧厂也是建在市区。”

一些居民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是担心自己的房地产贬值,这又和社会上人们对二噁英的恐怖心理有关。王维平说:“垃圾处理不可能绝对没有污染,但是现有技术完全能够将二噁英带来的污染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不可能致癌,而且建设的垃圾焚烧厂和居民小区都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美洲豹 发表于 2011-2-16 09:05

从填埋到焚烧:专家们的“分水岭”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今早的一段求知历程。

  我心中一直有个问题:今日国内专家和国外财团们对垃圾焚烧技术之推销是否和昨日他们对“卫生”填埋技术的推销有相同之处?我在想,是否“垃圾资本”也符合资本不断追求新的增长机会的规律?一个时间吆喝一种技术,不断用“新”技术替代“旧”技术,那就可以实现垃圾资本家可持续的利润?

  萌生这个念头,我早上起来先从中国主焚“专家”聂永丰教授过去的学术文章开始查找。看看在十年前,他和他的同事们是如何看待填埋、焚烧、乃至其他垃圾处理技术的,看看会不会有我心目中的那种假设的情况。

  根据查找和阅读的结果,我尚未发现“专家”们当年有多么积极地吆喝填埋技术,看来在过去中国城市普遍不重视垃圾问题的时代中,处理垃圾算不上什么赚钱的买卖。

  但是,我却发现聂教授谈论垃圾处理技术的一个“分水岭”现象。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聂教授1999年没有一篇关于生活垃圾问题的文章。在此之前,从1995-1998年,他有许多篇关于城市垃圾管理,特别是填埋污染防治技术问题的文章。除技术性比较强的论文外,1998年的两篇论文可以代表聂教授当时对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基本态度。他当时是这么评价填埋和焚烧的:

  土地填埋技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经济、技术、废物现状来看,土地填埋都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技术。不过,我国较早建设的一些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填埋场标准不高,技术落后。为此,国家曾在环保科技攻关项目中对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预处理技术、填埋场构造技术、防水防渗材料的筛选与研制、示范性填埋场的工程实施与管理研究。1995 年深圳建成了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危险废物填埋场,目前沈阳等地正在建造或准备建造区域性危险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分散的危险废物。一些城市建成了一些大、中型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有:日处理量2000 吨的北京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日处理量1200 吨的广州大田山卫生填埋场和相同规模的杭州天子岭卫生填埋场,日处理量350 吨的广东中山市卫生填埋场;苏州七子山,广州里坑,福州红庙岭等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处理规模也在1000 吨/ 天以上;日处理量210 吨的包头青山卫生填埋场等。除上述外,深圳填埋场目前基本建成,处理量2000~2500 吨的下坪卫生填埋场,预计近期投入运行。目前有更多的城市在建或准备建设固体废物填埋场,以解决这些城市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会建设土地填埋场来处置城市固体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但是,我国真正能满足标准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和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并不多,且大部分城市采用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方式处置城市垃圾。已建成的部分填埋场虽因地制宜采取了防水防渗措施,也大多很简陋,只有少数填埋场设计较好,基本达到国外卫生填埋标准。总的说来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尚不完善。

  焚烧技术

  焚烧因其无害化彻底,减量幅度大,能将废物变为能源。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资源而倍受关注。但因其投资大,运行费用昂贵,操作管理要求高,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但是,近些年来,焚烧技术在我国仍得到迅速地发展。一些工业企业建有焚烧炉处理其产生的可燃性危险废物,如仅北京市就有14 套规模大小不一的工业废物焚烧装置。沈阳建成了一套焚烧处理PCBs 的中间实验焚烧装置。在城市垃圾焚烧技术方面,我国已建成运行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只有深圳一家,北海市垃圾焚烧厂正在建设之中,厦门、上海等城市也在筹建垃圾焚烧厂。已有的焚烧设备全部为引进国外产品。与此同时垃圾焚烧炉国产化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第3 号炉的国产化研究于1996年通过了建设部验收;燕山石化公司1997 年建成了日处理量100 吨/ 日的往复式焚烧炉;北京、徐州等城市也在积极开发国产焚烧炉。加速焚烧设备的国产化,是我国发展垃圾焚烧的关键,重点是焚烧炉和烟气净化设备的国产化研究和开发。在保证安全处理和运行的条件下,逐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垃圾焚烧处理的发展。

  摘自:聂永丰,董保澍:《中国固体废物管理与减量化》,《环境保护》,1998(2),8-9。

  他还说:

  土地填埋技术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能处理多种类型的废物,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固体废物的处置技术。近年来,我国陆续兴建了一批固体废物填埋场,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无控处置状况。这对解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摘自:聂永丰,王伟:《我国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环境科学研究》,Vol. 11 ,No. 3 ,1998,25-27+62。

  从聂教授和他的同事的这些论述中,我感到,当年在填埋和焚烧间若有一座天平,“专家”们是倾向于填埋的。一方面他们认为填埋适合“国情”,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把填埋搞好。另一方面,尽管他们对焚烧有理想式的憧憬,但实际却缺乏底气。不过,聂教授还是留有寄托:只要“国产化”,就能加快发展。

