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大家一个关于中医药方的不正确观念
本内容由 棕榈树 于 2022-1-14 09:22 编辑(“风云治未病俱乐部”中医知识贴之一) 民间总是流传着各种中药方,有的叫做偏方。现在网络发达,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上,关于这类的药方、食疗方,更是传播迅速。 但真正的中医会告诉你,这样的方子,,,大家要是想用,一定要慎重。不是这些方子有问题,而是这方子,不一定适合你。 与西医治病不同,中医讲究的是治人。也就是说,西医看见的是病,中医看见的是人。 真正的中医看病,都会找到你得这个病的原因,而原因总是各种各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都有不同基础的慢性病或者亚健康问题存在。所以,即使相同的病症,其原因可能并不同。这样,真正的中医对这个病,出的方子,也会因人而异。 --------------这就是中医里讲的“同病异治”。 所以,所谓的偏方,一定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如果这个方子不适合你,吃了不单可能不管用,还有可能有害。比如,你自己体质本来偏寒,方子是滋阴的,你吃了,你的症状可能会越来越厉害!! 所以,大家对各种所谓的偏方,一定要慎用!! (欢迎加入“风云治未病俱乐部”QQ群178257033,和中医专家“风云谈健康”学中医。做自己的医生。) 说点更专业的。 中医治病还有个原则,就是“三因制宜”,其中之一是“因人制宜”。也就是要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1)年龄不同则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不同,治疗用药也应有区别。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患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虚证宜补,有实邪的攻邪要慎重,用药量应比青壮年较轻。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较快,故治小儿病,忌投峻攻,少用补益,用药量宜轻。《温疫论。老少异治论》说:“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气勃然,但得邪气一除,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何况误用也。亦有年高禀厚,年少赋薄者,又当从权,勿以常论。” (2)性别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妇女有经、带、胎、产等情况,治疗用药应加以考虑。如在妊娠期,对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当禁用或慎用。产后应考虑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等等。 (3)体质体质有强弱与寒热之偏,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体质不同,治疗用药常不同。此外,有的病者素有某些慢性病或职业病,以及情志因素,生活习惯等,在诊治时,也应注意。综上分析,三因制宜,就是指治病时不能孤立地看病证,必须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特点;还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三制宜的治疗法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只有全面地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_489:}{:1_489:}{:1_489:}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独树一帜。但是时过境迁,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而且当今科学日益发达,我的研究心得是:中医养生,西医治病。今后或者说未来,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以拭目以待! 本帖最后由 棕榈树 于 2014-7-15 10:29 编辑
西点 发表于 2014-7-15 09:50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独树一帜。但是时过境迁,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而且当今科学日益发达,我的研究心 ...
感觉,你对中医的认识和我有得争论。当然,现在的中医,因种种原因,被人误解,是普遍现象。
我觉得,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是不错的,但对于治病来说,两者应该是各擅胜场。
中医适合养生,也适合治病,而且有些病治起来,比西医效果好多了。
当然,这得是真正的中医,不包括那些骗子、医术不精者、心术不正者.................... :em63:{:1_489:} 西医治疗的是表征,发烧就降温,起疙瘩就消炎。用中国的语言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施治,根据表征寻求发病的根源,通过对发病根源的调理和治疗,达到恢复身体机能的目的。这就是中西医的最大区别。 棕榈树 发表于 2014-7-15 09:57
感觉,你对中医的认识和我有得争论。当然,现在的中医,因种种原因,被人误解,是普遍现象。
我觉得,中 ...
我以前也是你这种感觉,但是现在我看得更客观,更深入了。最好的选择是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调理、养生,少生病或者不生病,真正生病了也是要中医调理,加以西医治疗,这样最有效。严格来说现在真正的中医凤毛麟角,即使追溯的古代,又有多少呢?现在你即使到大医院看中医,也要辅助西医的手段,比如说B超、X光等等,民间的又有多少可信度呢?我知道很多民间吹的神乎其神的中医,其实不过如此。觉得他神,是因为不了解内情而已!我在楼上说的方向是不会错的,今后的发展一定会是这样。 西点 发表于 2014-7-15 10:59
我以前也是你这种感觉,但是现在我看得更客观,更深入了。最好的选择是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调理、养生,少 ...