  经过1999年的沉寂,聂教授2000年关于城市垃圾管理的第一篇文章,一上来就是这么说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多数城市(镇) 承受着城市垃圾带来的巨大的环境压力。焚烧技术作为一种可同时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垃圾处理技术,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垃圾处理的首选技术。

  ······

  由于焚烧法在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方面特有的优势,必将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技术和内地中小城市的垃圾辅助处理技术。

  聂永丰, 刘富强, 王进军:《我国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方向探讨》,《环境科学研究》,Vol. 13 ,No. 3 ,2000,20-23+30。

  这就是我注意到的“分水岭”:短短两年间,在聂教授的口吻中,填埋退居二线,焚烧成了“必然”首选,而且还要“必然”成为中国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的首选。事实上,刊登聂教授2000年这篇文章的学术杂志在同期还登出了其他三篇关于发展焚烧技术的文章,可以算得上是世纪之交“专家”们的一次集体倡导活动。如此的态度转换,是因为聂教授和他的同行们在这期间意识到了中国国情的变化?还是突然发现了焚烧法教填埋法在各方面的革命性进步?抑或是此前强调的“国产化”问题得到了解决?

  不管怎样,2000年之后的聂教授成为焚烧法最大力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历史的“必然性”也是许多人心之向往,不断努力的结果。聂教授和他的同行们既是历史的“预言者”,又是预言的实现者。

美洲豹 发表于 2011-2-16 09:07

其实一直就知道聂教授和其他“专家”和垃圾焚烧产业有着瓜葛,但讲老实话并不知道究竟。突然想起昨日一朋友发来“笑蜀”的文章,并听说其中有谈到聂教授是如何与产业有瓜葛的。于是,我就打开看看。那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有关番禺垃圾发电的新闻发布会,产业利益的阴影已见端倪。出场为公众释疑的“专家”聂永丰,即为垃圾焚烧炉专利持有者。另一位“专家”舒成光,即为国际垃圾发电产业巨头卡万塔集团的中国副总裁。

  联系我刚刚注意到的“分水岭”现象,一个巨大的问号顿时显现在我眼前:聂教授的专利是什么时候拿的?会是1999年或2000年吗?

  我马上到谷歌上查,输入“聂永丰”、“焚烧”和“专利”三个关键字,其结果竟然是北京垃圾填埋场污染受害者“中海枫涟山庄”的居民在网上贴出的帖子,题为“焚烧派专家清华大学聂永丰教授敢情是卖焚烧炉的呀?内有链接,铁证如山!——这边做昧心环评荼毒百姓!那边卖焚烧设备不亦乐乎?”实际公布的就是聂教授个人所拥有的焚烧炉专利信息:

  申请专利号 CN00258660.6  

  专利申请日 2000.10.20  

  名称 一种立转炉式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   

  公开(公告)号 CN2447644

  公开(公告)日 2001.09.12  

  类别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颁证日 2001.09.12  

  优先权

  申请(专利权) 聂永丰  

  地址 100084北京市海淀区六道口静淑苑14号405 

  发明(设计)人 聂永丰;刘玉山;李向荣  

  国际申请

  国际公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代理机构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贾俊峰  

  摘要

  一种立转炉式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包含有进料仓、扎钎器、固定炉盖、旋转炉体、旋转炉排、回转平台、鼓风机系统及出渣机构和二次燃烧室,其特点是:炉体为筒形立式结构,旋转炉排下部为鼓风机的风室,回转平台的下部座落在回转支承装置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焚烧垃圾效果好等优点,是环保达标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理想设备。  

  主权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立转炉式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包括有进料仓(1)、扎钎器(2)、固定炉盖(6)、旋转炉体(7)、旋转炉排(9)、回转平台(11)、鼓风机系统及出渣机(18)和二次燃烧室(20),其特征在于:炉体为筒形立式结构,安装在回转平台(11)上,炉体内有旋转炉排(9),旋转炉排下部为鼓风机(16)的风室(22),旋转炉排与回转平台(11)联接,回转平台(11)的下部座落在回转支承装置(12) 上,回转平台中间接灰斗(14),灰斗下部设有出渣机(18),旋转炉体的顶部为固定炉盖(6),其上有进料仓(1)、捅火器(2)及烟气出口(19)、烟气出口(19)与二次燃烧室(20)相接。  

  “专利申请日 2000.10.20”,这让我感到震惊!和“分水岭”现象的时间重叠!

  我不想做太多的引申和想象,事情可能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但面对现象、巧合,不同的人会有自己的判断,例如:从积极的角度看,垃圾焚烧技术“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力发展先进的焚烧技术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也会有我的判断。如我上一篇关于聂教授的文章所说的,科学家要取得公信力,先把人们对其“资质”的许多疑惑解释清楚。否则,我们屈服的就是强权,不是真理。另外,我不排除聂教授有很纯粹的信念和理想——就是要烧,烧是科学进步,烧就是真理。但这种可能性特别小,“分水岭”前后,聂教授都说了很多关于垃圾“全过程管理”的见解,比如垃圾源头减量、垃圾分类、堆肥处理等等。但是,和政府及许多其他“专家”一样,只是说,没有看到在这些问题上实际做了什么,至少没有在推动垃圾焚烧上做得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填埋还是焚烧?垃圾处理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