{:1_465:}中西医之争,我们不谈了,有机会多交流吧,,,,,,,,,, 双兔双飞 发表于 2014-7-15 10:58
西医治疗的是表征,发烧就降温,起疙瘩就消炎。用中国的语言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中医讲究的是辩 ...
说得有道理。{:1_465:}
但西医也有自己的特色,有些病治起来,比中医是有优势的。
中医与西医,各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发展,只是近些年,认真学中医的越来越少了,学好中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中医也越来越被人误解。
其实,这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趋势与现象,,,,,中西医之争,咱们不谈了,永远也谈不完。
有时间,咱们多交流。 西点 发表于 2014-7-15 10:59
我以前也是你这种感觉,但是现在我看得更客观,更深入了。最好的选择是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调理、养生,少 ...
再说,我觉得,所谓“真正的中医”,也并不是非得和扁鹊、孙思邈,,,,,,,那样的才算。我说的真正的中医,首先要有仁慈的心,所谓”医者父母心“,真正的为患者考虑,其次才是医术。
医术有高低,需要不断的学习,但具父母心的现代中医,,,,,可是太少了,这才是我们的悲哀。
至于医院里的检查手段,,,咱们还是不说了吧。 :em63::em63: {:soso_e160:} 十年西医大成,三十年中医小成 :em07:{:1_479:} 西点 发表于 2014-7-15 10:59
我以前也是你这种感觉,但是现在我看得更客观,更深入了。最好的选择是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调理、养生,少 ...
不是中医不行,正是中医的没落才论证了你现在观点的正确。难道中国几千年都是西医救过来的? 中医封闭发展慢。 网际随风 发表于 2014-7-15 14:27
不是中医不行,正是中医的没落才论证了你现在观点的正确。难道中国几千年都是西医救过来的?
我们中医是有许多问题,现在的发展与传承确实和西医不能相比。
我觉得,这和中医的特点有关系。中医讲究因人治病,所以许多时候不能像西医一样,批量治病。所谓的成药,因不能对症,许多时候也作用有限。而西医直接对病,对于治病来说,效果有时看起来好些。
就像中餐与麦当劳。麦当劳能量化,能批量生产,我们中餐,许多时候反而不能,过多的依靠厨师的感觉与经验。
但这不代表麦当劳就比中餐好。
有时候,我觉得,真正对人有好处、有营养的,还是中餐。当然,前提是,这中餐得好好做。 小小菠菜 发表于 2014-7-15 14:32
中医封闭发展慢。
我们中医是有许多问题,现在的发展与传承确实和西医不能相比。
我觉得,这和中医的特点有关系。中医讲究因人治病,所以许多时候不能像西医一样,批量治病。所谓的成药,因不能对症,许多时候也作用有限。而西医直接对病,对于治病来说,效果有时看起来好些。
就像中餐与麦当劳。麦当劳能量化,能批量生产,我们中餐,许多时候反而不能,过多的依靠厨师的感觉与经验。
但这不代表麦当劳就比中餐好。
有时候,我觉得,真正对人有好处、有营养的,还是中餐。当然,前提是,这中餐得好好做。
说到中医的发展与传承,,确实有许多问题,,,,,
不过,我是喜欢中医的,信中医的,也正在认真学习中。 {:1_489:}{:1_489:} 棕榈树 发表于 2014-7-15 14:57
我们中医是有许多问题,现在的发展与传承确实和西医不能相比。
我觉得,这和中医的特点有关系。中医讲究 ...
中医其实治病对症效果也是很快的,譬如受寒感冒,感觉嗓子鼻子不舒服的时候,赶快熬点姜汤水趁热喝下发汗就能顶过去,这个感受很深